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地方政府制度供给
——以山东为例

2018-05-07李维梁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供给驱动制度

李维梁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征时指出,要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四个全面”的关键五年,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五年,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形成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供给,促进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在不断参与创新的实践中探索创新驱动新路径和形成创新驱动新突破。

一、文献综述

迈克尔·波特最先提出“创新驱动”概念,他将一国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1]66-99以此理论为参照,创新驱动是相对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而言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要素和投资需要由创新来带动。[2]洪银兴强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协同的重要性。[3]弗里曼在1997年指出,产业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产业创新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是系统因素,需要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制度安排。[4]赵志耘在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存在的问题后,认为人力资本的提高、企业创新活力的增强和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5]从而将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从需求端推向了供给端。加强制度设计是当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制度供给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和活力源泉,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本质特征,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6]

诺斯明确区分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制度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它们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以及两者执行的特征组成。”正式制度“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中也只是决定选择的总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7]50-74现有的研究普遍把非正式制度看做深深地嵌入人们心理和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复合体,“非正式制度就是一种看似松散实际结构严密的嵌入性社会结构,它决定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也为其所塑造。”[8]非正式制度是指在长时期的历史演进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获得人们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包括价值信念、文化氛围、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等。已有研究文献提出了制度供给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视角,但侧重于制度供给的整体作用,缺少按照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划分来阐述通过制度供给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对策措施的研究。

二、制度供给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般认为,制度供给是指制度供给者(政府)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创新和设立一系列经济社会规则的过程。在这一定义下,政府只能供给正式制度,而不能创新和设计非正式制度。事实上,一切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利益的伴随着契约的形成和演进的正式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都可以由政府来供给和协调,通过制度供给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种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可行安排。

(一)制度供给将促进创新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

制度供给是一种“顶层设计”,是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实施,提升全社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效率和效益的基础。国家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提供正式制度供给,这为各级政府打破限制创新的体制机制藩篱,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其结果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推动创新发展的正式制度供给还需要各级人大在涉及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市场交易、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清理、规范和设立,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依法编制、全面公开、动态调整、严格落实权责清单,实现依法行政程度显著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准入门槛切实降低的目标,进一步营造创新所需的制度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塑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和效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二)政府协调非正式制度有助于创新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

政府提供的正式制度安排是制度供给的主要手段,非正式制度的协调也需要政府正式制度的逐渐介入并发挥其指导和引导作用。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强大的国家,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为中华民族不断传承非正式制度提供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环境,也造就了非正式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作用力。不可否认,非正式制度的强大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传统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近代逐渐落伍。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需要进一步地与正式制度相协调,助力正式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政府正式制度的逐渐介入,弱化不符合创新思维、阻碍创新涌现的非正式制度,强化符合创新思维、推动创新涌现的非正式制度,通过促进知识、信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和集聚,加快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地方政府创新制度供给具有低成本、低风险优势

创新发生在具体的制度、社会、文化环境中,很多创新政策和制度最终要落实在地方层面,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流行反映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中“交互学习”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性。[9]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没有现成的发展路径可供借鉴,更不能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当前,在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下,我国各领域创新正逐渐从跟随模式向并行模式甚至是领跑模式转变,这更需要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开展试验性、局部性和示范性的制度供给。通过小范围的制度供给来判断一项政策措施对于社会公众利益、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影响,更容易了解制度供给创新能否满足各类经济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要求,更容易核算制度创新的预期成本和收益,可以避免一次性大规模实施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从总体上降低组织集体行动和实施制度创新的成本。因此,无论从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来说,都应该鼓励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创新正式制度供给,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四)制度供给确保创新驱动发展倒逼机制的实施

通过制度供给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该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积极主动地采用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最终达到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以个人追求自身合法利益进而实现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需要理顺创新价值的分配机制、完善财政税收机制、形成节约资源的价格机制、建立获取合理溢价的竞争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需要全方位的制度供给和现有制度的调整。以市场倒逼机制为基础进行的柔性创新,有利于减少创新产生和发展的阻力,增强市场行为主体的市场自适应性,促进企业更多地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物联网等先进的产业技术,使资源配置接近帕累托最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动力转变。

