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2018-05-14马丽娅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高校

摘 要: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贯穿于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的整个历程。多年来,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获得了显著成果,与此同时也隐含不可忽视的弊病。认可成果,诊断弊病,对于高校今后更好的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 红色文化教育 现状分析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功能总体取得实现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导向功能总体取得实现

第一,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加深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历史的认识,提升了广大青年学子对“四个自信”的认同感。第二,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绝大多数大学生可以准确地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理智地应对文化多元化。第三,通过发挥红色历史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精神境界普遍得到了升华,可自觉将思想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积极的行为选择。

(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激励功能总体取得实现

首先,经历血火洗礼的红色文化凝结了革命先辈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大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鼓舞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其次,大学生群体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之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整体上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气象。最后,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将广大青年学生聚集和团结起来,指引他们奋发向前,积极进取,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和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三)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化功能总体取得实现

首先,近年来中国高校不断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利用党和国家的政治节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加深了大学生的红色记忆,培养了其红色情怀。其次,我国高校坚持将红色文化贯穿于大学生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注重发挥其强大的精神向导作用、道德约束作用和思想冲击作用。最后,由于革命先烈们为捍卫国家尊严,献身祖国建设的行为蕴藏着强烈的教育意义和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此影响下,大学生的使命感普遍得到增强,可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

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教育形式化

长久以来,宣传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用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形式,各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主要运用的是灌输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少高校没能将红色文化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平时课堂、贴近学生内心,没能掌握运用文化传播的规律,教学手段墨守成规,沿袭老一套,与大学生的猎奇的文化心理以及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去甚远,甚至,把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当做“政治任务”,视其为政治节日的必备品。由此,当前高校红色文化在开展宣传教育时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可见一斑。

(二)教育客体出现认识偏差

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其成长环境与艰苦动荡、战火纷争的革命年代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吃惯了“肯德基”、逛惯了“沃尔玛”、看惯了“好莱坞”、用惯了“欧莱雅”,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一些腐朽价值观日渐抬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面临挑战,一小部分大学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观念错位的泥潭。同时,“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手撕鬼子”、“子弹拐弯”、“手榴弹炸飞机”等背离现实的戏剧情节,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误导,使部分大学生面对红色文化以及党的革命史表现出不自信、不相信的心理倾向。

(三)教育过程单向化

教育活动应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双向交往的互动过程,包含着复杂的矛盾运动,而当前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将复杂的教育过程简化为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呈现出明显的单向化倾向,交往性不强,学生缺少交互式体验。体现为:思政课堂上的我灌你装,讲座会议上的我讲你听,宣传展板上的我写你看。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过程应当是反复的、非线性的、不断发展的双向交互式的动态过程,不应是单一的、线性的、停止不动的单向灌输式的静态过程。

(四)教育影响弱化

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功利化趋向:义务教育阶段,突击式的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高中文理科的分水岭缩短了部分学生深入地学习党的历史、全面的认识红色文化的时间;到了大学阶段,在强大的就业高压之下,广大学子选择学习应用技能的志愿也远远超过学习历史理论的志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教育的功利化追求淡化了广大学生关于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最终导致弱化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影响。

三、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教育者欠缺相应的专业素质

教育者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部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表现在:一是自身红色文化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对红色文化相关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他们通常只把侧重点置于知识的讲授与考察之中,而对于隐含教材之中的红色精神缺乏更进一步挖掘。二是相关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者不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加之缺乏红色文化素養培训,使其很难彻底的贯彻红色文化的教育理念。致使其在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暴露了自己的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偏差,更有甚者曲解红色历史、抹黑红色历史人物。最后,导致大学生受到了不全面的、不深入的、乃至错误的宣传教育。

(二)受教育者受多元价值观冲击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在信息爆炸时代,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受到多元价值观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类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也伴随着先进的技术涌入我国。另一方面,娱乐流行文化也对传统价值带来解构,部分大学生深受课桌文化、墙壁文化、食堂文化、二次元文化等非主流文化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红色文化的应有生存空间,造成广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关注不够、认识不深、理解不全。加之,受年龄、阅历等条件限制,面对各种价值观念彼此缠绕、相互碰撞的状况,青年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取舍,处理不好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三)现有教学环节不够健全

一般的,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之后,往往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环节以及信息反馈环节。一方面,相关部门不能了解教育活动各方面的情况,无法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交流不贯通,教育者无法建立起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情感倾向的清晰认识,只能采取“吃大锅饭”式的教学活动以及“大水漫灌”的培养方式。致使师生不清楚自己教与学的具体情况,更不能根据反馈的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与学的具体行为。

(四)受社会标准功利化的影响

在当前一个历史时期,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巨变,人们在追逐财富利益的动机下,认为红色文化所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社会的大环境,社会标准的功利化降低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物质利益以及精神利益追求的失衡,引起了人们道德滑坡和人文精神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结束语:

深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革弊布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整健全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韩玲.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N].人民日报,2013-08-01.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时玉柱.传承“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3).

作者简介:

马丽娅,女,(1994.10~),内蒙古锡林浩特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高校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