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4-03陈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肌间小腿管腔

陈宇

石家庄市中医院功能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MCVT)指的是比目鱼肌、腓肠肌等小腿肌肉的静脉丛内有血栓形成。在发病早期,由于症状比较轻,有的患者仅存在小腿疼痛及肿胀等表现,容易被忽略[1]。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对于肌间静脉血栓患者,20%左右会对邻近深静脉造成累及,在造成肺静脉栓塞的基础上,引发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2]。基于此,该文以该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5例MCVT患者为例,就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可靠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85例MCVT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分别有76例与109例;年龄为26~87岁,平均年龄为68.5岁。原发疾病类型:45例为恶性肿瘤,40例为骨关节系统疾病,40例脑血管事件,1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肾病综合征,8例糖尿病,其他1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侧小腿疼痛或肿胀,肌张力升高,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有的慢性患者皮肤色素沉着,同时出现继发溃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MCVT,并对其展开溶栓及抗凝等治疗。结束治疗以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随访。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线阵探头的频率设置在6~13 MHz的范围内,并将扇形探头频率设置为3~8 MHz作为补充。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超声检验科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

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将下肢暴露出来,对股总静脉、腘静脉以及胫前后静脉等下肢静脉进行常规切面扫查,仔细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接着让患者采取俯卧的体位,仔细检查小腿后肌群的肌间静脉,并对比两侧,特别是小腿疼痛部位,先采取横切面,待发现异常后,再采取纵切面进行联合检查。其中,超声观察的内容主要有肌间静脉管腔的内径大小、管腔内血流的充盈情况、是否形成血栓、血栓的回声特点以及累及的范围等。一旦发现小腿肌间静脉有血栓形成,立即向临床主治医生报告,待进一步确诊以后,立即给予患者溶栓及抗凝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漏诊及误诊的原因展开分析。此外,在结束治疗以后的7 d,1个月,3个月,采用彩超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观察其治疗效果。其中,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

完全再通: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管腔处于畅通状态,腔内没有出现异常的回声反射,血流信号处于正常水平,用探头加压管腔,发现可完全闭合。

部分再通: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管腔处于部分畅通状态,腔内存在混合回声或低回声反射,血流信号不流畅或断续,用探头加压管腔,仅部分闭合。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资料

该组185例确诊的MCVT患者中,82例发病部位仅在左侧小腿,76例仅在右侧小腿,27例为双侧小腿发病。此外,98例为单纯肌间静脉血栓,46例并发深静脉血栓,17例并发大隐静脉曲张,13例并发浅静脉血栓,7例并发腘窝囊肿,4例并发血肿。

2.2 彩超诊断结果

该组185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出173例,确诊率为 93.5%(173/185),漏诊率为 4.3%(8/185),误诊率为2.2%(4/185)。

2.3 治疗效果监测

所有患者经过溶栓及抗凝等治疗后,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治疗7 d后,采用彩超进行复查,结果显示血栓完全再通的有130例,部分再通的有55例;治疗1个月后再进行复查,完全再通的有167例,部分再通的有18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发现在18例血栓部分再通的患者中,有14例患者管腔内的血栓回声显著增强,大小变化不明显,演变为陈旧性血栓。

2.4 MCVT超声声像图特点

患者发生MCVT后,其小腿肌间静脉管腔均增宽,多数血栓为管腔内均匀低回声或等回声充填,用探头加压管腔,不会出现压闭的情况。大部分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当血栓部分再通时,可在管腔内出现部分血流信号;当转变为陈旧性血栓时,除了血栓部位的回声显著增强以外,在管腔中也可见部分血流信号。

3 结论

由于小腿肌间静脉不具备静脉瓣结构,再加上静脉容易受到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小腿肌间静脉血栓(MCVT)的发生[3]。临床以往在诊断此类患者时,主要采取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方法,虽然其诊断准确率高,但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并且无法重复检查,也不可随访观察[4]。而通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可对患者血管的走行、内部血运情况,以及血栓的具体范围、位置、回声特点等展开实时、重复观察,同时还可对患者治疗后血栓变化情况进行随访[5]。该实验通过对该院185例MCVT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诊断准确率高达93.5%,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报告相符。

该实验中,漏诊8例,其中极低回声的新鲜血栓有3例,因检查经验不足,再加上仪器调节欠妥,调低了二维灰度值与超声的scale量程,导致出现外溢的伪像,把新鲜血栓误认为血流充盈,进而引起漏诊。此外,在刚形成单纯MCVT时,血栓的体积比较小,也容易被漏诊。有3例为肥胖患者,由于难以将其肌间静脉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再加上患者不存在典型的疼痛感,因而容易造成漏诊。临床在对肥胖患者进行检查时,应注意联合应用高频与低频探头,仔细进行探查。除此之外,还有2例由于体位配合不佳,以及骨关节疾病对肢体的制动,从而引起误诊,针对此类情况,临床医生应对患者其他的实验室指标也予以重视,观察其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并监督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另外,还有4例患者误诊。其中,被误诊为腓肠肌血肿有2例,因外伤导致的腓肠肌撕裂伤会使对应肌肉出现血肿的症状,由于血肿接近肌间静脉血栓部位,再加上血栓与血肿二者的回声也比较相近,容易造成误诊。通常来说,在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一周,应对其展开超声复查,如果发现低回声区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则应考虑为腓肠肌血肿。此外,有学者经研究发现,MCVT是小腿先发生水肿症状,随后有疼痛感,而血肿则是先疼痛后水肿。另有2例被误诊为腘窝囊肿。腘窝囊肿的超声表现通常为梭形、长条形的无回声区,有着清晰的边界,还可见关节腔相通。

对MCVT的形成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发现手术、外伤以及长期卧床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研究发现,MCVT的发病原因包括恶性肿瘤、骨关节系统疾病、脑血管及心血管事件等。具体分析,恶性肿瘤细胞可对患者的凝血因子V产生刺激作用,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从而引起血栓;骨关节系统疾病主要是患者在接受相关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之后,容易引起静脉管壁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下肢肿胀。但是否因血栓引起还存在着较大的诊断难度,容易被忽视,进而对治疗造成延误;脑血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以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行动障碍的情况,长期卧床也会加大血栓的形成危险。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MCVT患者的超声表现主要为小腿肌间静脉管腔均增宽,管腔内均匀低回声或等回声充填,用探头加压管腔,不会出现压闭的情况。大部分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当血栓部分再通时,可在管腔内出现部分血流信号;当转变为陈旧性血栓时,除了血栓部位的回声显著增强以外,在管腔中也可见部分血流信号。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也可采用超声对其治疗及预后效果进行动态观察与评估。该实验结果显示,溶栓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患者的静脉均再通,仅少部分演变为了陈旧性血栓,表明抗凝及溶栓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也证实了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MCVT患者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MCVT患者进行诊断,可准确、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管腔内的血栓情况,充分促进确诊率的提高,同时还可动态评估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间小腿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手工清洗方法的实践探索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刀鲚肌间骨新类型的发现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