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城市与手工艺的共生
——西雅图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

2018-04-20臧小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8

关键词:西雅图戴尔手工艺

臧小戈(中国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8)

20世纪60年代,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由玻璃这一媒材引导的手工艺技术的复苏潮流。以复苏来定义是因为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玻璃艺术是一个现代化产物,然而事实上,就媒介而言玻璃的历史可追溯至由火山爆发形成天然玻璃的史前时期。大约公元前1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出现了第一批玻璃器皿。17世纪,意大利诞生了第一本广泛使用的玻璃吹制教科书《玻璃艺术 (Arte Vetraria)》。19世纪晚期,机械印刷机的发明使具实用功能的玻璃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批量性生产。埃米尔•加勒、尤金•卢梭和著名的路易•舒蒂•蒂芙尼,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开始设计灯具、容器、彩窗等等。20世纪90年代,从事玻璃创作的艺术家们云集美国、欧洲,他们举办各种展览,进行玻璃艺术观念和技艺的切磋。美国玻璃艺术家们开放了属于他们个人且远离大型工厂的玻璃吹制工作室,以求通过玻璃表达自我的艺术愿景,同时也为玻璃吹制、铸造和雕刻开发新技术。美国博物馆也开始认真研究玻璃艺术,并建立了玻璃博物馆。当人们为凡尔赛花园所折服,为精巧绝伦的阿尔汗布拉宫所赞叹时,或许不曾想到,有一天在西北太平洋边的西雅图出现了一座令人赞叹的玻璃艺术花园。而今,包括具有悠久玻璃艺术发展历史的欧洲也再次为美国玻璃艺术所折服。美国当代玻璃艺术大师图兹•詹斯基曾表示:“玻璃真的让人感到惊奇,你可以用它做任何东西。你可以让它流动,你可以拉长它、切割它、锯它、把它们黏起来,只有玻璃可以被熔化又可以吹制。它是如此奇特且可塑性高。这是让我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原因。”如同玻璃艺术强大可塑性,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为西雅图注入了独特的艺术资源,形成了文化、城市与手工艺的共生。“共生”概念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1879)提出,作为生物学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生物学领域中研究物种间关系时会大量涉及共生概念。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马格里斯提出“细胞共生学”,“共生学说”由此更加盛极一时。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物质组成的,所以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也广泛存在于社会系统中。因此,作为一种视野独特、方法简明地描述生物种间关系的方法论,20 世纪中叶以来,“共生”的思想和概念很快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借用[1]。玻璃艺术能够成为西雅图新的文化标识,说明这座城市具备了综合艺术学、经济学、社会学、组织学、生态学、人类学多个领域文化共生的能力,也说明当代美国大型城市在手工艺及艺术领域新的导向与孵化能力。

一、来自戴尔·奇胡利的凝视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文化代表的出现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生活于此间民众的共识→典型代表的逐渐产生→代表地位的升高→追随者以及机械复制的出现→以社会再生产方式完成创作→回归个人化标识。通过以上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戴尔•奇胡利大师及其玻璃艺术创作,已完成了在西雅图的个人化标识,作为西雅图手工艺领域的卓越代表,他已将玻璃艺术与西雅图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并映射出他对这座城市的凝视。凝视与单纯的注视不同,往往不是人们观看到的,既永远“在彼处”存在的单纯事实。人类存在伊始即具备了观看的能力,它是人类的基本生理功能,但是凝视代表着由手与艺为主导的认识行为所引导的社会功能产物。倘若有一个城市能够和谐完美的包容下这种凝视,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可以通过对手工艺的认知,依靠视觉把存在于社会、历史、以及观者的意识进行了高度综合。