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强化制度支持,加快知识生产、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孵化体系和创新集群建设,发挥税收优惠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导向作用,促进社会和市场环境完善,推动创新驱动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从制度供给的视角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有利于从体制和机制上发挥创新驱动对于经济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占据有利的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山东创新驱动要素质量和制度供给分析

2016年以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激发动能转换活力,推进塑造政策、环境和服务集成新优势,要创新驱动增强动能转换动力,推进塑造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了山东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说过:“任何制度都是对实际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需求的响应。”[10]解决山东面临的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自给率水平较低、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过大、创新驱动发展政府制度供给缺乏等问题,需要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用系统的、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粤苏鲁三省创新驱动要素拥有量对比分析

创新驱动要素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发挥驱动作用的元素,主要划分为创新投入要素、创新产出要素和创新关系要素(表1)。山东创新驱动要素拥有量总体上落后于广东和江苏,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强度相对不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山东创新投入要素中的R&D经费内部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R&D人数与广东、江苏差距明显,进而影响了创新产出要素中的专利批准数量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创新关系要素说明一个区域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数量影响吸收国(境)外技术和管理创新理念的机会和能力,这种机会和能力会影响区域创新活动的强度和可持续性。

表1 2016年广东、江苏、山东三省份创新驱动要素拥有量对比表

广东在发明专利和进出口总额方面的领先充分说明了除去地理优势外,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也走在了前列,充分发挥了中兴、华为等公司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带动作用。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2016年中兴通讯以4123项已公开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专利合作协定)申请量排名第一,华为以3692项专利申请紧随其后。(1)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广东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中继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2017年广东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8万件,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同期,江苏省申请量0.46万件、山东省申请量0.17万件。山东除高等学校数量外,与广东和江苏相比,其余创新要素均存在较大差距,尤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进出口总额两项差距最大。这说明山东在基础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对外经贸联系上均与地区生产总值地位不相适应,也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后劲不足的隐患,必须尽快在创新三要素上追赶先进省份。

(二)粤苏鲁三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有制度分析

广东拥有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毗邻港澳台的地理优势,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区域发展战略政策上给予了倾斜,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一路领先。江苏毗邻上海,在2014年就提出对接上海自贸区,学习借鉴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的理念,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以制度创新赢得开放新优势。尤其是在产业集群、知识技术梯度转移方面,江苏不断对接上海自贸区,坚持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提出23条措施,涵盖了激发人才活力、构建利益分配格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营造创新环境、优化财税政策等五大领域,致力于加快实现“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的战略性转变。近年来,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城市群发展规划、各类开发区和经济区的设置,为山东制定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前瞻性政策措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蓝黄”两个国家战略也为山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提供了政策试验区和缓冲器。据山东省商务厅统计,目前,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123项,山东省已复制推广115项,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11]为更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东印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近期工作方案》,提出以“四新”促“四化”,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这一系列制度供给,为山东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等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改革支撑。

四、山东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制度供给的对策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正在加速完善产业新体系,从人才引进子系统、政策环境子系统、创新支持子系统等方面逐渐完善并形成协同机制,致力于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解决产业结构“虚高级化”。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正在加紧实施,需要探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有机统一的推进机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经验借鉴。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更有必要强化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供给,在政策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完善,保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更好发挥山东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一)以正式制度供给加快山东创新驱动发展

在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产权的前提下,企业对资金投向和人力资本投向的自由度越高、对市场动态信息的把握能力越高、对自身产权和利益安全的信任度越高、对政府庇护的依赖度越低、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越高,[12]创新投入力度就会越大,越有动力从创新中获取高额溢价。

1.完善促进人力资本形成和产学研结合的正式制度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集聚。完善人才教育、知识共享、产学研结合的正式制度将改变人力资本关注度低、价值体现不够、创新驱动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

一要不断营造和完善激励各类人力资本开展创新的政策环境。山东拥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其经济地位和人口规模并不相称,要抓住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契机,继续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完善智库建设机制,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推广完善“创新工程”,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从人力资本形成、引进、使用上,关注人才发展、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从制度上确保人才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共享上的价值获得和利益保障,落实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合作双赢、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在知识的生产、提升、传播、共享上,要关注具有鲜明外部性特征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拥有量,形成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金融创新整体环境不断提升的局面。

