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2018-05-14陈建炳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陈建炳

摘 要:随着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指导下建构的道德与法治“尚学”教学模式,触摸到了教学的核心问题,让“学”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把教学转到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尚学;教学模式

随着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我们在对“教”与“学”关系进行深层思考的基础上,探索并提炼出流程为“预学(目标导学→自主探学)→互动(合作研学→展示赏学)→反馈(检测评学)”的道德与法治“尚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这一模式触摸到了“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为什么那样学和怎样学”的教学核心问题,把教学转到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轨道上来。

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

《礼记·学记》中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仍然植根于现代课堂教学并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让其再放光芒。例如,“教学相长”本意是指教师通过施教而促进自身的学。后来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彼此激励、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我们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在学习和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教学相长,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教学相长。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主张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能使他的学生不依赖他的指导而独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着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他们还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自我主动建构的结果,它具有个人性、情境性的特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并非是简单的授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4.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应关注人的发展。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任务是教师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道德学习的切入点,揭示学习目标,为学生学好新知识做好铺垫。

操作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通过故事导入、时政导入等方法,设问置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展示课题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课的学习任务。如笔者执教“关爱他人”时,首先组织《传剪刀》游戏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在给别人递尖锐物品时,把尖的那一端对着自己这一细微的动作,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接着,顺势导入新课:“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关爱他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如何关爱他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者板书课题后呈现学习任务:①什么是关爱?关爱有哪些特点?②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③关爱他人的艺术有哪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特,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精彩导入,才能迅速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奠定有效课堂的起点。

教学注意点:①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经验”为原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生活性和时代性原则,引领学生“感受生活现象—认识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②教师应结合教材文本将教学目标科学细化为学习任务,做到内容明确、层次清晰、具体可测,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自主探学

自主探学就是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发现问题,质疑解疑,初步完成对教材文本学习理解的教学环节。

操作方法:①阅读文本。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对新课内容进行研读,主动感悟并获取知识,构建知识框架。②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自己的疑难所在,探索疑难问题。其间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阅读、感知教材,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教学注意点:①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由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解惑者。②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应因生而异,要给予学生简明扼要、针对性强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会读、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

3.合作研学

合作研学是针对学生在自主探学中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交流、讨论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操作方法:(1)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的基础上,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组内各成员之间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2)设计并呈现适合小组合作探究的疑难问题。如笔者执教“服务社会”时,设置情境研讨:2017年9月金砖峰会期间,两千多名昵称为“小白鹭”的志愿者在会场、机场和酒店等地,为前来参加金砖厦门首脑会晤的各方来宾提供热情、贴心的服务。提供交通信息、解决技术难题、协助安全检查、整理会场卫生……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年轻人的风貌。①材料体现了“小白鹭”志愿者们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②“小白鹭”志愿者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点赞,请你推测“点赞”的理由。由于所设问题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同时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合作探究问题的难易度,这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又能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促进道德认同和内化。(3)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正确把握讨论的时间,注意观察各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技巧的指导并在小组内就学习疑难处、关键处进行启发、引导和点拨。(4)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元化。既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既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也重视学习结果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还可采取学生组内或组际互评的方式进行,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教学注意点:①教师应选取学生在自主探学中暴露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②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需要教师在小组讨论探究中适时点拨和相机诱导,否则学生的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增强交往能力,尤其要激活性格内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④针对疑难问题,让会的学生进行讲解,充当组内“小老师”的角色。

4.展示赏学

展示赏学就是学生展示、交流在“自主探学、合作研学”环节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它是学生展现自我、建构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学环节。

操作方法:学生就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或能拓展延伸、提高能力、开发潜能的问题,通过口头表述、小品表演、模拟法庭等方式进行展示。学生展示后,教师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疑难点拨,让学生达成共识,实现知识的内化、拓展、提升。如笔者执教“走近老师”时,教学始终围绕学生自身的情感和行为体验展开,在展示赏学中设置“我知我师”“我敬我师”“我爱我师”三个环节,通过沙龙“回忆遇到过的老师,说说你与这位老师之间的真情小故事”、讨论“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如何学会接纳”、自制贺卡“感恩老师”等系列活动,从认知上说服学生,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从价值观上引导学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学注意点:①展示内容的选取,一是简单、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二是选取有价值、典型性的问题尤其应巧用教材栏目作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脚手架来进行展示。②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把赏识教育融入课堂,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

5.检测评学

检测评学就是教师围绕该课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检测内容,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或学生后续学习的持续力进行检验与测评,从中获得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教学环节。

操作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体现该课教学重难点、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具有典型性的检测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知识迁移、拓展训练,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教学注意点:①课堂训练是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学会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检测方式,使学生的情感得以表达,思维得以展开,能力得以提升。②练习要容量适当,难易适度,并且由易到难形成缓坡。③教师对检测结果进行点评后让学生自我矫正。通过检测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论证与评价等综合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学科思想方法。④教师可以让学优生帮扶学困生,使全体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启示

1.以学定教,凸显主体。课堂教学的核心因素是教和学,它们构成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2]教是为了学,學是教的基础,是教的衡量标准。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学”,即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让学。” [3] “尚学”教学模式将“以学定教”作为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为支撑,着眼于“学”,落实于“学”,彰显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中解放学习力。“尚学”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最大的教学实效,关键看教师是否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是否引导学生以知识为载体,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显现学生思考的痕迹,让学习真正发生。

2.目标贯通,三维融合。学习目标是“尚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依据和规范性要求。学习目标是否正确制订并有效贯通落实,是衡量一堂课优劣的根本尺度,它直接影响整体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教师首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界定每一课的学习目标。其次,道德与法治教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了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使得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震撼力与渗透力。为此,教学中要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为重点,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归宿,给学生创设“激发—内化—升华—外显”的学习过程,即让学生通过情境激发情感,通过问题及情境分析使情感实现内化和升华,通过回答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外显,并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践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浸润式培养。

3.形神兼备,演绎实效。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彰显教学的本质,反之,那种形似神不似的作秀,只会导致教学浮于形式。“尚学”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生生真情对话与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如果教师背离课改理念,缺乏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深刻把握,学生缺少真正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就难以体验到知识建构的进程,这样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尚学”教学模式各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由于课堂结构是由课的类型决定的,不同类型的课有其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上的特点,其环节也应有所变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彰显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核心素养的落地,主渠道在课堂。教师只有领会“尚学”教学模式所渗透的教育思想,把握“尚学”教学模式的真谛,采用灵活的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探究、成功合作,让“学”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构建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真学”课堂,才能提升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8.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1.

[3]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 郜元宝,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