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教育要有新篇章

2018-03-31曾建辉

师道·教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高中生

曾建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新教育带来教师思维观念的根本转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要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不断提高大家的教育质量。

一、基于新高考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的改革探索

以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的教育思想为方向,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培育高中生核心素养,来适应高考改革的新政,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是载体;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多元化,进而促进学校特色化。

1. 校园文化育人实践,打下文化的烙印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办一所真正有文化的学校,培养有精气神的人,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是可以传承的;校园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校园文化也要创新发展。我校从“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以岭南文化的传承,融合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的教育思想、核心价值观重新建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特色课程立足于校园文化的与时俱进,培养有创新特质的现代岭南人。

2017年12月18日,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承担的广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构建学生幸福成长德育新常态的实践与探究》,通过了专家的结项鉴定。标志着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德育管理和育人模式进一步优化,德育内涵更加充实,彰显广州市示范性高中的引领作用。

2.新时代、新教育的课程实践:“课程+社团”模式

从整体性、生态性的视角出发构建“现代岭南人”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框架,包括三个课程模块:厚德模块培养高中生诚信责任,健雅生长;博识模块培养高中生海纳百川, 通识生成;敏模块行培养高中生创新进取, 个性成长。三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和“现代岭南人”的课程理念相契合;和我校校园文化植根的土壤——岭南文化的特质相呼应;这也是我校的校园文化、课程育人功能整体体现。高中各个年级有普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个性化选择,促使高中生个性发的的生态化。课程系统化、科学化的架构,形成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拒绝传统的抽象的知识授受,提出“课程+社团”模式,培养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组织了20多个与课程相对应的社团,通过社团模式把知识转换为具体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做到“知行合一”。学校常规社团有观鸟社、植物社、航模社、无线电定向测向社、醒狮社、机器人社等二十多个。其中,荣获广州市十佳社团称号的“113号鸟舍”是目前广州市最大的学生观鸟社团,活动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以及港澳台,还远赴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连续4届获广州市中学户外观鸟大赛一等奖、荣获林业部“斯巴鲁”生态文明奖,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对113号鸟舍进行专题介绍。“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针对各个不同学科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团。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课程+社团” 模式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种模式为为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搭建丰富的学习平台。

3. 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开放性的课程超市构建

我校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网络课程,使特色课程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基于MOODLE的学习型网站,组建“课程超市”是让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由学校或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组合课程。学生有能力,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潜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修复一些课程的学习。“课程超市”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环境,结合课程的多样性适应的多样性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选择目标,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实现掌握知识和技能,充分学习专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选择持久的学习动机,提高自我发展目的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二、新思想、新时代、新教育、新征程的思考

1. 高中教育的转型的思考

高中教育的转型除政策和社会环境支持外,在现有人财物资源投入滞后的情况下,要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高中教育的转型发展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特别关注,即培养的基础性、教育的完整性和评价的过程性。合适的学校培养方案设计,应该由健康、知识、能力、责任四大板块组成,每一个部分都必须有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而非整齐划一的十门课程,学生的选择和自我完善都体现于此。

2. 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教师综合素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综合素养的的提升一是教育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要有和国家立德树人顶层设计一致的价值取向。二是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终身学习的习惯,大数据教育的到来,海量的知识,应对未来的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三是教师的专业化是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起点。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才能把最科学、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3.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让优质教育资源无差别地覆盖不同区域,精准帮扶,信息化是最主要的手段。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步课程”要争取早日上线,将最好的资源在区域内引领辐射。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的“内部装修”是我校努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高中生
缤纷社团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