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排精神诞生记

2018-04-20

传记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日本队美国队郎平

张 辉

特约记者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冠军领奖台

中国女排五连冠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座丰碑,1981年世界杯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国三大球历史性的突破,在改革开放之初,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由此“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中国女排队员连同她们所取得的战绩值得国人永远铭记!

场上灵魂孙晋芳

1981年10月30日,中国女排一行17人抵达日本,参加在那里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她们的目标是要夺取世界冠军,实现中国排球历史性的突破。上届世界杯她们拿到第四名,遗憾地未能站上领奖台。四年过去了,中国女排进步很大,已经战胜日本队拿到亚洲锦标赛的冠军,具备了在世界大赛中夺冠的实力。

这次赴日参赛的12名中国女排队员是:孙晋芳、郎平、张蓉芳、周晓兰、陈亚琼、陈招娣、曹慧英、梁艳、杨希、朱玲、张洁云、周鹿敏。她们来自七个省市,为了这次世界杯赛已经准备了三年。

女排队员孙晋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1980年是我们队的巅峰期,可惜没有能够参加。1981年我们受伤病影响,状态有所下滑,但还是全胜拿到了世界杯的冠军。”这一年孙晋芳已经26岁,对于她来说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不多了。作为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和场上队长,她无论在比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起着带头作用。

郎平回忆她当初刚进国家队时,和孙晋芳住在一间宿舍,由于训练太累,早晨就想多睡一会儿,不想起来吃早餐。孙晋芳就像大姐姐一样,暖心地为她打来早饭。孙晋芳在比赛场上就像全队的一部发动机,自始至终从精神上、士气上带动大家,为队友传出最舒服的球,组织起各种眼花缭乱的战术。

从1976年进队到1981年世界杯,五年间孙晋芳一直是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建队之初,她技术不够细腻,传球的节奏和准确性并不是很好,为此没少挨袁伟民教练批评,加班加点练习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在训练中袁伟民说她训练情绪不高,叫她动员起来。孙晋芳有点不高兴,袁伟民看了出来,又进一步要求她把大家带动起来。这下孙晋芳生气了,不吭声,也不理睬。袁伟民吹哨叫大家停下来,单独练她一个人,并说:“小孙什么时候把气练顺了,我们就什么时候结束。”就这样练了40分钟,最后孙晋芳走到教练面前说:“教练,我气顺了。”袁伟民叫全队集合,跟全队讲:“不是孙晋芳不听我的,我就偏要你听,不听就罚你,而是孙晋芳是队长、二传手,场上的核心。她不仅不能把自己情绪带上场,还要鼓励大家,指挥全队,所以我就是要这么磨砺她。”

有一次,孙晋芳忍不住问袁伟民:“我当这个队长有什么好处啊,批评挨得最多。”袁伟民回答说:“你是队长、尖子队员,要成为全队的核心,就要意志品质、技术都过硬,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你在大赛成为全队的主心骨。”几次沟通,孙晋芳终于想通了。教练在训练中再出难题,她也不会闹情绪了。

孙晋芳的腰伤很重,每次比赛以后都要治疗才能减轻疼痛。她知道自己参加大赛的机会不多了,“拼了,不拼没机会了”成为她的口头禅,她用这句话鼓励自己,也激励队友拼尽全力打这次世界杯。

“铁榔头”郎平与“怪球手”张蓉芳

1981年,不满21岁的主攻手郎平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三年前她还是北京队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而在1978年亚运会前,袁伟民才突然将她调进国家队,参加了曼谷亚运会。亚运会上对韩国队的比赛中,她发挥格外出色,超手强攻如入无人之境。可是决赛对日本队的比赛中,对方特意把球发给她接,让她疲于接发球而影响了进攻,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攻击力,中国女排以1:3输给了日本队,最终获得亚军。

