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川区:就业扶贫“四大行动”见实效

2018-03-31达州市达川区就业局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9期
关键词:达川实名制贫困家庭

今年上半年,达州市达川区脱贫攻坚工作聚焦“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扶贫目标,具体实施“技能培训脱贫、就业促进脱贫、创业扶贫脱贫、提升服务脱贫”四大行动,主动作为,精准推进,成效突出。

截至目前,全区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6845人基础数据,组织就业扶贫培训26期1793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6993人,对142个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732个,开展就业扶贫招聘会6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2万余份,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12人,打造评选就业扶贫示范村10个。

技能培训脱贫行动。一是优选培训机构。区人社局、财政局、就业局、基金监督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职业培训定点机构评选工作组和评选监督工作组,按照《达川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评审标准》,重新评选认定辖区内8个定点培训机构。二是扎实开展培训。突出“优先推进、持续培训、精准培训”思路,结合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各地区域发展、特色优势,深入乡镇、村社,扎实开展贫困家庭技能培训26期1793人,选派4人入读市“就业扶贫专班”的电子商务和汽车维修专业。

转移就业脱贫行动。紧扣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坚持“送培训、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就业援助。一是搭建平台助就业。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先后在城区、西部、东部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累计有省内外企业433家参加招聘,提供岗位9350个,参加求职人数达11000余人,现场达成意向协议2038人。同时,采取区内乡镇流动式、城区市区协作式、相关部门联合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公益性岗位托底援就业。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在全区142个已脱贫、拟脱贫的贫困村开发5个以上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共计732名,兜底确保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至少有1人就业。三是畅通信息促就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网络,积极构建“互联网+就业”体系,构建新型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达州公共招聘网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快捷发布各类招聘信息452条。借助人力资源公司信息优势,广泛收集适合贫困对象就业的岗位信息,面向全区54个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发布,多渠道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

创业扶持脱贫行动。一是抓创业扶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城镇人员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干事创业,从要素保障、财政支持、融资信贷、创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返乡下乡创业者的服务、指导和培训力度,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开展创业培训12期364人,受理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申请2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8万元,鼓励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10人。二是抓载体建设。按照“就业扶贫示范村”评选和考核工作的要求,开展了就业扶贫示范村评选工作。出台了《2018年达川区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省级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载体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有效推进。

提升服务脱贫行动。在区乡两级人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设立“一站式”就业扶贫服务窗口,开展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为进一步摸清底数、精准施策,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重点推进了贫困劳动力实名制数据更新录入工作。一是业务培训明要求。区就业局对全区54个乡镇、街道的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数据动态录入管理业务培训,确保各乡镇录入数据准确全面、内容真实。二是出台文件促落实。由区人社局、区扶贫移民局联合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和贫困劳动力实名制录入工作的通知》,对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和贫困劳动力实名制录入工作进行规范推进。三是适时更新数据录入平台。将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就业情况等及时录入省就业信息系统动态管理,精准实施帮扶。

猜你喜欢

达川实名制贫困家庭
达州市达川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达川区退耕还林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对如何提高达川区造林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实名制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