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创新研究

2018-05-14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摘 要:党外人才政治共识教育创新,要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提供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建立教学专题更新机制,构建贴近时代切合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兼顾传统和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与培训班次、培训内容相协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借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教育培训平台并完善管理;进一步创新学员自我管理机制,坚持在培养中发现人才;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提升党外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创新力、竞争力及影响力。

关键词:党外人才;政治共识教育;创新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1.021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1-0105-08

做好党外人才教育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政治共识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外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用才之基在于储才,储才之要在于育才。党外代表人士培养要下工夫,尤其要在思想政治培养上下工夫,引导党外优秀人才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理论培训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通过实践锻炼丰富经历阅历、提高素养能力。要把适应履职需要作为培训方向,设置菜单式课程,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只有把培训工作做扎实了,选拔高层次党外人才才能水到渠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才能脱颖而出[1]177—179。习近平的这一论述指明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性质、特点、任务和要求,为探索新形势下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目前,在利益诉求和思想观念日益多元的形势下,如何引导党外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现实课题。为此,本课题在梳理学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案例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就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创新问题进行探索。

一、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研究综述

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主要为统战系统尤其是社院系统人员以及部分高校理论研究人员,他们围绕学习贯彻2003年中央召开的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中央会议、文件精神,尤其是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精神,以具有党外人才特征的党外代表人士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加强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进行探讨。其研究议题及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党外人才的界定

研究者认为我国人才分党内人才和党外人才,党外人才是指非中共党员身份的人才,具有政治概念特征。对于党外人才范围,有的学者指出,党外人才具有统战成员的一般特征,分布于党政群团、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社会工作等部门或岗位上的具有非中共党员身份的人才为党外人才。有的研究者认为,党外人才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内涵相接近,是指统战成员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各界人士。

(二)关于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的内涵

杜青林曾指出,在当下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共识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政治制度上,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目标指向上,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有学者认为,政治共识实质上就是各方面社会成员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政治态度、政治准则、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政治共识教育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进行信息、思想、观念的传递和交流……尽可能形成较为接近或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3]。也有学者认为,政治共识就是人们在政治领域共有的一系列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准则的总和,它包括价值、信仰和规则三大体系。政治共识教育就是旨在增进共同体成员政治共识的教育培训,其目标和内容包括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增进政治共识[4]。

(三)关于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的研究范围

党外人才分布非常广泛,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是四个群体,即党政群团的党外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党外人才、党外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

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认识不足、“主阵地”建设滞后、人才培养使用结合欠缺、协调与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等。例如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指出,目前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表现出四个方面的不足:尚未引起普遍重视,抽调学员难;工学矛盾突出,保证学习时间难;经费缺少文件规定,花费报销难;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滞后,发挥“主阵地”作用不够[5]。有学者还指出社会主义学院培训机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调训过程协调不够,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培训内容不够生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6]。有学者认为当前全国社院“三级四层”网络缺乏教学上的协调机制;对培训对象缺乏明确的目標考核要求,社院办学机制还不能适应学员多方面的需求[7]。还有学者指出适合统战系统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还比较滞后,学员对教材的满意度不高[8]。

(四)关于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研究者从教育培训观念的更新、机制的探索、理论的完善、方式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有学者认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需要把握好共识教育、统战特色、能力培养的理念[1]180—187。有学者指出应健全教育培训工作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计划协商机制、考评激励机制[9]。应针对党外干部的共识教育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布局,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中理论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10]。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以体现统战特色的政治教育为主导,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学习统一战线知识,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同时,兼顾业务能力培训,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参政议政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11]。对于培训方式方法,研究者认为在完善传统的讲授式的基础上,应积极采用案例式、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结构式研讨、网络等各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中提高培训实效性。此外,研究者对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学员管理进行了探讨。

以上研究成果对于实际工作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例如研究者一般是与本职工作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员,多以感性直观工作经验为研究内容,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对策趋同或过于宏观,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又如研究对象多设定在民主党派成员、党外干部这一群体,而对分布在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领域的党外人才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不够,理论创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党外人才思想政治新状态亟待政治共识教育创新

根据2017年在湖北省、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5个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的150名学员中所进行的“思想状况和政治认同”问卷调查汇总分析(这些党外代表人士学员具有党外人才属性),党外人才思想政治状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个体自主性明显增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党外人才思想方面主体意识强、个性突出、注重个人意志,强调个体权益,把事业、专业水平和待遇作为人生最重视的选项,更加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对“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选项,近半数调查对象将“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和“自我价值实现与否”作为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图1)。

