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钼靶 X线特征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及诊断价值

2018-04-08刘代良张诚

癌症进展 2018年1期
关键词:毛刺肿块恶性

刘代良,张诚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1放射科,2神经外科,四川 自贡6430200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生育观念的转变,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1]。钼靶X线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式,可通过X线征象间接判断肿瘤恶性行为,利用影像学角度评判其生物学行为。癌变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作为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以有效评估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与预后,同时对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3]。本研究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采用钼靶X线进行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因乳腺肿块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年龄30~63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63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52例,导管内癌11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41例,包括纤维腺瘤23例,乳头状瘤12例,囊肿6例。纳入标准:①接受钼靶X线检查;②均接受手术治疗;③术后病理资料保存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过放疗或化疗者;②合并其他原发性肿瘤者。

1.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贝尼MF‐150G乳腺X线机,对所有患者行双侧或单侧乳腺轴的侧斜位摄片,在必要时,加拍病灶局部加压放大摄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阅读钼靶X线片,作出综合诊断,观察乳房肿块位置、密度、边缘轮廓(毛刺状、不规则形、分叶状)、钙化、内部结构等。

1.3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对63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观察ER、PR表达,ER、PR阳性表达位于肿瘤细胞核,表现为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数<25%为阴性表达,≥25%为阳性表达。

1.4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Ⅰ‐RADS)对良恶性乳腺癌进行判断。以钼靶X线BⅠ‐RADS分级中4b级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即≥4b级判断为恶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钼靶 X线BI-RADS分级与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价值比较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钼靶X线BⅠ‐RADS分级中4b级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即≥4b级判断为恶性。钼靶X线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7.78%(49/63)、78.05%(32/41)、84.48%(49/58)、69.57%(32/46)和77.78%(49/63)。(表1)

表1 钼靶 X线BⅠ‐RADS分级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

2.2 乳腺癌ER阳性表达与钼靶 X线特征的关系

肿块边缘有毛刺,病变区密度为等或混杂密度,无结构扭曲患者ER阳性表达率高于肿块边缘无毛刺,病变区密度为高密度,有结构扭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乳腺癌ER阳性表达与钼靶 X线特征的关系( n=63)

2.3 乳腺癌PR阳性表达与钼靶 X线特征的关系

肿块边缘有毛刺,病变区密度为等或混杂密度,无结构扭曲患者PR阳性表达率高于肿块边缘无毛刺,病变区密度为高密度,有结构扭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一组恶性上皮性肿瘤,起源于乳腺实质上皮,具有局部侵袭力与远处转移倾向,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淋巴结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5]。

钼靶X线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无创、经济等特征,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度[6]。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肿块的边缘呈现出毛刺状,边界模糊,肿瘤内部坏死、钙化,且乳腺密度不均匀,出现内部结构紊乱[7]。本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钼靶X线BⅠ‐RADS分级中4b级为判断良恶性标准,即≥4b判断为恶性,发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较高,说明钼靶X线作为无创影像学检查方式,能够准确反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与孕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发育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8]。正常的乳腺上皮会同时存在ER与PR,在癌变时,ER、PR会消失或部分保留,临床将受体消失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生长无限制,治疗效果较差;ER、PR保留则说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依然被内分泌所调控[9‐10]。ER是一种具有专一性强、亲和力高特征的糖蛋白,可以特异性地与雌激素相结合为复合体,刺激细胞DNA蛋白合成[11]。PR是雌激素与ER相结合的最终产物,标志着ER功能的完整性。乳腺癌的毛刺状边缘与恶性钙化是预测癌症的重要指征,病理学指出,毛刺征是因乳腺小导管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癌肿边缘向周围组织呈现出放射状伸展短细线条影[12]。毛刺征表明乳腺癌恶性生长状况,毛刺易发于组织学级别较低患者,提示乳腺癌具有更低的侵袭性行为,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病变区密度大部分为高密度,因癌肿出血、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因素所致乳腺某区域内的密度升高[13]。结构扭曲属于乳腺癌的特殊征象,正常的乳腺结构被扭曲后却无显著的肿块,存在体积较小的癌细胞,细胞质少,结构排列单一呈线索状,常发生在纤维组织、胶原束间,不会对正常的组织解剖结构造成破坏,也很少改变继发性纤维[14]。

大部分学者认为PR、ER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本研究观察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与ER、PR的关系得出,肿块边缘有毛刺患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毛刺患者,这说明乳腺癌边缘毛刺者肿瘤侵袭性更低,经内分泌治疗后的效果良好,其原因可能为癌肿周围增生纤维结缔组织控制了癌细胞浸润、扩散。病变区密度为等或混杂密度患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密度患者,其原因为肿瘤内出血、钙化、纤维增殖反应导致病变区肿瘤细胞增生活跃,单位体积内数量排列紧密,恶性程度较高,治疗效果欠佳。无结构扭曲患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有结构扭曲患者,这提示ER、PR水平异常诱发肿瘤恶性增殖反应,使得乳房与乳腺实质间界面扭曲,呈现放射状影,同时也提示了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较差,预后效果不佳。

本研究创新性在于研究设计良好,不仅通过钼靶X线特征与乳腺癌病理学分析,还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乳腺癌组织ER和PR的表达,突出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其部分影像特征能够象征性地反映出ER、PR的表达情况,间接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为指导内分泌治疗等提供依据。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结论缺乏客观性,有待于扩大样本采用前瞻性研究加以确认。

[1]JULL JW.The effects of oestrogens and progesterone on the chemical induction of mammary cancer in mice of theⅠF strain[J].J Pathol Bacteriol,1954,68(2):547‐559.

[2]程凯,余波,王海,等.新型超声组织处理仪及环保试剂对乳腺癌ER、PR和HER‐2染色的影响[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2):218‐220.

[3]罗懿忠,张安秦,赵丽梅,等.年轻女性乳腺癌163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J].广东医学,2015,36(4):554‐556.

[4]王婷,廖登辉,王亚冬,等.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8):3959‐3961.

[5]曹诗林,韩凤琼,宁丽洁,等.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钼靶CR摄影及高频超声成像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577‐579.

[6]王菊,刘佩芳,李军楠,等.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对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34‐36.

[7]林思园,张利华,李想娣.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的改变[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04‐2006.

[8]王尚虎,程怀东,李烦繁,等.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2):206‐209.

[9]杨玉华,娄丹,吕小梅.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7):2854‐2856.

[10]杨虹,曾福仁,刘剑仑,等.ER、PR、HER‐2、Ki‐67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4):54‐57.

[11]刘小庆,林青,崔春晓,等.ER和PR同一表达状态下HER‐2与乳腺癌X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31‐35.

[12]李文星,韩玉贞,曾令瑞.乳腺癌组织ER与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相关性[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12):941‐945.

[13]陈青,孟刚,黄雯.乳腺癌中ERα、PR的表达与预后关系及其影响阳性率的相关因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1):13‐18.

[14]廉馨,史丹,李洪艳.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与乳腺癌[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31(1):34‐37.

猜你喜欢

毛刺肿块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分析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