亚运会以后袁伟民针对她后排技术薄弱的问题进行单兵防守的强化训练。每天训练后郎平都几乎累到虚脱,大汗淋漓地被队友架着离开训练馆。严格的训练结出了硕果,郎平的进步很快,在1979年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上,郎平凌厉的进攻令日本队难以招架,中国女排以3:1击败日本队,第一次站在亚洲冠军的领奖台上。

郎平的出现,让中国女排解决了强攻不强的问题,第一次在与日本队的对抗中占得上风。日本媒体评价道:“郎平打乱了全日本女排的阵脚”,“郎平让中国女排的水平提高一大截”。

郎平的前任是杨希,她长相酷似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在国内外都有许多球迷,她球打得好,长得又漂亮,很有号召力。每次中国女排去日本比赛时,杨希的球迷都会闻讯赶去,打出“杨希后援球迷会”的横幅,为她加油助威。郎平把杨希替下来,让许多球迷惊讶不已,但在看了郎平的球技后,又都被她超强的攻击力所折服,纷纷表示:“中国女排出了一位大炮。”

四川姑娘张蓉芳是中国女排另外一位主攻手,与孙晋芳、陈招娣、曹慧英等人一样,是1976年建队之初就进队的6名老队员之一。起初她也不理解为什么袁伟民会选择她来打主攻,她的身高只有1.74米,在当时来说也属于矮个主攻。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袁伟民就通知她,要她上场出任主力。那时她只有19岁,觉得自己不行,急忙去找教练问为什么派自己上场,袁伟民回答说是因为她技术全面,场上需要她这样的队员,张蓉芳只能硬着头皮上场。

袁伟民指导女排训练

在郎平进入国家队以前,杨希是队内第一得分手,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杨希缺了一个得力的对角主攻。没想到郎平进队以后,张蓉芳依然是主力,她能站稳一个主力位置,靠的是出色的手上技巧和全面的技术。1980年冬训时张蓉芳的腰伤了,她却依然在琢磨怎么提高手上技术,反复在网前练习小斜线扣球技术。

这个冬训过后,她的小斜线扣球技术突飞猛进,成为她的又一绝招,加上多变的手法和快速的“平拉开”进攻,成为一位“怪球手”。袁伟民曾认为张蓉芳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出众的球感、球性让她成为“超人”,而球感则是在对排球的“入迷”中形成的。

“铁姑娘”曹慧英与“拼命三郎”陈招娣

27岁的老将曹慧英也是中国女排的尖子队员,1976年组队时她就是队长、主力副攻。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曹慧英发挥出色,带领中国女排获得第四名,她一人独得优秀运动员奖、最佳拦网奖、敢斗奖三项个人奖,成为世界排坛瞩目的明星。她技术过硬、意志顽强,人称“铁姑娘”。在1977年世界杯对阵古巴队的比赛中,她大腿拉伤,仍然忍痛坚持奋战,最终带领全队以3:2击败了对手。

就在曹慧英满怀信心向更高峰冲击时,一个意外将她打至深渊。在1978年的一次比赛中她的腿部骨折,只能进行手术,这次手术让她腿内留下六根钢板。几个月出院以后,她又患上肺炎,只好再次进入医院治疗,令她无缘参加1978年世锦赛。

离开球场一年多,曹慧英的身体状况明显不如从前。归队以后,她只能从主力变成替补。中国女排的训练量很大,曹慧英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袁伟民很体谅她,对她说:“你跟别人是不一样的,自己掌握运动量,到比赛时发挥自己老队员的作用就行了。”然而要强的曹慧英依然在训练中拼尽全力,一天天的大运动量训练,她都咬牙挺过去了。

26岁的西子姑娘陈招娣号称“拼命三郎”,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玩命地打。袁伟民禀承日本大松博文教练的“魔鬼训练”法,他让男陪练站在高台上朝下砸,队员则在离墙三米处接球。陈招娣曾经说:“三米宽的地方没处躲,起初我们不敢睁开眼睛,身上被砸的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三个球打在我的腿上,起了一块比碗口还粗的淤痕。”曹慧英则说:“有一次我被球砸到脑袋上,当时就晕了过去,被抬走的,躺床上三天没起来,检查结果是脑震荡。”训练格外地艰苦,当时并没有很好的营养补充和恢复手段,完全靠队员的毅力苦撑。