对“实现人生理想最关键因素是什么”的选项,大多数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综合能力”作为首选(图2)。

鉴于此,如何教育引导党外人才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努力做到不忘社会责任,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是党外人才政治共识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党外人才思想敏锐、活跃,思路开阔,易于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从调查结果看,一方面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集体价值观持认同态度(表1、图3),总体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调查对象选择“普世价值”选项的占比不小,反映出他们中少部分人的价值观念还存在偏差,需要正面教育引导。

表1 当前的主要价值取向(多选题)

(三)政治和社会认同存在差异

调查问卷显示,调查对象总体上对中共执政有很大信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表示认同,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强的社会归属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超过九成的调查对象对改革开放的成就持积极评价(图4)。

绝大部分调查对象相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定会如期实现(图5),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解决经济中出现的困难(图6)。

但一些受访者对中共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有待深化。以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可的选项来看,调查对象中一部分人在认识上存在模糊(图7、表2、图8)。

也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不够清晰,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不很清晰(图9、图10、表3)。

表3 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多选题)

政治认同、社会认同会影响到个体的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和政治行为,党外人才队伍政治和社会认同上存在的差距,亟待通过创新的、有效的政治培训加以化解。

(四)政治诉求与参与愿望趋强

党外人才是社会群体中的活跃成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激发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表现为希望得到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来参与政治的占比较大(图11) 。

对此,在政治培训中要通过政策宣传和案例说明,使党外人才正确看待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认识到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并非政治参与的唯一途径,党和政府在网站、报纸和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的专栏也是他们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关键是要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有序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水平。

三、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以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外人才教育培养新思想为指导,結合贯彻《意见》《纲要》精神,在政治共识教育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实现培训对象全面覆盖和重点培养

通过创新观念和拓展渠道,近年来每年培训规模超过两千人次,较以往翻了一番。培训对象基本涵盖了统一战线“六大领域”12类对象,重点是配合党委统战部门做好在统一战线有关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培养。

(二)打造政治共识教育“精品课程”

积极构建培训内容体系,立足于宣讲习近平统一战线重要思想,开发了“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统一战线”“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如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从协商民主到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全国宗教会议精神解读”等新课程;立足于宣传统一战线优良传统,完善“统战基础理论”课,开发“武汉统战史”新课;立足于市情教育,开发了“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新课;立足于党外学员能力提升,完善“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处理”“政协界别协商座谈会”等情景模拟课。另外,集聚外地社院和在汉高校师资,形成了“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党外人士民主监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当代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解读”等课程,使党外人才共识教育教学内容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一做法受到湖北省委统战部网站关注与宣传。

(三)引入高校资源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

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全市统战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一半为党外学员),探索党外人才政治共识教育新模式。学制上,该培训班周期为三年,每年培训分集中培训、异地教学、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三个阶段,较好地解决了学员“工学矛盾”及培训班“学制短”的困扰。课程设置上,依托武汉大学师资,进行科学布局,既有基础理论课,如统一战线史、新时期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等,也有专业课,如政党制度比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时期民族宗教理论与实践等,还有方法论相关课程,如统战文稿写作等,体现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方式方法上,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还有文化沙龙。教学环节上,既有教师的辅导讲授与课堂互动,也有分组讨论及课前“微论坛”,还有学员课题发布与受邀教授的点评指导。师资配备上,既有在国内有影响的武汉大学教授,也有武汉地区长期从事统战理论研究和统战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这些创新做法,被《中央社院通讯》全文刊发推介。

(四)采用互动性和说服性的教学法

其一,在举办“中青年神职人员培训班”时,首次运用“对话”式教学形式。包括班前先“对话”,以摸清学员情况、了解学员培训需求,确定培训方式;班中细“对话”,有学员分组中的“对话”、课程实施中的“对话”、班级管理上的“对话”;班后再“对话”,进行学员回访等。运用“对话”式教学组织,使参训的具有不同历史传承和信仰体系的宗教人士,增强了交流,在“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取得共识,也为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二,采用“亲历者说”教学法,特邀在参政议政中始终做到“肝胆相照”“认真、执着、坚守”、被媒体誉为“犟”委员的民进武汉市委会原副主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长安与学员交流分享参政议政体会。其“真情实意、真凭实据、真知灼见”、练好“犟”(讲真话)、“强”(出精品)、“牛”(见实效)三字经的观点,学员反映记忆深刻、颇受启发。其三,完善情景模拟教学,主题由一般性的公共话题(新闻发布会、电视采访等)向具有武汉统战特色的案例转换,如“武汉市委与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政协界别协商”等案例,并特邀政协和统战部的有关同志进行点评,使学员的行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探索党外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洪山分院以创办“党外青年读书班”为载体,探索“育才”“储才”“用才”的新途径。选调学员上,放开职务和职称的限制,学员全部为“70后”“80后”党外青年人士,部分人还只是科员级别。突出多党派、多界别的横向交流,学员来自全区7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界别,职业领域包括经济、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司法等。培训时间为期一年,采取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内容上涵盖统战理论、参观考察、读书交流、参政议政与区情学习、综合素质提升训练等多方面。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参训学员真正学到了东西、得以成长进步,累计培训的83名党外青年人士中,1人提拔为区管干部,7人当选为党派工委班子副主委,4人当选为区政协常委,1人当选为区政协委员,初步破解了区级党外后备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难题。《人民政协报》《团结报》《中国统一战线》对此做法均给予了关注。