二要促进基础科研成果技术转化。解决基础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科研和市场之间“两张皮”问题,就要加快基础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力度、疏通成果转化渠道、完善产学研结合制度安排,细化和完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公共服务和公共信息信用平台,平台具有集聚智力资本、撮合市场供需、形成协同创新的功能,将强化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创新性的人力资本投资。不断完善官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网络体系,通过正式制度供给促进和保障创新知识的市场供给和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机制。

2.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组织的正式制度

山东在科技金融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离发达省区还有较大差距,要不断完善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破解金融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的瓶颈,形成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为此,必须从政府和金融组织两个层面发力。

从政府来说,一要完善各类各层次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运用对企业的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创新驱动发展。要不断扩大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创新券覆盖范围和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专利权的资本化和产业化,发展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协作联盟,设立创新引导基金撬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企业创新融资支持。二要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方面的政策措施。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前提和保障。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将显著缓解由于宏观政策变动给创新型中小企业带来的融资波动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这方面的制度体系,加大对有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着力营造既能有力促进创新创业又能防控化解风险的区域性金融发展大环境。

从金融组织发展来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是为了能够降低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成本,转变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一是鼓励大型银行积极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获取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金融风险高带来的高回报。二是加快放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等金融组织成立的限制,放宽金融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发起和参与组建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银行,从源头上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供给数量,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充分利用新型企业融资服务创新,包括随着政府支持和互联网金融兴起而产生的各类融资模式,如:转贷引导基金、网络小贷、P2P融资、众筹融资等;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天使基金、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等社会化基金形态,助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融资发展。

3.通过完善正式制度供给倒逼创新发展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完善正式制度供给和现有制度的调整,建立倒逼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一是理顺倒逼创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价值分配机制,生产和消费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外包和共享经济正逐渐模糊生产和消费界限,生产者和消费者正在融为一体,只有完善和理顺价值分配机制,确保这对矛盾能够协同向上,而不是陷于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才能倒逼创新不断产生;二是形成倒逼创新的依靠创新获取更多利益的机制,在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形成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依靠创新获取利益的机制,才能顺利实现创新发展;三是构建倒逼创新的促进资源集约节约使用的价格机制,当前,依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甚至以牺牲环境、不顾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某些地区还没有被彻底扭转,要从资源使用税、污染排放交易市场等方面尽快构建促进资源集约节约使用的价格机制;四是完善倒逼企业依靠创新获取高额溢价收益的竞争机制,高额溢价源于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不可替代性,要完善有助于形成依法竞争、合理竞争、合作竞争局面的价格机制,构建以市场竞争获取高额溢价的价值传导机制。

4.运用正式制度保障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摒弃“政府万能论”的旧理念,不断减少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行为的干预,改变传统上依靠补贴优惠、“产业保护”等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转变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创建产业创新引导基金,培育创新生态环境,加大对具有基础性和外部性的基础研究投入,为企业创新营造制度环境。需要完善鼓励产业内研发投入、促进产业内合作配套、稳定企业和创新人才利益获得的正式制度并形成价值分配的合理预期,发挥不同创新生态系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边缘效应,通过加成效应、协合效应和集富效应产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不断形成完善产业创新协同机制,提高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竞争能力,在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权保护、减政放权等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不断推出试验性、局部性和示范性的正式制度供给,确保产业内部企业以更低的成本组织创新集体行动。

(二)用正式制度协同非正式制度供给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协同论认为,要重视系统演变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序参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创新文化和创新制度是创新生态系统演进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非正式制度的演进需要正式制度的保障和引导,要鼓励山东特色的“儒商”文化,运用正式制度持续鼓励和弘扬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合作本质要求的价值信念、文化氛围、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

1.发扬重诺守信的价值信念

子曰:“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发扬重诺守信的价值信念,需要运用正式制度加强和保障重诺守信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正外部性作用。“曾子杀彘”的故事说明重诺守信是山东的金名片,这张金名片为山东企业在市场交易中提高了信用度、提供了信用背书、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知识、信息、资本等创新资源正加速流动和集聚,这些领域正式制度往往尚未建立,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建立和规范秩序的功能,非正式制度需要与正式制度相协调并助力正式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各类数据,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确立正式制度来保障重诺守信的价值实现。政府要通过财政资金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具有公共品性质的企业信用平台,收集企业市场交易、员工聘用、消费者评价以及供应链、资金链和创新链中的信用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选择重诺守信企业在政府招投标、企业年审、各类保证金缴纳等各个领域提供绿色通道,同时通过公开企业信用信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破囚徒困境,弘扬合则两利的价值观,形成合作文化氛围,提高创新效率,鼓励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长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中去。