陈招娣特别能吃苦,有一次她脚腕有伤走不了路,但仍然拄着拐杖去坚持训练,从宿舍到训练馆一瘸一拐地艰难前行,拄拐的手磨出一串串血泡……有一段时间她经常尿血,医生怀疑是肾炎,让她停止训练,但她到处翻书找原因,发现是过度兴奋造成的,就对医生说:“不碍事的,注意一点就是了。”仍然继续坚持训练。

她的腰伤特别严重,每场比赛下来腰都像要断了一样,根本直不起来,医生对她说:“你不能再打球了,再打球就要瘫痪!”她不听,仍然继续坚持训练,同时配合治疗,靠自己的毅力咬牙坚持,陈招娣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女排的“拼命三郎”。

袁伟民曾经说:“我对陈招娣要求很严,总是想着法制造困难,她性格倔强,我就跟她斗智斗勇,经常毫不留情地当着全队的面批评她,但招娣从来没有计较过,第二天还是笑呵呵的。”陈招娣就是这样一个大气、爽朗的人。

文静秀气的周晓兰和大器晚成的陈亚琼是中国女排的两位主力副攻。周晓兰被称为“天安门城墙”,她的拦网格外出色,像是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网上长城,让对方的进攻队员吃尽了苦头。福建姑娘陈亚琼同样拦网出色,即使面对美国队身高1.96米的重炮手海曼也毫无惧色,经常拦网得分。这次出征世界杯之前,她的手臂受伤,打着绷带依然生龙活虎地活跃在球场上。

主攻手杨希过去曾经是中国女排的主力队员,一次腿伤后她不得不离队休养,再归队时郎平已经成长起来,张蓉芳更加全面,她只能打替补。不过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替补看待,因为她知道,郎平和张蓉芳两人只要有一个人在场上出现问题,她就得顶上。20岁的新秀梁艳来自四川队,她弹跳出众、拦网出色,已经成为中国女排副攻线上的生力军。此外拦网出色的朱玲、技术全面的张洁云、二传手周鹿敏各有特点,在队中均起着关键作用。

曹慧英替补登场 率队逆转苏联队

参加1981年世界杯女排赛共有8支队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苏联、古巴、保加利亚、韩国、巴西。其中,中国、日本、美国、苏联和古巴队是世界五强。日本队在1974-1977年间连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冠军,实现了“三连冠”的战绩,此后随着世界名将白井贵子、松田纪子、前田悦智子的退役,日本队实力下滑,在1978年世锦赛中负于古巴队,获得亚军,1979年亚锦赛输给中国队,丢掉了亚洲冠军。不过,日本队防守出色、意志顽强,又是主场作战,依然是一支具备相当实力的强队。日本队主教练小岛孝治在赛前大打心理战,声称找到了对付中国女排的办法。美国队拥有身高1.96米的世界顶级主攻海曼、摸高达到3.27米的克罗克特,强攻实力属世界顶尖,具备了争夺冠军的实力。苏联队在中国队、日本队和美国队缺席的情况下,夺得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金牌,含金量不足;不过该队强攻、拦网实力不俗,仍然具备一定竞争力。古巴队在1978年夺得世锦赛冠军,她们弹跳惊人、网上攻击力出众,由于几名老队员受伤、缺阵,在1980年奥运会上只获得第五名。

赛前,日本舆论认为中国队实力最强,其次是日本队,然后是美国队和古巴队,苏联队在走下坡路。果然在第一天的比赛中,苏联队就以0:3惨败于日本队,而且比分相当悬殊。中国队则以3:0击败实力最弱的巴西队,比赛仅耗时45分钟,这场比赛中国队副攻周晓兰打得格外出色,短平快、时间差等战术运用自如,成功率很高。