戴尔•奇胡利,1941年生于西雅图南部塔科马市。该地区属温热带气候,位于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围绕在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西雅图,作为美国高技术产业作用下城市繁荣的典型代表,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伴随着有重要影响力的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的成长而迅速发展,经历由渔港城镇到军工一体化大都市再到高科技新城的两次转型,发展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科技中心[2]。戴尔•奇胡利大学期间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室内设计专业,大学阶段因华盛顿大学对艺术教育的开放性理念,使得他有机会在学习室内设计的同时接触到玻璃艺术。1965年,戴尔•奇胡利进入了威斯康星大学学习玻璃艺术,随后他又继续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和从事玻璃艺术。新英格兰海滩与那永无休止、瞬息万变的海面、海滩上细致的岩石、复杂的花纹、卷曲各异的波浪痕迹激发了他极大的兴趣。这些与童年记忆中母亲精心打理的植物与花卉相交织,唤醒了他对于玻璃与自然关系的思索。而后,戴尔•奇胡利在罗德岛建立了玻璃艺术项目组,并执教十余年。1968年,他在获得美国富布莱特奖学金后,前往威尼斯的维尼尼(Venini)玻璃工厂工作。在那里,他着重研究了吹制玻璃的方法,这对今日戴尔•奇胡利本人以及西雅图玻璃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吹制是我们今日得以见到的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中,所展示艺术品的重要创作方式。1971年,戴尔•奇胡利在华盛顿州建立了皮尔查克(Pilchuck)玻璃学校。1976年,一次意外车祸使这位艺术家失去了左眼,对于艺术家而言,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因生理的改变而发生了重要变化,他开始专注于将玻璃创作转入团队化方式,与工业化的流水性生产不同,戴尔•奇胡利本人是团队创作的独立主导,只是借由吹制玻璃技术,借由团队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形成了具有分工协作的当代玻璃艺术创作方式。当人们欣赏他的作品时,能感受到这位独眼艺术家透过玻璃作品向世界传达出对于文化、城市与手工艺的犀利凝视。

图1 室内展区作品Toyama Mille Fiori,2015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戴尔•奇胡利的作品曾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展览展出,2001年,在芝加哥加菲尔德第一次以玻璃花园形式进行的主题性展览。作为世界级玻璃艺术大师,戴尔•奇胡利身上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城市的关怀,作品常见抽象线条形式的植物、花卉、海洋生物,经典系列作品有马其亚系列、篮子系列、波斯系列以及海之形等。戴尔•奇胡利说:“我希望参观者都能对这种未曾体验过的光线与色彩产生震撼。”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深入城市生活的角落,感动每一位观者。戴尔•奇胡利通过玻璃这一媒材,创造出三维空间中的主观构成形式,这一形式不受客观环境的约束,是存在于真实空间的虚幻表达。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视觉欣赏效果,耐人寻味的色彩空间,别具一格的烧制手法,通过富于想象力的造型方式,达到了空间物象有机、有序、合理的搭配,可以看作是抽象形式在现实空间的条理化呈现。

二、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

创立于2012年的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Chihuly Garden and Glass),毗邻西雅图最具盛名的地标太空针。整个博物馆分为三大主体部分:室内展区(The Interior Exhibits),玻璃房(The Glasshouse)和花园展区(The Garden)。

室内展区(the Interior Exhibits):

