APP下载

音乐家白居易的双重音乐美学思想

2017-01-12李文芳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白居易

李文芳

摘要:本文主要对音乐家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阐释和分析,音乐美学思想是美学中研究音乐的本质、特征、社会功能,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音乐美的法则等问题的分支门类。从白居易的音乐诗歌与参政文章中体现出了音乐家崇雅、爱俗的双重音乐美学思想的观念。

关键词:白居易;崇雅;爱俗;音乐美学

一、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今存诗文约3700余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孟子·尽心(上)》首次提出,白居易在《卷四十五·书序·与元九书》中引用。这也是白居易一生的写照。

诗人白居易一生也酷好音乐,他的生活时时与音乐相伴,他的众多诗文记述了唐代社会乐舞生活的诸多方面从白居易的自述来看在《七德舞》中白居易有诗句曰“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1从白居易社涉及音乐方面的诗作,在《全唐诗》中载有三百三十首左右,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十左右。他爱听音乐爱看舞蹈,曾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及《小童薛陶阳吹筚篥歌》等大量听乐诗;喜爱《霓裳羽衣》、《绿腰》、《水调》和《杨柳枝》等歌舞曲;自己也会演奏乐器以及演唱歌曲。他尤喜爱弹琴听琴,对琴乐有很深的心得。在他的诸多诗词中均有体现。

二、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白居易的音乐思想正如秦序先生所称是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组合,这也正是由于多层次的白居易的音乐美学观的发展变化的原因。2

(一)崇雅

首先,白居易肯定音乐的政治作用和音乐内容的重要性。他认为“音声之道,与政通矣”。“臣闻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盖政和则情和,情和则声和,而安乐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则情失,情失则声失,而哀淫之音由是作焉。”3他认为(复古)乐、声、情都服务于政,政为第一义。白居易接受儒家的乐论思想,他进一步说明“礼”、“乐”两者的关系。他说:“礼者纳于别,而不能和也,乐者致于和,而不能别也。必待礼以济乐,乐以济礼,然后和而无怨,别而不争。是以先王并建立国,故理天下如指掌耳”。在白居易看来,音乐在于它能调和人情,稳定人心,使人从情感上接受各种等级观念而安分守己,不乱时政。

对于雅乐与郑声:在《复乐古器古曲》中,提出了“正始之音”一词,主张“销郑卫之音,复正始之音”。孔子认为挑动人欲之情的郑声是坏乐,必须放逐。他认为乐器只是发音的工具,乐曲只是音乐思维所藉以表现的形象,音乐的好坏,并不是在于乐器、乐曲之为古代或是现代,改善音乐,并不在于改变乐器,乐曲,而在于改善政治。4同时他认为必须“少抑郑声”这样才能使音乐“合而不流矣”。

白居易对华声与“夷声”(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也采取同样的态度,对琴与其他器乐、对古乐与今乐采取不同样的态度。在诗中均有所体现。

(二)爱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响亮口号。我们从白居易大量的适闲诗、感伤诗和律诗的诗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唐时期民间音乐的发展。他赞美民歌、新曲,如:“《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5管息弦繁拍渐稠,《绿腰》婉转曲终头。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6

他不仅赋诗赞美,而且为之填词,如《竹枝词四首》、《杨柳枝词八首》即是。《杨柳枝二十韵》有小序云:“《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枝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故赋之。”7

同时他对于歌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张“唱歌兼唱情”。其《问杨琼》说: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8此即主张声情并茂,反对为歌唱而歌唱,对后世唱论有深远影响。又其《竹枝词四首》之四涉及歌曲中的词曲关系,与此意相通: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他的思想矛盾在于他提倡“复正始之音”,又揭露雅乐的腐朽性;他提出“声之邪正,不系于器之今古也”,又反对新声新乐新器;他提出“夷声邪乱华声和”,又对《霓裳羽衣曲》大加赞赏;他留恋“太古声”又喜爱新词新曲;他在言论中反对民间音乐,又在实际中喜爱民间音乐。

(三)原因分析

一方面,从白居易《策林》撰写的前后经过表明,它们本为参加国家科举考试而作,其好坏成败直接关系前途命运。因此他的言论一定是遵循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观念。但是,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期,在经过安史之乱之后,李唐王朝重新恢复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但是内部矛盾重重,政治上中央集权和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矛盾,文化上儒家传统思想与佛老思想的对抗。作为白居易来说,他一方面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另一方面他又看到盛唐走向衰落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无能。所以他的音乐思想在传统和现实中挣扎。而崇雅种种言论可能更多是站在“为邦”的角度。

另一方面,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唐社会状况和白居易自身的两个方面找到答案。从社会方面来说,中唐时期的时局动荡,宫廷中大量优秀的乐伎乐人流落民间,间接促进了音乐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从白居易自身来说,他从被贬江州开始了宦游生涯,先后又任职忠州刺史,杭州刺史。这样使他有更多机会可以接近民间音乐,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2

[2]陈四海.《从白居易的音乐思想谈他的“琵琶行”》.[J].交响.1994年1月

[3]秦序.《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组合——多层面的白居易音乐美学观及其发展变化》[J].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1期

[4]张淑萍.《白居易音乐美学思想钩沉》.[J].中国音乐.1994年1期

[5]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12月第3版

[6]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8

[7]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2月

[8]白居易.《白氏长庆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9]《全唐诗》第十四册 中华书局 1960年4月第一版

[10]顾学颉.《白居易思想考》.[J].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第2期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白居易
消暑诗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