日本队主教练小岛孝治在赛后对苏联队教练卡尔波利说:“希望你们明天战胜中国队,中国队在打日本队之前,一定会输给美国队和苏联队,而日本队一场都不会输。”苏联队教练表示会拿出最强阵容迎战中国队。

在1978年世锦赛上中国队曾经以0:3负于苏联队,并因此无缘四强。自那以后中国队在三年间没有与对手交过手,对双方来说这场比赛都是一场遭遇战。次日,中国女排在东京代代木体育馆迎战苏联队,临赛前中国队才知道,苏联队的主要得分手拉兹莫娃没有来,这也使得中国队的赛前准备落了空。

第一局中国队打得很顺手,只花了15分钟就以15:4轻松取胜。第二局中国队遇到了困难,苏联队以远距离重飘球多次破坏中国队的一传,然后以高拦网屡次拦住中国队的进攻。0:3、0:6,中国队的比分一直不动,而苏联队则越打越顺,将比分拉开至9:0。当时是发球得分制,每一局15分,中国队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很快输掉这一局。就在这时,主攻手张蓉芳扣球后扭伤了脚腕,她痛得坐在地上,裁判做出手势,询问中国队是否换人。张蓉芳咬牙站了起来,继续奋战。袁伟民果断换上老将曹慧英,替下陈招娣。

1981年11月8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中国队战胜苏联队

好个曹慧英,上场以后稳稳地将对方发球接到位,郎平随即反击扣球得分。中国队吹起了反击的号角,曹慧英发球连续破坏对方一传,一口气连发了8个球,帮助中国队连涨8分。轮到前排以后,和周晓兰连接拦网得分。她给全队带去了信心和士气,中国女排很快追成10平。经过几个回合的拉锯,周晓兰和郎平双人拦网得分,中国队以16:14逆转取胜。

郎平赛后在日记中写道:“第二局我们犯了错误,打得不够主动,节奏乱了,攻防被动。0:9落后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有些急躁,小曹换上来,在士气上起到很大的作用。自己关键球有些急躁,还好马上意识到关键时刻绝不能动摇,要自信、果断,所以在关键时刻强攻得一分,拦网得一分。”

经过第二局过山车的比赛后,第三局中国队士气大振,打了对手一个15:0。以总比分3:0击败苏联队,取得两连胜。队友们都抱着带伤坚持比赛的张蓉芳,直夸她:“好样的,顶住了。”张蓉芳则说:“我当时只想再怎么疼,也要坚持下来。”

赛后日本记者问曹慧英:“你为什么打这么好?”曹慧英说:“我们就是奔着冠军来的,尽量不丢一局。”日本记者又问:“你们拿冠军有把握吗?”曹慧英自信地说:“只要正常发挥,问题不大。”自信来自于实力,曹慧英在中国女排的危急时刻临危受命,打出了高水平。

赛后张蓉芳的伤脚肿得像馒头一样,她疼得哭了起来,吓得同屋的陈亚琼赶紧叫来大夫。吃了止疼片以后,疼痛有所好转,但这一夜张蓉芳还是没有睡好,第二天早晨一瘸一拐地去餐厅吃饭。日本队、美国队都知道张蓉芳伤了,打不了了,可是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天,张蓉芳又出现在对韩国队的比赛场上。她咬牙坚持比赛,展现了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

横扫“加勒比旋风”古巴队

在战胜苏联队后,中国女排转战札幌,在那里她们将迎战韩国队和保加利亚队。韩国队过去曾经是一支世界强队,与中国队交手多次。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曾经以3:0战胜中国队。

在1978年世锦赛上,中国女排以3:1战胜韩国队,无奈以0:3负于苏联队,在与苏联队、韩国队胜负场次相同的情况下,因多输一局而无缘四强。自那以后,中国队在曼谷亚运会、亚锦赛上三次击败对手,完全占据了上风。

赛前韩国队为鼓舞士气,做出了重额奖励、退役后安排工作等许诺,并派上身高1.83米的权宜淑去拦郎平,然而决定比赛胜负的毕竟是实力,中国队很快就以3:0击败了老对手,取得三连胜。