图2 玻璃房(the Glass house)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室内展区展示的是戴尔•奇胡利常规作品。按照观展路线,首先要进入的是一个空间上相对封闭的室内。在这里光源大多集中在玻璃作品上,戴尔•奇胡利利用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光源与玻璃瑰丽色彩进行搭配,通过光滑的展台映衬出一个奇幻的世界。室内作品有基于一个主题的组合形式,也有悬挂式展示的单一形式。光影、反射与玻璃的高透明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不同光源欣赏到风格统一、形式多样、美轮美奂的玻璃艺术作品。此外,还有一部分作品是通过彩色玻璃,投映到头顶和四周的墙壁,斑斓的色彩好似灵动的水波纹、跳跃的精灵、沉浮的气泡,突然就布满周遭空间,把包括观者人在内的一切都置于彩色的映衬之下,又好似通过映射,把作品突然挪移到眼前。总体看来,室内展区作品善于结合不同的灯光,利用玻璃材质上晶莹剔透的特点,在亦或陈设与悬挂抑或投映与光影的方式中,呈现植物、海洋、生物、抽象、意向性等不同主题的作品,成就特殊的玻璃之美,形成装饰美与自然美的理想表达。室内展区,可以暂时隔绝外部世界,在一个真实的人造的玻璃世界中,色彩绚丽的玻璃作品充分唤起人们审美意识中朦胧的原始冲动,光与影的相互影射也使人们在移动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达到了人与艺术的互动效果。如图室内展区作品《Toyama Mille Fiori》利用吹制玻璃的拉伸、变形结合灯光的布置,通过模仿现实中植物生态环境的陈设,来表现不同色彩、形状之间的一个近似现实又远离现实的植物群组。作品中每一个插件之间的色彩与形状搭配也十分考究,每组作品既有色彩、形状、纹样、张力的总体安排,也十分注意单独个体的陈设。作品以红、黄、篮、绿、紫等为主体色彩,纤细灵动的造型配合高温吹制技巧下,不同色彩的玻璃原料的液体融合、无规则流淌形态,有意识的蔓延等等,达到了玻璃艺术的极致。透过色彩绚丽的陆离造型,使每组作品之间弥漫着缠绵的气息,犹如黑暗赋予城市的色彩之魂,在斑斓间荡漾起人们当代视觉的韵律、意境与形式之美。在猝不及防间,已激起观者对色彩、线条、大自然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玻璃房(the Glasshouse):

一座43英尺高的玻璃展厅成为了展示空间,利用澄净的西雅图天空作为玻璃作品的展示背景,4500平方英尺的展览空间里,悬挂、陈列着100英尺长,1400片玻璃组成的玻璃作品(图2)。玻璃房的灵感来源于来欧洲的巴黎圣礼拜堂和伦敦水晶宫,戴尔•奇胡利运用缤纷的橙红色、橙黄色、黄色、琥珀色在透明玻璃屋顶下构建出蔓延的花朵。站在玻璃房里,人们还可以看到西雅图地标性建筑-太空针,将艺术与城市相互辉映。不仅如此,因晨昏昼夜、四时冷暖的变化,玻璃房内光线和色调也均不同,从白天到黑夜,从夏季到冬季,漫步其中带给人们时间、季节发掘出观者变换的不同感受。玻璃房对于色彩与空间变化的情感迁移,尤其当人们刚刚从瑰丽、灵动、静谧的室内空间,移步到这澄净、明亮的玻璃空间时,在心理上也同步发生了快速的转变。戴尔•奇胡利通过玻璃房,把玻璃艺术与城市、空间、文化、气候等等通过隐喻、联想、象征等手法表现出来,自然的引导人们内心感受的转换。玻璃房也在有限的空间中,利用暖色系的作品与冷色系的空间对比,在客观自然的色彩基础上,大胆地运用玻璃的恣意变化、夸张色彩,再现与模仿了一个客观又虚幻的色彩世界,达到了对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的完美搭配。

花园(the Garden):

对于生活于西雅图地区的人们而言,花园部分更像是与这座城市的重要联结体。在黑色圆球状作品中,甚至可以见到太空针及周边建筑的反射踪迹。这里有这个城市人们熟悉的植物,湿润的空气,地标性的建筑。一切都使花园里的玻璃作品变得自然而然,似乎更像是戴尔•奇胡利童年记忆中关于母亲所精心打理大花园的再现,也里是人们欣赏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的最后一个部分。光影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从室内到玻璃房再到花园,由静谧到澄净再到舒展,似乎心灵也逐渐经历了一次剥离的旅程。花园部分,在设计理念上延续了戴尔•奇胡利的自然化创作手法,首先将大型植物按照色彩进行布局与种植,在展示西雅图这座温带海洋性气候城市的丰沛物种同时,玻璃艺术品似乎成为与植物对等的存在。环境、植物、玻璃与清奇、卷曲、盘亘、轻盈、灵动搭配在一起,似乎漫步于玻璃与植物、玻璃与空气、玻璃与城市、玻璃与手工艺的对话之中。花园里,玻璃艺术不再是单纯的个体,通过形状、颜色、大小的精心搭配,利用玻璃吹制技巧的灵动,将玻璃艺术品掩映在草丛、树木、小路旁,仿佛它们本就是大自然安排给植物相依相伴的一部分。戴尔•奇胡利把玻璃作品自然的安放在室外花园里,但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植物,甚至有的部分会在造型上刻意区别于自然植物,而采取更为恣意的形态,即不突兀亦不盲从。在色彩上,花园中的玻璃作品同样也追求和谐中营造跳跃的气氛,如在绿色植物旁安排的是黑色系列的玻璃装置作品。戴尔•奇胡利利用玻璃花园在这个不乏河流、森林、湖泊和田野广布的西雅图中心,打造出直面自然的艺术氛围。人与自然在意趣的追逐间,寻求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又似乎玻璃花园早已是这座城市里存在已久的部分。

