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行为变革是引导儿童自主学习科学课的有效路径

2018-04-22祁星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科学课自主学习

祁星

【摘要】本文基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一前提,论述科学课作为一门注重实践探究的课程,需要教师变革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关键词】儿童 自主学习 教学行为 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29-02

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學习相对应,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做主,通过独立地观察、探索、研究、实践等方法使个体得到持续变化,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目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行为,做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科学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探究的课程,不适用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笔者通过自身的课堂实践,从丰富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求异思维、鼓励同伴对话、引领自我反思五个方面变革教学行为,让学生在体验中、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学会自主学习。

一、丰富生活资源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成功的课堂总是力求贴近生活,教师应充分挖掘除课本以外的生活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中的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身边那些被忽略的教育资源就有可能进入课堂。当然,教师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寻找生活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生动教材。

例如,教学《我们周围的土壤》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土壤这一名词很熟悉,但不一定都真正接触过土壤,于是,笔者就鼓励学生到户外寻找土壤,如到操场、花坛、树下,或者利用周末到公园、植物园采集土壤样本,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汲取知识。事实证明,学生不仅知道了哪些地方有土壤,更能区分出土壤的不同特点,真正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在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之间制造一种“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固体》这一课时,笔者抛出“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有的说是液体,有的说是固体,谁都有理。最终,笔者引导学生动手做水和面粉搅拌的实验,让学生得出了“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的结论。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了“认知冲突—讨论—探究—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获得的认识是深刻的。

三、培养求异思维

课堂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场所,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敢于“求异”,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个性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果实和种子》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表示“种子里有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的是胚芽、仔、水分等中规中矩的答案,但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描述的:“我觉得种子里面有肠子、有胃、有嘴巴,应该和人一样。嘴巴吸收了营养,种子就会慢慢长大。”对此,笔者并没有否定他,而是予以肯定和表扬,因为这是学生自主认识科学现象的声音,是一种新奇的想法。

四、鼓励同伴对话

同伴对话就是生生、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强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展开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教师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与同伴对话。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教师要做学生的忠实听众,让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将心中的疑问、想法毫无保留地向老师、同伴倾诉。此外,对话也离不开合作。同伴合作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让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碰到问题与分歧,要学会“求同存异”,从而提炼出更科学的观点。

例如,每次正式上课的前两分钟,笔者都会让学生举办一个“小小科学家论坛”发布会,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或个人演讲,或多人合作,介绍与科学有关的小常识、小知识。全班学生就是听众,听完可质疑、可交流、可评价。这样,学生在对话中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提升了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采用小组为单位的自学模式,把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小组成员之间先互相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再完善自己的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品尝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中不断成长。

五、引领自我反思

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知方式、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自我反思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教师必须予以关注。

比如,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后,笔者都会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会做相关实验吗?这节课的知识和哪些知识有关联?我还想知道什么知识?此外,笔者还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成长记录袋一般收录:最满意的作业,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科学问题,解决某些问题的策略,学完一课后的反思等。同时,笔者还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成长记录袋及时反思自己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也乐于在新课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

总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对于提升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是引导儿童自主学习科学的有效路径。科学课堂不应该只是了解科学知识的课堂,也不是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的课堂,而是学科学、用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的课堂!我们期待,儿童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转变,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一种愉快的体验。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科学课自主学习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