第二天中国女排又以3:0击败保加利亚队。前几场没有亮相的杨希也上场了,令在场的日本观众欣喜若狂。赛后观众围着她索要签名,许多人得到签名以后还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随后中国队转战富山市,迎战老对手古巴队。古巴队拥有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的波玛雷斯以及快攻出色的佩雷斯,曾夺取1978年世锦赛的冠军。她们弹跳出众、网上攻击力和拦网出色,曾在国际比赛中保持连续七八十场不败的纪录。可是由于几名老队员受伤缺场,全队的状态明显下滑。在1981年大学生运动员小组赛中,古巴队发挥出色,以3:0击败了中国队,不过中国队在随后的决赛中还了对手一个3:0,拿到冠军。

双方交手多次,彼此非常了解,这场比赛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一局中国队郎平、张蓉芳的强攻,周晓兰的快攻屡屡得分,以15:4的悬殊比分取胜。第二局古巴队苏醒了,佩雷斯的快攻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以7:3领先。

袁伟民及时叫了暂停,他提醒队员们要加强拦网,抑制对方的强攻。这一次暂停果然见效,中国队很快追成7平。这时陈招娣防守中腰闪了一下,眼尖的张蓉芳发现了,她及时提醒二传手孙晋芳:“招娣伤了,少给她扣球。”陈招娣腰很疼,但并没有要求下场,依然在场上拼搏。古巴队很顽强,在10:14落后的情况下,顽强地追成13:14。梁艳和孙晋芳双人拦网将对方重扣拦在场地内,中国队以15:13又胜一局。

第三局中国队士气高涨,完全占据了场上优势,以15:9取胜,从而以3:0干脆利落地击败古巴队,取得五连胜。姑娘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五战全胜,一局未负,形势一片大好,只剩下与美国队和日本队的两场硬仗了。

五局大战力克美国队

中国队战胜古巴队以后,另外一场强强对垒在日本队和美国队之间展开,经过五局苦战,美国队以3:2险胜日本队,取得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这场比赛美国队的两名主攻手海曼、克罗克特打得格外出色,在网上完全占据了上风,日本队尽管防守顽强,但难以抵挡美国队两门大炮的高点强攻。

在这届世界杯赛之前,中国队和美国队曾交手9次,中国队取得了8胜1负的战绩,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美国队两位黑姑娘强攻实力突出,全队身材高大,在网上有优势。不过美国队的弱点是状态波动比较大,失误比较多,二传手格林身高只有1.62米,在网上经常成为对方的突破口。

中国队和美国队都是五战全胜,这场比赛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冠军的归属。郎平在日记中写道:“形势很清楚,日本队已经退出了冠亚军决赛,我们的决赛提前了。”中美双方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定会全力以赴,但看起来这不仅仅是一场冠亚军决赛,而是一场思想、作风的较量。两强相遇勇者胜,谁放得开谁就会占据主动。美国队主教练塞林格说:“中国队实力强大,但我们也想试一试。”海曼则表示:“郎平扣球出色,但我还是想跟她较量较量。”

中国队在赛前已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袁伟民决定派曹慧英替换陈招娣接应二传。曹慧英身高1.80米,让她和周晓兰去拦海曼的进攻,在网上争取抑制住对方的高点强攻。比赛头天袁伟民一夜未眠,他在考虑明天这场关键之战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做好预案。

赛前他提醒队员们,一定不要受到场外因素干扰,面对误判、错判也要保持冷静。果然,赛场上裁判几次在关键时刻误判,中国队员没碰网也吹碰网,对方扣球出界也判在界内。由于赛前准备充分,中国队员面对不利判罚没有受到影响,依然一分一分、稳扎稳打。

第一局中国队很快就以15:8先胜一局。第二局双方比分紧咬,从3平、8平战至13平,关键时刻海曼两记扣杀得分,以15:13险胜。第三局中国队换上陈招娣,后排防守和串联有所加强,依靠顽强的防守和郎平、张蓉芳的强攻,重新占据了优势,以15:11再胜一局。