图3 花园外景(the Garden)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无论是室内、玻璃房还是花园,戴尔•奇胡利的玻璃艺术,更多的关注空间、体量的设计。通过卷曲的形状、粗细的变化、色彩的搭配、疏密的线条等等,配合灯光、植物、天空、城市景观等等,拉近了人与艺术的距离,反射出人与空间的良好互动。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改变人们对环境及艺术的传统认识,玻璃不是窗子的附属,不是独立于空间的展示品,而是透过手工艺与城市的共生。

三、城市文化的映射与容器

一座城市的艺术博物馆,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取向,如果你认为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之于西雅图,仅仅是增添艺术氛围,或者增加旅游资源的存在,那也就低估了玻璃艺术在西雅图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里拥有久负盛名的星巴克咖啡①星巴克(Starbucks):1971年成立于西雅图,英文全称为Starbuck’s Coffee Company(Washington corporation),是美国咖啡业巨头,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注册地址为:2200 W.Emerson Place Seattle,Wash.98199.,成就了多情浪漫的影片,此外西雅图还拥有全球领先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工程等技术,处于科技与文化的上升期。对于西雅图而言,以奇胡利为代表的玻璃艺术不再是单一手工艺,而是一种向内具有文化深度,向外具有艺术吸引的共生。除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外,西雅图依然能够包容下更多的手工艺形式,如西雅图玻璃艺术教育,有戴尔•奇胡利创建的以吹制玻璃艺术见长的皮尔查克(Pilchuck)玻璃学校,也有从属于华盛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玻璃艺术教育3D4M陶瓷+玻璃+雕塑项目(3D4M: ceramics + glass + sculpture)②华盛顿大学3D4M陶瓷+玻璃+雕塑项目(简称3D4M):从属于艺术与艺术科学学院的艺术系,专注于陶瓷、玻璃和雕塑的综合性研究。从雕塑概念出发,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华盛顿大学艺术与艺术科学学院为3D4M项目学生提供了陶瓷、玻璃、木材和金属创作所需设备。为利用地缘优势,拉近位于华盛顿大学周边的科技力量,学校还提供数字成像中心、复制性产品制造中心以及两个用与外界文化交流的画廊。尽管3D4M没有强调吹制玻璃的重要性,但这一教学观念与奇胡利玻璃花园所进行的玻璃艺术文化打造不谋而合,将大学艺术教育看作一个平台,一个容器,一个城市文化的映射。3D4M现有七位专职教师,系主任为艾米·麦克尼尔(Amie McNeel),为美国玻璃艺术协会会员。3D4M 项目开设专业课程有:综合艺术创作实践、雕塑课程、玻璃、木材和金属课程、以玻璃为媒介的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跨学科研究、未来媒介研究等。。或许在数年后,这个城市的文化标识更迭为新的艺术样式,在这一切的可能中,共生永远是创造多种可能性的前提,这也是人类手工艺文化的魅力所在。

