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路径研究

2018-05-08史要防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研究

摘 要: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围绕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径研究,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远瞻性成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教师党支部;政治核心;研究

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围绕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径研究,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远瞻性成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1 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定位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學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结合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监督、参与决策、示范引领。院系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只有围绕并渗透、融合到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始终围绕院系改革、发展和稳定来进行,才能真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员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此,一是根据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赋予院系教师党支部新的内容,把教学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真正做到围绕教学抓党建,通过党建促教学。同时要避免时间安排上与教学科研工作相冲突,组织形式上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相脱节,活动内容上与师生的思想、工作实际相游离的情况;二是建立纵横网格结构。将院系教师党支部建在教研室和学术团队上,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同时努力形成院系教师党支部结对学生党支部的纵向联系,教师党员结对学生班级的横向联系。切实形成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全覆盖体系。

2 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路径量化

1、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处理好教学科研与党建的关系,树立教师党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并重的观念。一是正确处理好院系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行政工作的关系,既要防止院系教师党支部建设与教学工作脱节,又要防止以教学行政工作代替院系教师党支部建设;二是教师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行统筹安排,工作内容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三是结合教学科研的具体任务做好党内外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2、加强院系教师党支部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党员教师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教师,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加强党员教师的师德教育。党员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三是提升综合素质。既要重视其文化素养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更新等。

3、大胆创新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院系教师党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围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开展组织生活,把业务扩展到教研室改革发展方面、教学改革和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等问题上;二是采用鼓励教师党员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基层实际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走出去”与同兄弟院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请进来”方式为组织生活增添新的内容。

4、切实加强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教师中党员数量的增加,既是教师队伍政治上成熟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更是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应主动承当起培养青年教师入党的责任来,引导党员教师解放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为学科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5、加强对院系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选拔、教育和培养工作。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把党性强、作风正派、有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党员选任为党支部书记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一是要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要帮助党支部书记充分认识承担党的工作是党员应尽的义务;三是要研究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用制度保证党支部书记的精力投入。

3 立足岗位做贡献,永葆党员教师先进性的路径细化

1、造就一支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党员教师队伍。一是党员教师要做到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站在所属学科知识的制高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同时,还必须把教学内容的探讨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特定情况,研究教学规律,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二是党员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关心学生,不仅应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智力培养,还应关心学生的道德、思维、身心发展、社会交往等,使学生从中领悟出做人的真谛,从而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三是党员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历史责任感。党员教师不仅应具有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更应具有高尚的历史责任感,以自己的表率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崇敬教师工作,让全社会尊重、支持教师工作。

2、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和奖惩激励机制。保持党员教师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因此,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尤显必要和重要。一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探索建立能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发党员学习内动力的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党员评价机制和党员激励机制。充分运用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引导党员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向更高境界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完善关爱党员制度。通过建立谈心谈话等制度,确保每位党员“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作者简介

史要防,曾用名史铠逢,男,汉族,河南濮阳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