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探究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的三度空间

2018-05-14雒军萍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程

雒军萍

摘 要:历史与社会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综合探究课,集中体现了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特点。但由于课时不足等原因,综合探究课基本流于形式。可以整合综合探究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目标、内容、课时,从宽化主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深入实践,提升多方面能力;总结反思,多维度升华情感的三度空间,对这类课型从课堂学习到课外实践进行探索。

关键词:综合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了体现出其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课的设置不仅给学生的探究实践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中体现了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综观我们平时的教学,大多数老师把综合探究课上成简单传授知识的新授课,课本案例的复述课,甚至上成了课本问题的解答课。究其原因有课时安排的不足,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师素质的差异和精力的不足等。

如何真正让综合探究课通过探究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把综合探究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整合其内容,统一规划好课时,选择其“共同关注的主题活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展开研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其实践过程,多元架构、拓展体验、实践体悟、反思升华;让学生多角度思维,提升多方面能力,多维度升华情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整合内容,宽化主题,培养多角度思维

首先,研读目标选相同。在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基础上,结合其具体目标,选择其相同之处,贯穿于综合探究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中,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观察、纪录、实践、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享受历史与社会相关问题探究的乐趣,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其次,整合内容展话题。《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内容都提到,考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地在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把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可拓展的知识、话题、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案例为基础,拓展知识、整合内容,深化主题,在拓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以元阳梯田为例,让学生确定主题、拟定提纲、采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做一次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成果。教师指导学生整合相关资源,以元阳梯田为例,由远及近,拓展延伸到自己的家乡,利用各种资源如地图、图片、影像资料等,让学生体验感知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活思维,从多个角度拓展话题,根据自己的体验、经历,以及看到的、感知的,来确定自己将要研究和调查的主题,并选好调查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充分交流,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把话题拓展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建设、环境状态、交通现状等多个方面,并选择自己小组的调查方式(见表1)。

通过整合,学生将话题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理论拓展到实践,将知识由地理拓展到历史、政治、社会问题等,既宽化了主题,同时,将问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将拓展的主题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在这样的拓展体验中,整合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收集资料,深入实践,提升多方面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强调其课程性质之一是实践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的活动方式可以是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获取资料。其都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提出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还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实现活动的连续性。

在学生确定了调查的主题之后,如何让学生走进社会,比如去社区调查、考察或访谈,选择什么时间,因学生选择的话题不一,调查方法多样,具体地点各异,教师无法在统一时间让学生一起实践。因此,我们将实践的时间安排在暑假,让学生深入实践,广泛收集资料。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去实地考察,做问卷调查,访谈对象。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家长反馈交流。如黄天妤一组,他们走上街头发放问卷,了解海绵城市的普及程度;走进海绵城市建设基地,向工作人員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走进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情况。王芑心一组走进了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处理方式;郑智齐一组走进社区,实地考察垃圾分类情况。黄义、姚佳波一组在共享单车最密集的地区调查单车使用情况。孩子们还充分利用网络、朋友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的收集。在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反思,写出调查报告。

首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做社会调查之前,学生选好成员,分好任务,分工协作。有负责发放问卷的,有负责统计问卷数据的,有负责网络调查的,还有主笔写调查报告的。这样各司其职,发挥所长,互相探讨,培养了与同伴合作的精神。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王芑心一组在《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调查报告》中说:“社会调查提高了我们的社会阅历。我们走出了学校,走出了课堂,来到大自然,来到工厂,来到居民中间,为我们今后走入社会积累了经验;其次,还磨炼了我们的本领,学会了去与别人交流,学会了去发放问卷,也学会了去走访企业,锻炼了与人交流的最基础本领;最后,又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了解到了方方面面的社会知识,但最重要的是对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焚烧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再者,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找感觉,在行动中感受、探索,在此过程中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成。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增长了知识,了解了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合作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反思整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数据,总结反思,多维度升华情感

如果说实践是综合探究课的最佳方式,那么在交流中反思,在成果汇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主动与老师、同伴分享实践的过程中,交流思想认识,形成积极的观念和态度,形成国家认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才是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所在。俗话说浇树浇根,育情育人,情感教育应该作为综合探究课的主阵地。

上述社会实践全员参与,两个班87人提交了31篇社会调查报告,涉及了社会生活的16个方面。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从选题、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分析、结论与建议等不同的角度既展示了他们的成果,同时为以后的活动提供更好的经验。在展示汇报中,吴漾、朱尚、张艾媛一组侧重从选题方面汇报了他们的想法《关于宁波人文景观的调查报告》。在吴漾一组汇报之后,同学们指出了他们的不足,题目太大,因为宁波的人文景观很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不具备全面调查的能力,要选择其中一个。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选题角度要新,调查的切口要小。

黄天妤一组(朱佳宁汇报)侧重从调查的方法选择方面汇报。他们组的调查题目是《建设海绵城市,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前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进行了线上(通过网络)线下(通过现场发放问卷)调查,主要想了解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了解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请工作人员对海绵城市建设情况作了介绍,通过与传统水资源处理情况相对比,了解其建设的优势和前景。还收集广大市民意见,向海绵城市建设提出改进建议。他们的调查方式灵活多样,值得其他小组同学学习。

郑智齐一组调查的题目是《垃圾分類,想说爱你不容易——幸福苑社区垃圾分类现状》。他们从如何分析调查数据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运用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分析数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如第10个问题:请选出您认为不可回收的垃圾

A. 硬纸板 B. 瓷器 C. 铝罐 D. 一次性塑料餐具 E.塑料盒子 F.餐巾纸 G. 废电池 H.玻璃 I.果皮菜叶剩饭剩菜

分析:本题答案是B,D,F,G,I。很多受访者选对了,说明居民在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的区分上有较为充分的了解。这主要归结于近几年政府及社区在垃圾分类上大量的宣传和讲解,使居民了解到了相关的知识。但了解并不是特别充分,也有许多居民分不清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还需要社区以及政府的努力。这样的数据分析非常到位,而且挖掘了数字后面的信息。

黄义、姚佳波一组做了关于《飞速发展引起的问题——共享单车无序使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从使用频率、使用人群、违规使用情况、使用后无序停放、故意破坏、未及时归还商家,重投放、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共享单车的管理献计献策。

还有个小组在调查了“五水共治”普及度的情况之后,发现其普及度并不高,做了“五水共治”的小动画让同学欣赏。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社会实践的基本方法,而且在成果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家乡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人文历史丰富多样,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发现并提出家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逐步树立起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交流,从多维度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综合探究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都重探究、重实践。我们应进一步整合七年级综合探究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如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等,都可以从三个维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即整合内容、拓展主题,深入实践、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反思总结、形成报告这样的方式展开学习实践。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等于教育活动的结束,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真正核心使命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智慧为翅膀,给学生搭建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走向社会,真正上出综合探究课的探究味和综合味,在探究、实践、反思的过程中,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生活的情趣。在参与活动中身体力行,提高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拓展中提升,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总结升华,真正让综合探究课探究起来!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