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麦乡山地啤饲大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8-04-26杨希花

农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杨希花

摘 要:本文介绍了目前老麦乡山地啤饲大麦推广历程及生产现状、生产存在问题,结合老麦乡实际情况提出了啤饲大麦今后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政府扶持政策以及采取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啤饲大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51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31

老麦乡位于施甸县东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是典型横断山脉,全乡最高海拔2650m,最低海拔1560m,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900~1400mm,是典型的冷凉山农业乡。全乡人多地少,由于土地资源相对较为贫乏,农田水利设施差,历史上本地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以及传统的黑大麦,由此看来,如何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替代性农作物,是当地政府和农业监管部门当前工作重中之重。

1 老麦乡啤饲大麦推广历程及生产现状

老麦,因传统种植老品种大麦历史悠久而得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与大麦结下不解之缘,当地老麦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但当时主要都是用于酿酒或者喂养牲畜,因而种植规模小,产量也低。

早在1994年,当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就依托当地技术支撑进行种植面积扩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种植面积一直在200hm2徘徊。

2000年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的钢性要求,老麦乡党委政府提出“合理调整小春结构,大力发展啤饲大麦”的小春作物结构调整思路并强力推进,到2005年,全乡啤饲大麦面积发展到533hm2,品种以保大麦8号(8640-1)为主,平均单产4900kg,总产近260万kg。

2006年以后,为充分挖掘山区自然优势,搞好晚秋作物间套种,开始对山地啤饲大麦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个别高产地块平均单产已达9000kg,使老麦乡成为全县山地啤饲大麦品种新、面积大的种植大乡。

2 老麦乡山地啤饲大麦生产存在问题

2.1 种植水平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就老麦乡适宜种植山地啤饲大麦区域的农户来说,由于近年来该乡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主力主要是当地老弱病人群,文化素质偏低,种植水平偏低,管理水平也达不到高水准,导致当地农户对于老麦的认知力度偏低,不注重种植管理,普遍抱有“产量由天定”的思想。

2.2 基础设施薄弱,产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

老麦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为主,坡地度较大,土壤肥力不均,另外本地降水不均衡,降水总量多、时空分布差异大,自然条件不能很好的支持啤饲大麦生长,另外本地啤饲大麦在生长期会经常遭受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侵扰,造成大麦长势不佳,进而导致大麦产量低下,品质亦差,年产量波动幅度大。

2.3 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

近几年来,老麦乡种植的山地啤饲大麦品种主要是V06、保大麦8号等品种,两棵品种由于在本地栽培时间较长,农民自留种现象严重,已出现品种退化,很难挖掘增产潜力;加之科技推广经费不足,新品种良种繁育力度不够,缺乏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的突破性大麦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滞后,优质专用品种难以生产出品质稳定的优质商品麦,推广扩面受限。

2.4 啤饲大麦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缺乏龙頭加工、销售企业带动

大麦具有较高的开发加工价值,据资料介绍,在现代食品推出了大麦与小麦粉加工制成的面条面包等食品,譬如中国的陕西老陈醋就是以大麦和豌豆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现在都采用配合饲料,近年来更是兴起了把大麦和玉米作为主要的配合饲料进行使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报酬率并得到更优质的畜产品,但是老麦乡在这一方面仍然处于劣势水平,大麦的食品开发处于真空状态,当地还未出现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厂或者酒厂,更没有专门生产营销大麦的工厂企业,市场营销不到位,仅有个别个体户进行外销,这样供应市场与生产方脱节,这就导致当地居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进而制约了当地啤饲大麦的健康、快速发展。

3 “十三五”发展目标与建议

3.1 发展思路

推动当地大麦产量提高,加快大麦作为饲料粮产量提高作为“十三五”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要注重提高大麦单产和增加种植面积并重,注重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提高大麦产量和质量并重,注重防自然灾害与绿色环保种植并重。坚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技术创新,合理进行老麦产品化,开拓市场,延长大麦产业链,积极调动生产企业和种植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啤饲大麦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3.2 总体目标

优化当地大麦种植结构,提升大麦质量,大力开发当地闲置农田、荒地,同时可利用当地烤烟、玉米等进行套种,提高大麦产量,将老麦乡打造成远近知名的山地大麦种植产业基地,力争到“十三五”末期筛选出优质专用大麦新品种3~4个,种植面积达到1000hm2,单产突破6500kg,总产650万kg以上。

3.3 对老麦乡山地啤饲大麦生产和产业化的建议

3.3.1 改变观念,重新认识和评价大麦的农业生产意义

从近几年当地大麦区域生产试验的实践来看,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大麦比小麦有着明显的优势,凭借成熟期短、耐迟播、省肥、适应性更强,更易栽培、易成活,现代大麦品种的丰产性已经超过小麦,同时,大麦作为秋冬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冬闲田和烤烟、玉米预留行进行播种,在保证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缓解当地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紧缺矛盾。

近年来,当地政府都将畜牧业作为老麦乡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鼓励饲料作物的积极引进和推广以及深加工。因此,推广山地啤饲大麦不仅符合各级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2 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

采取适当的扶持政策,调动广大麦农的积极性。期待国家出台系列相关政策。如将大麦列入良种补贴、设定最低保护价、优质优价等政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给以无息、低息贷款;在结构调整专项中设立大麦分项等。

3.3.3 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搞好示范,加快推广

“只要有了优良的品种,即使不增加肥料也会获得好的收成”。新品种示范是育种和推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与保山市农科所、云南农大、省农科院交流合作,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推广优良大麦品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新品种的选育,提纯复壮,提高大麦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模式,合理化大麦种植区域格局,为提高大麦产量,提升大麦品质,进而扩大大麦生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3.4 加强啤饲大麦开发运用

引导养殖企业和农户以大麦与玉米配合作为能量饲料饲养瘦肉型猪,以及作为饲草饲养畜、禽、兔,以改善畜禽产品品质。

3.3.5 加快科学培训,提高种植户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注重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专业种植管理人才,才能从源头上选育良种、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开发。然而,当前大部分种植户文化素质偏低,掌握很少科学种植的技术知识,所以,当前加快对种植户进行科学培训,提高他们科学管理素质,成为当前加快大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中之重。

3.3.6 加大投入进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千亿斤”增粮、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等项目,加快进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地条件,在有条件的地区兴修水利设施,以保障大麦得以及时播种,保证水源充沛,旱可及时浇灌,涝可及时排水,进而保障当地大麦产量稳步提高,并且大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卢良恕.中国大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4.

[2]郑家文.保山市啤饲大麦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3):49-51.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