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间财政收入差异的测度及分解

2018-04-29周艳侯石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基尼系数

周艳 侯石安

摘要:区域财力差异直接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与实施。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指标,选取1998-2015年的省级数据,对人均财政收入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表明:区域人均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在逐渐降低,区域间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从财政收入的来源项目分析看,“营改增”全面实施前的营业税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高,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贡献率次之。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政策需继续贯彻,同时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适时提高增值税地方分成比例、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等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基尼系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18)01-0078-07

一、问题的提出

地方财政收入体现地方政府的财力,反映地区的经济实力,是地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实现地区经济调控的重要保障。由于各地区在先天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以及后天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最为典型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虽然近年来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比值都有所下降,但直到2015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仍是西部地区的1.79倍,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67倍;绝对差额呈现扩张趋势,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差额由2003年的10613元扩大到2015年的3217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由2003年的2696元扩大到2015年的11355元。经济决定财政,区域间巨大的经济差异必然带来地方财政收入的差距,进而影响地方政府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此,研究我国各地区的财政收入差异状况分析导致财政收入差异的因素,对于均衡各地区的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文献述评

区域间财政收入的差异是众多经济处于转轨期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Hofman和Gutta(2005)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自的地区财政收入,研究结果表明印尼、菲律宾、越南和中国四国的区域间财政收入差异较大;Yeeles A.(2015)采用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分解法,研究菲律宾地方财政收入的区域差异以及纵向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差异的影响,发现区域间的财力差异在国家层面是适度的,而不同区域内部的财力差异程度有别,转移支付制度对国家层面的地区差异具有显著均衡效应,但对区域内部差异影响不显著;Slukhai s.(2003)分析了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国的地区财力差异,并根据各国财政体制提出相应的财政平衡协调的政策建议。发达经济体区域间同样存在财力差异,由于与转轨国家存在政治体制以及国情差异,其研究多从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人手,Benedict s.和Jimenez(2015)通过实证分析美国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与财政收支间的关系,表明地方政府垂直结构的治理制度对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债务行为会产生激励影响。

对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论证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以及各区域内部存在财政收入差异(谭泰乾,2004;胡海婧,2011;李永友、裴育,2005);是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变化趋势的研究,由于采用数据和方法的不同,现有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尹恒等(2010)、Tsui K(2005)、李凌和盧洪友(2007)等研究认为差距有扩大趋势,但刘亮(2007)等研究认为差距有缩小趋势,而杨良松(2016)认为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的变动以2007年为节点,在此之前逐年扩大,之后逐年缩小;三是对导致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是造成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王金秀,2007;张铭洪,2011),财政分权是加剧区域财政收入差异扩大的体制性原因(安体富、蒋震,2008),但马海涛和曾康华(2010)研究认为1978-2008年我国的四次财政体制改革有助于缩小区域财力差异,而马骁等(2012、2014)从财政收入的构成角度分析差异来源,发现营业税是导致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营业税的区域差异来自于房地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而认为住房销售价格的调控有助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缓解。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见:关于我国财力差异的研究对象,多是基于东中西部区域,而对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区域财力差异的变动趋势研究,多是基于统计数据的客观描述,实证方法的应用和检验并不多见。综上,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1998-2015年的省份数据,通过构建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各省之间的财力差异以及系统性来源成因;为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本文在省际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研究了八大经济区域之间和内部的差异。

三、财政收入差异的衡量指标

可用于度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主要有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以及基尼系数,鉴于基尼系数的可比较性和可分解性,本文选取非等分组的基尼系数公式衡量区域财政收入差异,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将基尼系数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分解,可测算出各区域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四、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测算

本文将地方财政收入界定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两部分。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考虑数据的科学性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前后可比性;二是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即政府财政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而据测算,2015年和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所占比重高达62%和61%,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方式。

从来源项目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地方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非税收入在2006年以前仅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2006年以后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及其他非税收入。本文采用1998-2015年的省级数据,所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