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更像是城市文化的映射与容器。为更好地达到手工艺的推广与推动,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里除我们常规概念中的展览部分,还提供一系列课程与文化推广延伸计划,以此来拉近每一位置身于西雅图,走进这座瑰丽花园人们与艺术的距离。日常推广包括:交流与游览(Gallery Talks and Tours),这项活动免费面向所有参观者,由奇胡利花园提供图文资料,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详细讲解,内容包括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的历史、文化、创作等,在游览与交流过程中,讲解员将注重启发观众对戴尔•奇胡利玻璃艺术观看感受的交流,此活动每个开馆日的上午11点至下午7点循环进行。除此之外,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还提供与玻璃及艺术相关课程,以2017秋季为例,10月15日-11月10日举办“探索性绘画(Exploration of drawing)”课程,由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艺术家进行绘画现场指导,工作人员会提供水彩、色粉笔、彩铅等不同绘画工具,参与者需观察、临摹带有戴尔•奇胡利的签名艺术作品。“探索性绘画”课程分为三个主题:“褶皱的空气”在玻璃房、花园观察玻璃的透叠效果,结合周边秋天的色彩进行描绘;“玻璃与观察”着眼于表现玻璃、空间与植物间的律动;“冬季仙境”在标志性的玻璃房与花园,描绘季节变化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冬季仙境活动中,除推广普及文化与手工艺,还会重点普及西雅图整体城市文化特色。这些课程意图向参观者对玻璃艺术的观察更为专注,通过色彩、静物、玻璃的轮廓、形式等等,让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戴尔•奇胡利及玻璃艺术,用绘画性观察将情感迁移到戴尔•奇胡利的作品中。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通过玻璃这一媒材,创造了我们熟悉却未知的奇妙世界,改变了我们对文化、城市乃至手工艺的认知。穿过画廊,走进花园,走进玻璃房,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以主题性课程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和灵感。2017年秋季,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还提供的另一项课程“镜头下的奇胡利(Chihuly through the Lens)”,以摄影的方式为玻璃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通过镜头感受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的机会,奇胡利花园的专职摄影师们负责传授玻璃作品的拍摄技巧。参与者通过镜头来学习与思考玻璃艺术的色彩、创作方式及艺术特征,启发镜头引导的手工艺灵感。

除以玻璃艺术为核心的系列课程外,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还提供一系列文化推广延伸活动,涵盖了园艺、红酒、瑜伽、玻璃、书籍、舞蹈等等。奇胡利花园更像是一个容器,将自己隐退为一个场景,仅2017年下半年,在室内、玻璃房、室外举办的综合性活动就达七项,以平均每项进行3-5个场次计算,整体综合文化活动将达30余场,每一场均有专业艺术家、摄影师、调酒师、研磨师、园艺师等进行指导,将玻璃艺术最大限度的拉入具有文化氛围的城市生活。以“与园丁同行(Walk with the Gardener)”推广活动为例,由玻璃园艺团队负责解答园艺知识,景观与艺术团队分享与手工艺、地域、哲学、人文等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参与者一边漫步于室外花园一边学习如何打理植物,感受植物与玻璃,植物与气候、植物与城市等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欣赏如植物般自然存在的玻璃艺术同时也即有助于了解西雅图地域文化。

戴尔•奇胡利以玻璃艺术作为桥梁,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了无限的夸张、想象与再造。奇胡利艺术花园为西雅图这个不眠之都打造了艺术家眼中抽象与重构的世界。透过他的作品,我们感悟到手工艺、文化与城市的律动。不论是装饰化极强的线条,还是圆润多彩的形体,亦或那些漂浮在眼前瑰丽的海洋世界,依傍在丛中淡定、自然的玻璃植物,都给人以思考、感触。西雅图曾给予戴尔•奇胡利生命的滋养与艺术的启发,同时戴尔•奇胡利又回馈给这座城市以手工艺为代表的新的契机。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似乎在向世人陈述着一个自律、张扬、抽象的微妙西雅图,一件件作品通过吹制,拉伸出颀长、弯曲、纤细的造型,它们流畅的贯穿了由眼到心的共生。

参考文献:

[1]杨玲丽.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J].社会科学论坛,2010(8).

[2]王文君.高科技作用下的城市转型:二战后的西雅图[D].深圳:厦门大学世界史方向硕士论文,2007.

猜你喜欢

西雅图戴尔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戴尔新品发布 全方位提升混合办公体验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近期将评测机型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莫夫里太太家的怪物
NBA重回西雅图?
西雅图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