四、思考与建议

(一)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

目前党外人才教育培训部门多是按照各自角度理解“自主自为”,缺乏规范性。对此,建议政策层面上出台由中央制定的党外人才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意见,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提出班次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领导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各方对党外人才政治共识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具体落实层面上,地方应成立党外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把党外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党委的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总规划,统筹协调党外人才教育培训相关工作,发文下达培训任务,强化调训的力度和权威以及落实培训计划的严肃性。

(二)建立教学专题更新机制,构建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

政治培训和共识教育是一个巩固政治共识、凝聚政治共识、深化政治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深化离不开培训内容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鉴于此,建议坚持“以研促教”原则,紧跟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学术动态,开发系列教学专题,充实培训内容,体现时代性及深化政治共识的新要求。采用座谈、回访、网络平台等方式,积极采纳委托培训单位、学员的培训需求,完善培训内容,提高针对性。在教学专题更新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统一战线五大关系为主菜单的教学模块,深化“政治基本理论”“形势政策”“能力培养”“优良传统”教育。

(三)兼顾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方法,适应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方式上可探索“混合编班”的形式,为来自统一战线不同领域的学员提供“对话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方法上探索“分段式教学法”,例如可将一堂课合理分为授课、解疑、分享“几段”来展开,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也可将一个班次分为“几年”完成,每年分“个人自学、集中辅导、学习成果展示”等几个时段,解决党外人才教育培养中长期存在的“工学矛盾”等突出问题;尝试“结构化研讨教学法”,使学员放慢思维步伐,严格按照每一阶段讨论议题和要求进行研讨,提高研讨质量和效果,使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深入和延展;完善现场体验式教学法,抓好带班教师总结点评、提炼升华学员认知环节,实现学员从现场感受达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知、认同的教学目的。

(四)引用“互联网+”理念,开拓教育培训平台并完善教学管理

“互联网+”理念已为社会各行各业广泛认同,可利用互联网搭建在线教育平台,适应党外人才自主性、选择性学习的要求,同时破解党外人才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工学矛盾等突出问题;完善教学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改进教学培训提供参考;建立学员档案库,不仅是建立学员学籍电子档案,而且是对每名学员参训情况、成长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大数据分析,作为评价调训安排合理与否、班次設置科学与否、培训效果明显与否的依据。

(五)把政治共识教育环节作为发现优秀党外人才的重要平台

调研结果显示,当下多数党外人才希望通过政治安排或实职安排来参与政治。因此,要把举办“重点班次”作为“识才”“用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学员参与班委成员竞争、参与班务管理考察他们的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能力;通过组织社会调研及调研成果展示,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将学员参训效果直接上报党委统战部门。

(六)加强“主阵地”建设

目前,党校、行政学院以及知名高校都在进行党外人才的教育培训,这给社院党外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带来挑战。目前全国400多所社院整体表现出办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使办学规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推动力不足。因此,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社院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在办学经费、人员编制上给予更多支持,推进社院建设。从社院自身而言,要在借助外力、向内挖潜力上下工夫,深化与高校和党校等干部院校的合作,增强师资力量,加大教改和科研创新力度,同时由中央社院牵头整合社院系统资源,搭建“三级四层”教学资源共享、科研合力协作平台,以提高社院创新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学习讲座[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2]杜青林.加强政治共识教育 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3]王远启.政治共识教育是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核心[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4]段晶晶.论“共识教育”[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6).

[5]山西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

[6]王国麟,杜怀亮,杨华洋.构建统一战线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安排使用的有关机制[J].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7]贺天润.对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8]杨爱珍.社会主义学院教学规律研究——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影响力[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院,2008(6).

[9]乔广霞.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10]赵霞.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培训需求的调研报告[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11]白树海.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责任编辑:任淮南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