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调查

2018-05-14胡剑虹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中存在学生创业能力偏低、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持续性等问题,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未来的建设方向:选择培育孵化创业途径,实现在扶持中成长;完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氛围,建立全真创业孵化体系;建立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系统的创业扶持政策;设计建立创业孵化平台,科学运行创业孵化机制。

[关键词]创业孵化平台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胡剑虹(1966- ),女,江苏江阴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与创业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017SJBFDY051)和2016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指导课题“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体制机制转化与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6FYHLX0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5-0059-04

创业孵化平台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大学创业模式,它是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基础工程,是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基地。学生在该综合平台上可以享受到政策咨询、项目培训、场地使用、项目推介、产品的市场论证、创业专家的指导、创业市场的拓展、孵化产品的成果展示及推广等服务项目。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的现状,以进一步完善创业孵化平台的构建,特此展开相关调研。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研究工具。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设计了《高职生创业现状调查》和《优化创业教育与孵化机制调查》两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职生对创业的认识与看法、对创业政策及信息的了解、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情况等。第二,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常州高职园区5所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有290份,有效率为96.7%。具体分布情况如下:男生占80%,女生占20%;大专生占82.5%,本科生占17.5%;来自城镇的学生占22.5%,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7.5%;文科生占12.5%,工科生占80.0%,艺术生占7.5%;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差的占11.2%,较差的占1.3%,一般的占74.8,较富裕的占12.5%,非常富裕的占0.2%;有创业经历的占65.0%,没有创业经历的占35.0%。第三,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6.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调查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现状调查

高职学生的创业热情比较高,72.3%的学生表示“毕业几年后我创业的可能性很大”,都认为创业既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也能实现人生价值并提升个人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做贡献。56.7%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充满信心,即使遭遇挫折,也会勇敢向前”。53.4%的学生表示“思考过创业计划或创业规划”,但“主动了解创业的详细过程”和“考虑将来创业的行业和产品”的比例只有13.6%和15.7%。此外,40.5%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前景比较迷茫,感觉创业就像赌博,有压力”。

高职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创业能力排名前五的依次是“善于通过契约、社会关系、说服能力和人际技巧等建立信任合作”“能很好地与他人或组织进行互动,善于与他人洽谈事物”“善于规划组织团队中的不同资源,保持团队顺利运作”“能够及时调整目标和思路以适应新要求”“致力于维护团队精神,营造良好合作氛围”。高职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创业优势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创业热情”“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

对“创业政策及信息的了解与需求”调查得知,高职生对政府制定的政策了解程度较低,只有12.4%的学生会留意相关的创业政策、法规,清楚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对于创业扶持政策的作用反馈,40%的高职学生表示效果较好,53.1%的高职学生表示了解这些政策法规对创业者非常有用。

对于创业信息的了解途径,学生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大赛平台”“社会、学校创业社团”“创业论坛与讲座”“媒体报道”以及“政府宣传”。对于“在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做好的工作”的选项上,排名前三的是:“组织创业实践”(65.0%)“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55.0%)“设立创业指导机构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47.5%)。

(二)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调查

1.学生创业能力偏低。调查发现,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热情很高,但创业能力偏低,综合素质不够全面,既缺乏创业知识,又缺乏创业经验。其次,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持久性较差,很多学生在面临就业或升学时便会放弃创业实践,创业孵化项目也由此宣告失败。最后,学校对在校学生创业给予较多关注,但对走出校门或毕业若干年后再创业的学生不够重视,缺乏追踪性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很难持续提升,加速孵化项目的失败。

2.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表示学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但对于创业教育开设效果只有近60%的学生表示较好。另外,学校创业孵化平台在創业教育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与教育实践等方面有待改进,特别是创业实践课程方面,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途径以创业课程为主,缺乏创业教育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

3.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持续性。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接受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研究性的探索学习,从而提升专业技能、组织管理、团队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但是,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高职院校的仿真实训基地并未发挥预想中的作用,有些基地在建立初期的利用率还比较高,但一般在1~2年后就处于空置状态;有些基地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实训效果堪忧。