第四局美国队加强了对郎平的拦网,她的进攻受阻,不过中国队依靠全队出色的拦网和快速多变的进攻与对手比分紧咬,美国队两门大炮进攻频频得分,4平、12平、14平!最后又是美国队以两分之差险胜。

决胜局开始之前,袁伟民对队员们说:“大家冷静一下,打成二平我们认了,前面不去想它。决胜局我相信你们,希望你们也相信自己,只要放开打,放下包袱,相信胜利属于我们。”老将曹慧英大喊:“拼了!”队员们都纷纷表示放手一搏。

袁伟民在决胜局调整了阵容,让曹慧英替换陈亚琼打副攻,陈招娣出任接应二传。陈招娣后排防守、串联出色,曹慧英技术全面,擅长打硬仗,两人的共同特点是打球玩命,特别能拼,让她们打决胜局很合适。

前一局进攻受阻的郎平并没有受到影响,决胜局她跳得更高、出手更加果断,高点强攻多次突破美国队的高拦网得分。孙晋芳传球大胆冷静,周晓兰、曹慧英拦网出色,张蓉芳吊球神出鬼没,中国女排开局就以高昂的气势压住了对手。7:3、10:5,中国队一路领先。美国队主教练塞林格频频暂停、换人,但无济于事。随着对方一记快攻扣出界外,中国女排以15:6击败美国队。

在胜利到来的一刻,所有队员都冲进场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姑娘们都哭了,她们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回到休息室,队员、工作人员和记者们都在流泪,大家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袁伟民却异常冷静,他对大家说:“不要哭,不能高兴得太早,比赛还没有结束。打赢了美国队,还有日本队呢,世界冠军还没有拿到手,明天的比赛会更加艰苦。”队员们马上擦干了眼泪,纷纷表示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明天的比赛依然要全力以赴。

这场中美大战,被称为80年代水平最高的一场较量。双方有高度、有力量、有强攻也有快攻,都发挥出了高水平。赛后日本的《每日新闻》评论道:“这是一场雄壮的进攻战,双方的高度、力量使人难以相信是女子排球的比赛。中国队共扣球279次,美国队扣球300次。郎平、张蓉芳扣球都超过100次,可见在中国队中的作用。郎平在决胜局扣球独得7分,为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赛后袁伟民找到郎平,分析了这场比赛前四局的不足之处,肯定了她在第五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希望她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在明天对日本队的比赛中发挥出高水平。郎平表示:“指导你放心,我再累,也会比哪场都跳得高,拿下这个世界冠军。”

1982年12月14日,中国女子排球队出征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前合影。前排从左至右:张一沛(领队)、张蓉芳、孙晋芳、梁艳、陈招娣、郑美珠、杨锡兰。后排从左至右:袁伟民(教练员)、杨希、陈亚琼、曹慧英、郎平、周晓兰、姜英、邓若曾(教练员)。(王景英摄)

五局鏖战险胜日本

在中美比赛后,日本队主教练小岛孝治说:“看完这场比赛后,仿佛从棺材里走出来一样,痛快极了。”在中美大战的同时,日本队迎战实力较弱的巴西队,以3:0轻松取胜,以逸待劳,准备迎战中国队。日本媒体在中美比赛后表示:郎平扣球超过100次,已经很累了,明天对日本队很可能体力不支。

在对日本队比赛的当天早晨,郎平的确感觉有些疲惫,她说自己浑身骨头架子像散了似的,真不想去吃早饭,就想多睡一会儿。可是一想到马上面临的是决战,又赶紧打起精神。老将曹慧英在对美国队的比赛上,发挥得很出色,可是打完以后她也感到精神上、体力上都已经超负荷,人差点就瘫倒了。第二天早晨起来毫无食欲,眼皮重得睁不开。她强打精神去吃饭、开准备会,尽量不让队友、教练们看出来自己身体已经极度疲劳。

