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贝马斯交往互动理论对高校师生互动的启示

2018-05-14刘晴李嘉沁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

刘晴 李嘉沁

【摘要】当前,在我国部分高校的课堂上,教师的课堂互动感不强,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时,他们的参与机会是不均衡的,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活动过于形式化,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走的过场,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我国高校课堂中很常见。此类问题是新课程方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反省并思考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新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哈贝马斯的基本理念和主张与师生互动中需要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给予了师生互动强大的理论依据。本文旨在探讨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优秀思想,为师生互动的重建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高校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哈贝马斯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思想家。他认为交往行为的重点是构建人和人的和谐关系。[1]哈贝马斯所理解的交往行为是一种行为模式,并且,这种模式与其他模式相互独立,同时,他将行为划分成社会和非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又被分解成策略行为和交往行为。从理解的观点看,交往行为主要用于知识文化的更新和传播;从社会角度看,交往行为是为个人提供帮助并形成的。[2]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是交往的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是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需要首先获得平等的话语权。[3]哈贝马斯的理论为高校师生互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我国现阶段高校师生课堂互动问题的剖析

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行為,其特殊性在于它属个体与个体、群体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活动,在这个特殊的交往行为中,师生成为行为主体,师生之间的高质量交流与交往活动对教学活动能产生积极影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与互动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不平衡

课堂互动中,师生互动只局限于个别学生,如班干部、课代表或性格开朗、愿意答题的学生,而不是所有学生;而且师生互动又局限于单方面,比如,教师讲授课堂知识,但学生不进行反馈,未形成相互的交流。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不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反馈,教师就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现今大学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不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学生的表达意愿,师生感情也会日趋淡漠,长期下去,学生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学生原有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师生双方在课堂中的互动,应是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使学生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4]

(二)课堂中师生互动形式单一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被要求设计与学生互动的课程内容,但是这些互动并未真正实施,更多的情况下,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并不会对学习提供帮助。部分高等院校对师生互动也存在误解,认为师生互动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形式上的表演,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师生的课堂互动并未真正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而且,在如此的互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大纲,有些东西并不是学生真的想学习的,所以很多时候达不到预期的互动效果。在实际的课堂互动中,学生只能单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未和教师形成有效的沟通,学生之间展开的讨论无具体的目标方向,所以,这种互动的效率不高又浪费时间,学生之间的任务分配混乱,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依赖他人,很难独立自主,长久下去,就失去了师生互动的价值,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2]

(三)课堂中的互动环节过于死板,师生互动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也与时俱进,但在课堂互动中,互动环节死板、师生互动意识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首先,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材的讲解,单一的教材互动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其次,互动的目标刻板、不系统、不广泛,而且目标之间缺乏逻辑性。以上这些问题会导致师生互动的目标更为混乱,学生很难掌握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造成学习目的不清晰。在日常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所提出或要求的互动目标并没有与现实情况相结合,这也导致了师生互动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目标。最后,师生互动的方式单一、互动意识不强,教师与学生在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行为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传统教育又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用训练性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缺乏理性。 [2]

二、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重构师生互动的启示

(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属于主体间性范围

主体间性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否则就没有主体间性。[2]师生互动,就是希望学生和教师能够沟通与合作,在增加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与教师在一起探索,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和教师达成共识,才会学习到能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知识。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师生互动是对称交往的关系,是主体和主体间同时存在的一种模式,在对个体能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保护的基础上,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他人为工具的错误思想,是个体主体性的一种升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师生环境,良好的师生环境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5]教师和学生需要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相互尊重,共同遵守课堂纪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要具有价值性

通过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知,教学活动除了传授知识与专业技能,更值得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师生在进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话语环境,而且还要有一个共同的互动交流的出发点,教师通过这个出发点的要求对学生的功课进行教导,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实践技能,更能夯实理论基础。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只是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最终使教师成为演讲机器而不是生动的教育工作者。这种缺乏对教学互动的反思正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思想前提,这种价值理性的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向,能更系统、明确地表达出具体内容。[4]因此,在如今的高校课堂互动中,要少做或不做无用功,这才是师生互动的真正内涵。

(三)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要“动”与“静”相结合

“动”与“静”的和谐存在是师生互动取得良好效果的象征,更是知识和精神沟通与升华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情境的变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各种环境或情景中都能有充分的感官享受,并在情境中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互评或自评。教师要把优秀的情境融入教学中,将学生们的感官享受转化为心理环境,学生们参与进课堂中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动静结合的策略会使课堂的节奏松弛有度、充满生机和趣味,学生能充分地、多层次地交流和学习。同时,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指引下,教师还要采用多向度评价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不同教學情境中学生的表现也不同,因此要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采取“动”与“静”结合的互动方式,不仅改善了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师生间的互动其实就是交往行为,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来看,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6]而理解必须借助于语言,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要通过语言的交流达到相互理解,做到彼此尊重,和谐相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师生在交往行为中的地位不能存在差异,要平等,更要通过对话达成相互理解和一致。通过哈贝马斯在大学课堂活动指导下的交往理论新视角来看,我国应该在强调交往互动的基本理念和主张的同时,还要加强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这对重构我国高校师生互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伟.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借鉴意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6):39-40.

[2]周文红.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2):79-80.

[3]夏巍.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2008(1).

[4]周文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

[5]朱红君.交往行为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迪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0).

[6]岳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5(4):161-165.

[7]韩小荣.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简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5):27-29.

作者简介:刘晴(199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的本真性路径
“知识分子如果有一件事情不能容许, 那就是变得犬儒”
On the Phubbing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论“科技理性”下现代社会的出路
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层次塔的哲学基础探讨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究
析哈贝马斯的“内在超越”
意义的“内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