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阆中:四抓四精 就业扶贫见成效

2018-03-31本刊通讯员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9期
关键词:阆中市阆中示范村

就业扶贫关乎民生,不仅是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阆中市就业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省人社厅下发的《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九条措施》,从阆中实际出发,将就业与扶贫共同推进、齐抓共举,抓住“一带一路”南渝合作机遇,把就业扶贫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采取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纵深推进精准扶贫。

摸清家底,抓实就业扶贫对象,精准发力有目标。市就业局采取措施,精准掌握就业扶贫对象现状情况。一是扶贫对象数据清。采取部门联动+互联网后台数据相结合模式,坚持登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完善“一库五名单”。二是扶贫对象管理细。开发建立全省首个县级“网上就业服务大厅”,采取线下+线上同步模式实时完善就业帮扶台账,实现“脱贫出、返贫进、逐年更新、动态管理”的管理模式。

制定规划,抓紧就业扶贫进度,精准推进有力度。以精准脱贫为总目标,立足阆中市情,分年度制定就业扶贫计划,明确年度就业扶贫任务。制定《进一步推进就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细化年度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实行按月考核通报。

多措并举,抓稳就业扶贫措施,精准施策有成效。一是搭建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将业务办理直接搭建在农村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实行“零距离”“一站式”系统化服务模式。二是开展培训工作“见缝插针”,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在农闲时节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建立了适合农村产业发展要求的“短平快”创业项目库,并持续跟踪帮扶;对难以转移就业、有种养殖等实用技术需求人员会同农口部门在田间地头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实地实时进行专业培训;对有意愿到工业园区就业人员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针对“等、靠、要”人员开展扶贫专班培训,开办农民夜校班,对症下药,从思想上挖穷根。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极端贫困劳动者就业,并进行岗位补贴。四是开拓转移就业渠道,以南渝合作契机,深化与江浙地区劳务合作,组织开展有意愿离土离乡贫困家庭劳动力输出。五是积极孵化扶持创业载体,激励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依托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型经济,鼓励有资金、有能力、有抱负的优秀农民企业家、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场地、技能、创业担保贷款、人员等支持,强化创业扶持力度。六是评选“爱心载体”,带动贫困劳动力积极就业。通过评选“就业扶贫爱心企业”“爱心车间”“就业扶贫爱心商会”“爱心培训机构”“爱心导师”等方式发挥示范典型作用。在全市建立了5个就业扶贫示范村,激励带动贫困人员就业创业。

创新思路,抓牢就业扶贫监管,精准管控有保障。制定《就业扶贫标准(示范)村考核测评表》,经络化各项就业扶贫政策管理落实,对就业扶贫工作进行动态监测。编制《就业扶贫工作推进表》,将就业扶贫项目分门别类反映在一张表上,对就业扶贫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对就业扶贫资金实行绩效管理,做到执行就业扶贫资金政策“不走样”,使用就业扶贫资金“不变通”,管理就业扶贫资金“不逾矩”。

近年来,阆中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降低,到2017年底已控制在3.75%内;公益性岗位开发托底安置日益完善,年均安置极贫人员600人,年均拨付岗位补贴200余万元;多元培训累计3152名贫困人员,参训率100%,合格率达85%以上,实现本土就业率70%以上;建立创业项目330多个,自主创业139人,发放创业贷款308万元,指导推荐的昌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麟获得“全省返乡创业明星”称号;年均送岗位下乡20余次,转移就业1.25万人;创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2个、南充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3个,“就业扶贫基地”3家、“就业扶贫爱心企业”2家、“就业扶贫车间”1个。

猜你喜欢

阆中市阆中示范村
阆中市:线上线下促就业 示范引领助创业
阆中市抓紧抓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桑大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阆中市:劳资专管员培训会召开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阆中印象——乡土历史资源开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