(一)省际及八大经济区域的财政收入差异

根据式1,本文测算了1998-2015年我国省际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程度,以及八大经济区域内部和八大经济区域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基尼系数,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省际财政收入基尼系数近年来呈现先扩张后收敛趋势,由1998年的0.305扩大到2003年的0.38,之后逐年递减,但仍远高于各区域内部以及八大区域间的基尼系数。从平均水平看,长江中游区域内财政收入差异最小;东部沿海区域内财政收入差异最大;除了西北和黄河中游区域外,各区域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

根据式2,本文测算了八大经济区域内以及八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度对总体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率,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八大经济区域之间的财政收入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最大,在1998-2015年间保持在71%左右徘徊,但总体呈递减态势,这意味着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在降低。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内部差异,它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为2.7%左右,并总体呈增加趋势。再次是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差异,它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为1.84%左右,且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其他各区域对总體差异的贡献程度虽然呈现递增态势,但直到2015年八大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程度加总仅3%。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省际存在较大的财政收入差距,经济区域内的差异较小,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对省际差异具有绝对的贡献,这些充分说明我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财政收入差异。

(二)不同财政收入来源项目对区域间差异的贡献

近年来,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项目虽有一定调整,但税收收入一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占份额维持在87%左右。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占比达29.4%、15.1%、19.8%和6.6%,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项目。

根据表3,1998-2015年间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项目的省际差异都比较显著。其中,个人所得税的省际差异最大,近年来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5左右徘徊,体现了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东部地区分别相当于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1.7、1.5和1-3倍;从收入构成看,东部地区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相当于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财产性收入的3.33、2.9和3倍,同时东部地区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相当于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工资性收入的2.14、1.88和1.81倍,这些直接导致个人所得税的区域差异较大。其次,企业所得税的地区差异较大,近年来的基尼系数维持在0.45左右,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体现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近两年工业化程度差异有所缩小。增值税的基尼系数近年来维持在0.35的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并于2012年超越了营业税的基尼系数,原因在于自2012年“营改增”试点到2016年5月“营改增”的全面实施,营业税的地区差异逐步转化为增值税的地区差异。由表3可见,非税收入的地区分布较为平衡,这也说明了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地区间竞争促使了各地区对于具有较高自主权限的非税收入的追涨及均衡。

在基尼系数计算基础上,结合各项财政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重,进而测算出各项财政收入差异对区域差异的贡献率,见表4。

整体看来,近20年间,营业税对于区域间财政收入差异贡献率最高,虽从1998年的36.16%下降到2015年的25.29%,但仍远高于其他税种对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一方面在于营业税是地方财政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在于营业税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必定带来营业税的地区差异。增值税作为流转税的主要税种,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仅次于营业税,对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平均贡献率为16.33%,增值税收入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有助于提高以能源、制造、冶金等第二产业为主地区的财政能力,但在2016年之前的财政体制下,增值税收入按75:25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分成,这对于资源丰富的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影响较大,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大,进一步拉大区域财政收入差距。企业所得税对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平均贡献率为17.33%,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在企业类型、规模和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因而东部地区省份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远高于国有企业效益欠佳、非国有制企业结构单一的中西部地区省份,另一方面企业所得税法明确各地区分公司企业所得税可以由总公司汇算清缴,这在一定程度加剧中西部省份的企业所得税向总公司集中的东部地区省份转移集聚,进一步拉大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居高不下。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地区财政收入差异的指标,研究表明,1998-2015年内地31个省份之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呈下降态势,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八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平均达71%。基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项目的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的基尼系数最大并呈增长态势,企业所得税次之,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基尼系数均值也达0.35,结合收入份额来看,营业税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高,平均为30%,是造成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对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平均为17.7%和16.3%。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

第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持续贯彻执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东北振兴计划,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的三大支撑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基尼系数较大,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区域间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差异。对于资本积累欠缺的中西部地区,建议大力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为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经营,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扎根中西部就业及生活。

第三,伴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开,虽然过渡方案中增值税的地方分配比例提高至50%,但对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增值税地方分成比例的再提高有助于缩小东西差距,因而建议通过立法方式进一步提高和规范稳定地方分成比例。此外,财力薄弱地区可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做强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责任编辑:卢君)

猜你喜欢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网络红包之个人所得税问题探讨
整体变更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浅析
浅析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浅析除发票外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合法有效凭证
浅析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的税收风险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