周晓兰长相秀气,但却是一个胆大的姑娘,平时敢去玩蛇、跳水,这次比赛她发挥得很好,拦网出色、快攻成功率高。在对日本队比赛前她对孙晋芳说:“就凭我们的身高,对日本队说什么也有优势。”孙晋芳说:“那说好了,今天我多传给你打,看你的了。”

陈亚琼手臂受伤,带伤上阵,同样发挥出色。打完保加利亚队以后,她的腰突然不能动了,这是周期性的腰疼。一时间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根本不能弯腰,经队医治疗,她的腰能够活动了,可是一停下来又会疼得难受。打完古巴队后,她怎么也弯不了腰,无法将自己的护膝脱下来,只好请曹慧英帮忙。即使腰伤这么重,她也一直奋战在场上,没有叫一声疼。

在中日比赛前,日本队进行了宣誓,决心要战胜中国队。日本队主教练小岛孝治同时也是日本尤尼契卡队的主教练,大阪正是尤尼契卡队的大本营,在大阪比赛如同回到了家,让小岛和他的队员们很兴奋。横山树理、广濑美代子、小川和子、水原理枝子等主力队员都来自这个城市,她们决心在家乡人面前与中国队殊死一搏。由于日本队输给了美国队,中国队在对日本队的比赛中即使以2:3输,也将在胜场相同的情况下,凭借胜局优势夺冠。

中国队和日本队都派上了最强阵容,前两局中国队打得很出色,郎平的高点强攻令日本队难以招架,张蓉芳的平拉开、双快—游动打得有声有色,周晓兰和陈亚琼的拦网也格外出色,15:8、15:7,中国女排连胜两局。世界冠军到手了!姑娘们高兴地跳啊、蹦啊,非常开心,多年的梦想实现了。

日本队已经无缘冠军,可是她们并没有放弃,反而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越战越勇。第三局中国队以12:6领先,眼看就要以3:0拿下。这时日本队的广濑美代子的发球连续得分或破坏中国队的一传,比分逐渐追上。当值的法国主裁判又频频误判,日本队以15:12扳回一局。

陈招娣在第二局和孙晋芳抢了一个二传,结果扭到了腰。她本来就有严重的腰伤,这一扭让她几乎无法动弹。孙晋芳看了出来,马上提醒她:“招娣,顶住啊。”她什么也不顾,玩命地打,第二局拿下以后她的腰越来越不听使唤,第三局在场上频频出现失误,袁伟民教练把她换了下来。

第四局日本队越打越活,新秀杉山加代子强攻屡屡得分,广濑美代子等人的发球也屡次破坏中国队的一传,比分一路领先。看到局势不妙,袁伟民又把陈招娣叫到身前:“上,行不行?”陈招娣马上点头:“行!”可是上去以后她的腰像灌了铅一样,眼看着球落在身前,就是动不了。袁伟民很快又把陈招娣换了下来,责备她:“你说行,为什么不拼?拿到世界冠军就可以不拼了吗?”陈招娣眼泪刷地流下来了,她一声没吭。

日本队很快就拿下第四局,将局分追成二平。决胜局开始前,袁伟民对队员们发火了:“你们要想一想这是在什么地方打球,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要你们赢,要你们全胜,这场球拿不下来,你们会后悔一辈子。”随后他又对郎平说:“你现在打得还比较顺,要想办法把大家带动起来。”郎平点点头,对教练说:“放心吧!”

