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特岗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4李伟明黄巧云陈越超舒群琴殷建忠

卫生软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远程教学特岗

李伟明,袁 丹,黄巧云,赵 鑫,自 蓉,陈越超,舒群琴,殷建忠

(1.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0;3.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云南 昆明 650200)

农村及偏远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为解决边远地区全科医生紧缺及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暂行办法》[1],旨在通过制度革新,为基层培养、引进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全科医生,逐步解决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紧缺的问题。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式组织实施。云南省作为中西部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工作的四个省份之一,积极探索特岗全科医生招录、培养和使用的方式及实践经验。岗位培训是在岗全科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2]。本研究对云南省的特岗全科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特岗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改进和完善该群体的岗位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云南省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州(市)参加岗位培训的特岗全科医生178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昆明市8人、玉溪市11人、昭通市40人、普洱市30人、红河州63人、临沧市26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云南省特岗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教育质量评价调查问卷》于2015年4月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岗位培训采用远程教学方式的整体评价、对岗位培训学习内容的整体评价、对岗位培训效果的整体评价等。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3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编码,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培训效果的整体评价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1.4 质量控制

对所有参与现场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规范问卷发放和回收方式;调查后及时整理问卷,严格核查和录入数据。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抽取的178例调查对象中,男性94人(52.81%),女性84人(47.19%);学历在专科及以下127人(71.35%),本科及以上51人(28.65%);原工作单位在乡镇卫生院者140人(78.65%),其他机构38人(21.35%);初级职称97人(54.49%),中级及以上职称31人(17.42%),无职称50人(28.09%);助理执业医师96人(53.93%),执业医师72人(40.45%),无执业资质10人(5.62%);临床医师162人(91.01%),其他16人(8.99%)。

2.2 特岗全科医生对岗位培训方式的评价

云南省主要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对特岗全科医生进行岗位培训。178例调查对象中,62.36%的学员认为远程教学方式好,28.09%的学员认为一般,9.55%的人认为不好。除不同工作年限、工作单位的学员对岗位培训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评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及原工作岗位类别的学员对远程教学方式的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用Bonferroni调整法对检验水准进行调整,α′=0.017,对不同工作年限进行两两比较,发现10~与20~这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94.50,P=0.005,P<0.017),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特岗全科医生对培训方式的评价 n(%)

2.3 特岗全科医生对岗位培训内容的评价

67.42%的学员认为远程多模块教学的内容好,29.21%的学员认为一般,3.37%的学员认为不好。其中,不同学历、不同原工作单位的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设置的14个教学模块内容的好评率均在90.00%以上,见表2、表3。

2.4 特岗全科医生对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

本次调查发现,59.55%的特岗全科医生认为岗位培训的效果好,35.96%的学员认为一般,4.49%的学员认为不好,不同特征特岗全科医生对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以调查对象对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将不好和一般定义为0=不好,将好定义为1=好)为因变量,以所筛选的10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后极大似然法,显著性水平为0.05,允许误差为0.10,各变量赋值见表5。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学历、工作年限和以往是否参加过培训这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2 不同特征特岗全科医生对教学内容的评 n(%)

表3 特岗全科医生对教学模块内容的评价

表4 不同特征特岗全科医生对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 n(%)

表5 变量赋值表

表6 不同特征特岗全科医生对岗位培训评价的效果回归分析

4 讨论

我国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培训,目的是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服务工作,逐步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紧缺问题,从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3]。

4.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不仅要着重于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4]。本次调查发现,59.55%的特岗全科医生认为岗位培训效果好,35.96%的学员认为一般,4.49%的学员认为不好。以往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学员较未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好评率较高;而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则越差。因此,在开展特岗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之前,既要考虑特岗全科医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还应关注其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原工作岗位类别等因素。岗位培训内容设置不仅要能有效地提高特岗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临床技能,还应强调特岗全科医生对人文科学、基础医学和全科医学理论等的学习,以提高特岗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

4.2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教学方式和内容

远程教学方式及内容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要使培训方式和内容得到培训对象的普遍认可和满意,还需要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5]。本调查结果显示,62.36%的学员对岗位培训采取远程教学方式的评价为好,28.09%的学员认为一般,9.55%的学员认为不好;认为培训内容不好的学员占10.00%左右。因此,培训前需对培训对象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其整体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内容和丰富培训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培养目标与所需知识及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医学与人文科学、行为科学等交叉联系,构成多维网络式的知识结构[6],使特岗全科医生较快地完成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的角色转变。

4.3 完善激励政策,优化选拔标准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178例调查对象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28.65%,中级及以上职称者占17.42%,执业医师占40.45%。总体而言,招录的特岗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还不尽人意,也反映出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总体滞后,在职全科医生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在国家多方面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全科医生的社会认同、职业晋升、岗位待遇等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加入特岗全科医生队伍,政府部门还应继续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比如提高特岗全科医生的津贴和补助,增加特岗全科医生的晋升机会等,努力解决特岗全科医生的待遇和职业发展需求等问题[7]。为使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人群能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可在一定区域和时限内、有针对性的适当放宽特岗全科医生的招聘条件,解决“招生难”的问题。

4.4 监管网络教育平台,丰富评估方式

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进行特岗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因不受时间、年龄、地区等限制,可有效解决特岗全科医生“工学矛盾”的问题,有助于学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更新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医疗技能。但因远程教学多采用在线的形式对学员培训前后的主观感受进行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方式,致使培训效果受到不同程度影响[8]。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分析、评价特岗全科医生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质量,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14-12-10).http://www.nhfpc.gov.cn/renshi/s3573/201506/95ab1b809af34adeb15ced0bf2ce93a1.shtml.

当前,行业整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企业退出转型,特别是山东省。山东作为化工大省,历来是化企关注的重点省份。据了解,自去年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行动开展以来,山东已经关闭转产化工企业620家,停产整顿2614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42.5%。未来山东还将进一步压减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关闭20%以上,将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控制在5000家以内,实现化工企业的减量提升。在压力如此之大的大形势下,很多企业抽身都来不及,倍丰为何却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2] 杨晓玲,杜成林,赵华伟.基层医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1,15(8):65-67.

[3] 卢 俊,冯学山,严 英.国内全科医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306-307.

[4] 姬军生,刘 刚,陈 虹,等.国外全科医学培养概况及其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474-480.

[5] 刘 瑶,江孙芳,顾 杰.等.全科医生临床能力培训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2(12):965-969.

[7] 吴 卫,赵美云,周群琦.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培训的探索[J].中国卫生人才,2015,(9):46-48.

[8] 罗晓红,朱 敏,张 勤.以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训及评估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9):590-591.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远程教学特岗
“对截止日期更通融些”:教师们从上轮远程教学中学到了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医师骨科临床操作技能网络远程教学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远程教学交互平台及监督平台设计思考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多媒体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我国羽毛球教练员现状与岗位培训情况研究
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素质与技能培训探讨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