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经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心下痞的体会

2018-04-03徐立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痞满干姜泻心汤

徐立军

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内科,甘肃武威 733006

“半夏泻心汤”药方出于《伤寒论.太阳篇》为治疗小柴胡症状误下成痞之方,邪在少阳,当宜之和解,不宜之攻下,误下则伤中气,致使少阳之邪乘虚内陷,结于心下,而成痞证[1]。所谓“心下”,实则指胃,心下痞在《内经》中称为痞满,属内科脾胃病证常见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2]。心下痞以自觉心下痞满不舒,闷塞不痛为主症,按之柔软,触之无形,压之无痛,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嗳气则舒,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3]。该文采集了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本病的46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0例,年龄20~66岁,以中青年者居多,病程最短者2 d,最长者4年,其中2~15 d者16例,16~30 d者10例,6个月者18例,4年以上者2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者20例,胃溃疡者8例,未做检查者6例。

2 诊断标准

①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特点。②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③发病与饮食、情志、起居等诱因有关。④上消化道钡透检查、胃镜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 治疗方法

基本方为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5 g、干姜10 g、黄芩 10 g、黄连 5 g、党参 10 g、枳实 10 g、山楂 10 g、麦芽 15 g、莱菔子 15 g、白芍 10 g、甘草 6 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二次口服。方中半夏辛温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配干姜温中和胃更相得益彰,辛开散结除痞作用更强,黄芩、黄连皆性寒苦降以泄热,对各种消化道炎症尤其适用,再加用党参补益脾胃,助其健运,加枳实消痞理气宽胸,山楂、麦芽、莱菔子消食导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临证运用若心下痞较甚者加厚朴,舌苔厚腻者加苍术,肝气郁结者加柴胡,返酸者加牡蛎、海螵蛸。

4 治疗效果

4.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4.2 疗效结果

治愈32例,占69.5%;显效7例,占15.2%;有效5例,占10.8%;无效2例,占4.3%;总有效率95.5%。治愈时间最短者4 d,最长者12 d;显效时间最短者3 d,最长者16 d,平均9 d。

5 验案举例

例 1:李某,男,36岁,2016年 10 月就诊,3 个月前因“感冒”后不思饮食,服消食通便药一剂,药后行稀便2次,尔后出现脘腹胀满,痞满不适,食欲减退,时有嗳气,有时呕吐酸水,多方求医,服保和丸、山楂丸、吗丁啉及中药汤剂,均无效或症状稍有减轻,始终未能治愈。1个月前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就诊时患者精神差,消瘦,脉弦,舌质淡苔黄,辨证为中焦失运,寒热互结于中焦脘腹痞胀证,治疗以和中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 g、干姜6 g、黄连 10 g、党参 10 g、枳实 10 g、厚朴 10 g、陈皮 10 g、莱菔子15 g、甘草6 g三剂后嗳气减轻,饮食有加,上方加减,再服五剂,诸症消失,食欲增加,精神好转,随访3个月未复发。

例2:张某,女,28岁,于 2017年1月就诊,近日因家事欠顺,心情不好,证见胁肋胀痛,胃脘满闷不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沉弦而细,辨证属寒热错杂且兼肝气犯胃之兆,证属肝胃不和,寒热错杂,治宜平调寒热,疏肝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 g、干姜6 g、黄芩10 g、黄连 5 g、党参 10 g、枳实 10 g、川楝子 10 g、元胡 10 g、苏梗10 g、生山楂10 g、甘草6 g、三剂后复诊,诸症大减,唯有大便稀,食欲尚未完全恢复,继予消遥散加减,调和肝脾,并嘱其注意情志影响。

例3:王某,男,48岁,2018年3月素有胃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油腻后,胃脘部胀满,疼痛不适,二便正常,无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自服胃药“西咪替丁、吗丁啉”等药症状稍有缓解,来院就诊,患者恶心、呕吐、厌油腻,腹泻,舌质淡苔黄而薄,脉弦数,辨证属脾胃虚寒,伤食泄泻,治宜补益脾胃,除湿止泻,散寒止痛。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味,干姜10 g、黄芩10 g、黄连 5 g、党参 10 g、茯芩 10 g、生姜 6 g、麦芽 15 g、山楂15 g、白术 10 g、甘草 6 g、黄芪 15 g服三剂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溃疡,病检: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溃疡,择日行手术治疗。

6 体会

心下痞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多由表邪入里,食滞中阻,情志失和,脾胃虚弱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所引起[4]。患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上腹痞胀不适,嗳气、嘈杂及隐痛等;还有患者嗳气严重,疾病症状已经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患者性情大变,变得暴躁、易怒、心烦气躁,食不能寐等;部分还会大便干结难解[5]。

半夏泻心汤方出《伤寒论·太阳篇》为治疗小柴胡证误下成痞之方。邪在少阳,当宜和解,不宜攻下,误下则伤中气,致使少阳之邪乘虚内陷,结于心下而成痞证。方中半夏为君药,辛温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再加用党参补益脾胃,助其健运,加枳实消痞理气宽胸,山楂、麦芽、莱菔子消食导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6]。半夏泻心汤全方寒热互用和其阴阳,苦辛并用以调其开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充分体现了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寒因寒用,辛开苦泻四大治则,使寒热得减,开降复常,则痞满呕利自愈。故在临床中,用本方治疗心下痞证,以胃脘部痞满,按下柔软,不痛或痛或兼有呕恶,腹痛,肠鸣下利,舌苔滑腻或白或黄,脉濡或弦为辨证要点,尤应重视舌苔的变化,盖脾胃之病,多与饮食有关,苔为胃中之浊气上逆而成,其变化最能说明脾胃的功能状态,其次根据其寒热之程度,决定辛开与苦降药物的用量比例,最后根据其疾病之特点而参以相适应[7-9]。如泄泻者加车前子,滑石,茯芩之类以分利,所谓利小便而实大便是也;胁痛者加元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中焦虚寒者可用甘草泻心汤,若水热互结,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可用生姜泻心汤;胸中有热,胃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可用黄连汤。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互结之痞,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水热互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以治上热下寒,腹痛欲呕证。由此可见,方随法变,量因证异,遣药组方,谨守病机,才能应手而效[10]。如该次研究结果所示,46例患者中,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5%,取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因此,临床在给予心下痞患者半夏泻心汤治疗时,应该针对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结合患者中医证候,具体针对病症采用正确的汤剂治疗,确保药到病除,缓解患者痛苦,以取得理想的治愈效果。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心下痞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痞满干姜泻心汤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