决胜局袁伟民把曹慧英换了上去,曹慧英感觉身体发飘,但到了关键时刻,她必须要顶上去。中国姑娘好样的,曹慧英上去以后就打了一个漂亮的快球得分,轮到后排时又发球得分。郎平的重扣、张蓉芳的巧打频频得分,中国队以12:6领先。没想到日本队还不放弃,此时大阪体育馆加油声险些将顶棚掀起,日本队多次顽强地防起中国队的重扣,随即反击得分。13平!14平!日本队三屋裕子一个漂亮的扣球得分,15:14!中国队再输一分就要输掉这场比赛。

在关键的时刻,郎平站了出来,她一记超手进攻,夺回发球权。随即日本队广濑重扣,眼看球就要落地,被陈亚琼防了起来,郎平反击扣球砸在对方地板上,15平。随后周晓兰拦住水原理枝子的扣球、周晓兰和孙晋芳双人拦网拦住广濑美代子的扣球,17:15中国队赢了!

在胜利到来的一刻,中国队所有的队员、教练都冲进场内,紧紧拥抱。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在那一瞬间都混在一起。所有人都异常地激动。陈招娣已经站不起来了,躺在旁边静静地流着眼泪……

当时电视在中国还不普及,国内许多人通过收音机来关注这场比赛,宋世雄激昂的声音随着电波传遍中华大地,一时间举国欢庆!这是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激动的北京大学生们走向街头庆祝游行,庆祝胜利,喊出了:“振兴中华!”在改革开放之初,急需振奋国人精神的历史关头,中国女排以七战七捷夺取世界冠军的消息如同打了一剂强心针,令亿万国人为之振奋!

荣耀时刻

赛后组委会举行了颁奖仪式,当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接过世界杯的冠军奖杯时,全场掌声雷动。五星红旗在日本大阪体育馆最高处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每一个中华儿女,在那一刻都无比地骄傲与自豪。陈招娣被队友们背上了领奖台,她腰还是很疼,但这一刻她无比地激动。请记住这一天,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

郎平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获得了全胜,赢得了真正的世界冠军。这是我和我们的教练,我们教练的教练,几代人日夜盼望的一天。记住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这是终身难忘的幸福时刻。”

日本队获得亚军,苏联队在最后一天以3:0战胜美国队,获得第3名,美国队第4名。获得5到8名的分别是:韩国、古巴、保加利亚和巴西。同时还颁发了个人单项奖,孙晋芳荣获最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和最佳二传奖三项个人奖,郎平荣获优秀运动员奖。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夺冠后载誉归国

其他获得优秀运动员奖的还有美国队的海曼、克罗克特,苏联队的切尔尼舍娃,日本队的广濑美代子。在最佳进攻榜上,郎平排在第三位,海曼荣获最佳进攻奖。在最佳拦网榜上,周晓兰排在第二位,陈亚琼排在第三位,苏联队的阿柯哈米诺娃获得最佳拦网奖。此外日本队的水原理枝子获得最佳发球奖,广濑美代子获得最佳一传奖,古巴队的佩雷斯获得敢斗奖。

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荣获最佳教练员奖,他在比赛中自始至终泰然自若,遇到任何困难都沉着冷静,给场上队员传递的是自信、冷静。他在平时对队员要求严格,达不到训练指标就不能下课,队员们被罚加练是常有的事。队员们也哭过、怨过,但经过袁伟民细致地做工作,她们明白只有在训练中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赛场上展示出真功夫。

袁伟民曾经是中国男排的队长,在世界锦标赛上和队友们一起拿到第9名,但没能更进一步。在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以后,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中国女排带到世界杯第4名,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就把中国女排带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成功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郴州基地的竹棚见证了中国女排腾飞前的艰辛岁月。袁伟民和女排队员们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女排姑娘回到国内以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全国亿万人民发来贺电、贺信,主力队员孙晋芳、郎平、周晓兰等人都收到了几麻袋的信件。一时间,中国女排的事迹和女排精神传向整个中华大地,成为全国人民的骄傲,掀起了空前的爱国热潮。

中国女排以1981年世界杯夺冠为新的起点,至1986年连续五届世界大赛夺取冠军,创下了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五连冠”战绩,书写了中国体育史光辉的一页!回顾三十多年前令人激动的时刻,依然历历在目,这份骄傲和自豪,永远值得国人铭记!

猜你喜欢

日本队美国队郎平
一场比赛
郎平:要带还带中国女排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