2.改变因循守旧的文化氛围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改变因循守旧的文化氛围,需要从正式制度上破除思想藩篱,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上鼓励创新。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要积极找寻破解之道、大兴改革创新之风,而不能被君子和小人之争束缚手脚。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只有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落地,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任何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缓慢,都是不负责任的,将走进死胡同!”山东要坚持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人才在区域内外的流动和聚集,在社会层面上营造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环境,增加基础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人力资本投入,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在企业改制、创新奖励资金使用、创新劳务费用支出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用正式制度解决各类科研单位和市场主体创新的后顾之忧。

3.正面弘扬重义轻利的道德伦理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面弘扬重义轻利的道德伦理,需要从正式制度上确保市场主体合理创新利益的获得。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儒商”文化基因,在商业经营上提出了具有自己独特思想的鲜明观点。子贡善于经商之道,为孔子弟子中首富,要大力弘扬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即“端木遗风”。通过正式制度鼓励将儒家“以义为上”、“诚信为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信条作为企业家的商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强化以仁、义获利的市场经济意识,在创新活动中坚持“仁者莫大于爱人”的“仁术”价值观,通过创造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合理的创新溢价。

4.改变重土轻离的风俗习惯。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改变重土轻离的风俗习惯,需要从正式制度上均衡地区差异,以利益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根据动态监测显示,山东省流动人口仍以省内流动为主,占比为83.1%。其中,54.2%为省内跨市流动,28.9%为市内跨县流动。(2)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每一位中国人都要在这一远大征程中,找到最大化人力资本的道路。现代市场经济是资金、人才、技术、信息、资源等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其中人才的流动代表着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流动,引进高端人才、营造人才高地是山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高端人才都有一颗“总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事情”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要创造条件鼓励人才经常走出山东接受新的技术和理念,更要出台正式制度吸引更多人才回到山东创新创业。

五、结论

目前,山东面临着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最终产品、名牌产品、高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供给正式制度和完善非正式制度,通过制度供给来解决创新动力缺乏和官产学研衔接“鸿沟”,可以完善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利益保障和协同效应。

山东需要在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前提下,积极争取试验试点,在省级层面上加大试验性、局部性和示范性的制度供给力度,探索如何用增加制度供给的手段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完善制度供给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形成路径与作用机理。持续出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创新赶超策略、实施创新工程、加大科研人员正向激励、建立公共服务和信用信息平台、提高产业集群合作竞争能力、确保价值分配发挥协同作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体制和机制安排,实现山东“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确定与完善新常态下政府制度供给和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边界,均衡创新驱动发展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供给,通过制度供给影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更好地发挥对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山东还应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群,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从制度建设上借鉴国内11个自贸区的经验做法,并结合省情制定工业、技术、环保、金融、“蓝色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不断打破束缚山东创新发展的制度框框。

注释:

(1)数据来源为:2016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增44.7%中兴排名全球第一.http://mt.sohu.com/20170316/n483588106.shtml.

(2)数据来源为:山东8成流动人口不想出山东 青岛成流动人口的首选.http://qingdao.sdchina.com/show/4106437.html.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张利珍,秦志龙.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3]洪银兴.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协同发展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6(02).

[4]李维梁,高雅.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11).

[5]赵志耘.创新驱动发展: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J].中国软科学,2014(08).

[6]李强.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J].今日浙江,2015(07).

[7][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8]饶旭鹏,刘海霞.非正式制度与制度绩效——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9]王凯,邹晓东.由国家创新系统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产学协同创新研究的新视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09).

[10]贾康.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制度供给的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6(03).

[11]代玲玲.115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落地山东[N].大众日报,2017-12-08.

[12]明秀南,王科.私营企业进入导致了商业贿赂与腐败行为吗[J].经济学动态,2016(02).

猜你喜欢

供给驱动制度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