4.创业孵化扶持政策存在缺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学生对政府创业孵化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创业孵化扶持政策的知晓率和收益率均非常低,了解途径主要是学校的宣传。可见,政府及社会对创业孵化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虽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政策,但很多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并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模拟基地的企业很少,与大学生合作的风投公司更少,银行也不愿向大学生创业者发放贷款,即使提供,额度也非常有限。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创业资金只能依靠父母和亲友的资助。

三、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方向

(一)选择培育孵化创业途径,实现在扶持中成长

创业孵化园(基地)对创新类初创企业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帮扶作用。目前创业孵化园(基地)主要包括三类:地方政府主导的创业园、高校内部创业园和社会投资的创业园。对于已毕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进入第一类或第三类创业孵化基地;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入驻第二类创业孵化基地。

(二)完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一,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融入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创业案例的分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增加创业基础知识、技能培训与经营实践等相关课程,做到层层递进,夯实学生的创业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三,将有创业经验的人员列入授课教师人选,并聘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加入教学团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创业理论和经营实战之间的关系;第四,提供专项的课外培训,包括创业策划、创业社团活动、创业比赛、企业实习参观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等。

(三)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氛围,建立全真创业孵化体系

第一,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氛围。组织学生参观创业孵化平台,帮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并获得创业相关知识;建立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平台,模仿真实的企业创业环境,帮助学生感受入驻企业发展的历程,并通过创业孵化平台案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努力实践的创业意识;以校园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创业技能等相关比赛,激发学生创业灵感,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第二,建立全真和仿真创业孵化平台。全真创业孵化平台是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场地,按照工商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使创业者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过程要做到真实市场运作,实施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严格依法纳税,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仿真创业孵化平台是学校提供运行的场地,但缺乏注册登记和认证的过程,工商、税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员均由学校内部人员模仿建立,属于角色扮演的性质,成立企业在创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经营”。总体上看,仿真的教学环境适合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熟悉企业发展流程,但并不会带给学生真实的风险决策体悟;全真孵化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业务能力,帮助学生将知识融入“真刀实枪”的创业过程中去,实现创业过程和实践有机结合。

(四)建立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系统的创业扶持政策

一个完整的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体系是学校、政府、企业三者的有效集合。高职院校作为平台的阵地,聚集了丰富的师资与人才,但缺乏资金支撑,与外界联系较少,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政府應该承担起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的重要角色,帮助学校获得企业业务资源和项目的支撑,从而形成完整的创业综合体系。

(五)设计建立创业孵化平台,科学运行创业孵化机制

1.建立创业孵化基础平台。第一,建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保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运作。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创业制度,如弹性学分制、创业活动的学分替代制,为学生创业提供学业上的保障。第二,完善创业教育的培训体制,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相关知识体系、创业实践的有效引导和有机结合,通过创业平台和实践平台之间的联合,实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第三,注重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产学研的有效合作,实现教师水平的有效提升;也可以让创业教师参与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促进优秀的创业型教师脱颖而出。

2.创建创业孵化教育平台。首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在线实践模拟操作。学生可以在该操作平台上,通过仿真注册公司、工商税务模拟、交易角色扮演等,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创业,从而体验创业过程。其次,通过创业设计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窗口与机遇。创业设计大赛作为创业的孵化种子,需要创业孵化平台来实现其后续发展。只要创业产品具有创新性,能建立有效的营销手段和足够的市场吸引力,就能通过该平台实现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接。

3.创建创业孵化模拟平台。首先,通过产学研联盟,搭建产学联动的校内实训基地,作为高职学生创业孵化的模拟平台。该模拟平台主要包括两个子平台,分别是创业保障子平台和创业跟进子平台。创业保障子平台提供创业技术支持保障、创业经济管理保障、创业资本运作保障、创业产品售后保障;创业跟进子平台主要提供创业产品的推广指导、渠道指导和外联指导等职能(见右上图)。

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平台是学校科研、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三者结合的一种企业孵化器的新运用,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这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将借助政府优惠政策的落实,整合高职院校内部资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提供研发、经营等基础设施,以及专业的创业指导与咨询平台,增强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解蕴慧,张一驰,高萌萌.谁会成为创业者[J].南京大学学报,2013(2).

[2]梅强,张夏蓉,毛翠云,等.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

[3]姚冠新,杨道建,李洪波,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3).

[4]王静.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1(1).

[5]宣言,梅强.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