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实验室HSE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8-03-31王曦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

李 丽, 王曦跃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生物与医药研究所; b. 安全环保办,沈阳 110021)

0 引 言

企业实验室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台、是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骨干力量,是培养优秀应用型研发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场所。企业实验室研究内容以企业战略方向为导向,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动力,以培养优秀技术骨干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目前,随着国家和企业对科学研究部门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实验室研究课题、工作人员、仪器设备不断增多,各种安全隐患随之增多,时有实验室安全隐患事故见诸报端[1],后果发人深省,且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2011年新《职业病防治法》施行,2014年新《安全法》施行、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施行、2016年两高司法解释,入刑门槛降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企业实验室由于体制、发展迅速等原因,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资源匹配不合理、安全文化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企业实验室与工厂车间的业务、工作环境差别较大,工厂的安全管理模式不适用于企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主要侧重于基础研发及学生的培养工作,企业实验室主要面向生产,可以借鉴优秀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HSE管理经验[2-4],但没有照搬照抄的可能性,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HSE管理体系,现借鉴沈阳化工研究院国家沈阳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和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良好实践经验、杜邦等企业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结合“沈阳化工研究院生物与医药研究所”建立近7年来积累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介绍企业实验室在领导力建设、教育培训、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创新机制,目的是增强安全文化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 领导力建设

企业各级管理层安全领导力既是企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它决定了企业其他员工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5]。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本质,是安全领导力的缺乏。构建企业实验室HSE管理体系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安全领导力建设,让员工能“听到、看到、感受到”各层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 亲自示范。研究所各层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增加在HSE管理的投入时间,采用现场交流、短信、电话、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与员工交流,确保有效沟通,领导敢于向各种困难和挑战说不,如风险评估出通风设施风速不达标,整改资金数额巨大且在预算外,一把手积极沟通协调,宁可在财务考核方面扣分,也要保证通风设施的隐患整改进度,将实验室安全和员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2) 现场管控。各级领导加强对工作现场的管控能力,不走过场,切实深入工作现场,做到重点工作、特殊作业、重点评估、隐患检查与整改验收到现场,领导切身感受现场工作环境,员工的工作状态。研究所建立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各级领导按照规定频次,对属地范围进行突击安全检查,包括人员操作、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现场卫生环境、特种设备使用合规性、HSE设备实施工作状态、消防应急器材点检情况等,隐患问题落实到人,设定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一把手现场参与重点评估工作,现场确认评估隐患整改落实情况。此外,各级领导对HSE管理人员充分授权,并通过边工作边培训的方式,提高HSE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让HSE管理工作推得动、行得远、做得好。

(3) 践行“九带头”。研究所各级领导主动带头制定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带头授课、带头深入开展现场HSE检查、带头遵守HSE制度、带头解决HSE难题、带头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带头宣传HSE理念、带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带头进行HSE改革和创新。通过以上途径,层层带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保障HSE工作正常开展,逐步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

2 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HSE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深入、到位的教育培训可以预防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6-7]。研究所探索实践员工培训矩阵计划,综合分析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人员能力及性格特质,对员工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主要进行3种类型的培训。

(1) 各级领导培训工程。一把手带头对全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各级领导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特长上培训课,内容:安全理念、安全经验分享、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经验交流等。其中,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培训,必须由部门一把手带头授课,各级领导培训工程对构建员工HSE责任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工艺安全培训。邀请资深专家负责对相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具体包括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工艺方案设计、工艺优化选择、实验操作行为、实验室管理、工艺安全评估等。

(3) 其他HSE培训。由HSE工作组人员负责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公司及部门安全规章制度、HSE相关工作开展流程及要求,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维护及其他临时性培训。

3 提升HSE管理水平

(1) 完善基础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开展HSE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8]。近年来,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项目的类型、数量、人员、设备不断增多,此外,部分项目的开展经常涉及到工作场所的变动,原有的HSE管理体系,不能全面覆盖新的HSE管理范围,业务的变化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导致某些管理规定不再适合新形势下的管理,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降低。针对上述情况,需健全HSE管理网络图和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按照管理,每年年初确定HSE工作组成员,根据企业要求和自身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制定研究所HSE管理制度体系文件,如:“实验室准入制度”“设备设施检测维护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实验室废弃物分类管理制度”“化学药品存放管理制度”等14个规章制度。同时,设置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建立资金使用台账,保障专款专用。

(2) 风险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估是做好实验HSE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不辨识安全隐患,工作中,时刻应以“防胜于治”的理念开展工作,做好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对实现安全隐患事故零发生率的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

研究室每年组织全员开展HSE评估报告工作,系统辨识(具体研究项目除外)研究所硬件及软件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行动方案,限期完成隐患的治理与整改工作,对当下整改确实有困难的隐患,必须具有相关的临时隐患整改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

项目风险辨识评估管理是实验室HSE管理的薄弱环节,对具体的研究项目,由于实验过程经常调整优化,反应物质、反应条件及分析评价表征体系经常变动,故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安全管理方法,针对此种情况,研究所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编制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安全分析管理方法。在实验开始之前,及主要工艺、实验场所、操作人员发生变化时,按照研发过程管理方法,分别从原材料和产品、生物材料、气体、噪音、环保排放等20个要素、每个要素4个等级,进行分析评估。根据评估等级,确定参评人员,项目通过参评专家组评审后,才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实验工作。

通过对研究所软件条件、硬件条件、项目研发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估,最大限度发现并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属地管理。针对研究所部分区域、设备设施、药品试剂管理较为混乱,人员责任不明,部分公共区域存在“三不管”等现象,提出属地管理制度,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员工在思想上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转变,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研究所所有员工,根据岗位特点,划分属地范围,落实属地职责,实现“一岗双责”,并制作、悬挂属地管理卡,规定属地管理职责,实现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4) 应急管理。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消灭初期紧急隐患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员工应当具备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逃生、应急救援能力,这是对社会、企业、员工及其家庭负责任的表现。研究所从建立之初开始,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应急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要求,在工作场所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二氧化碳、干粉、水基灭火器、灭火毯等灭火器材,配备消火栓、楼层洗眼器与喷淋装置、三级报警联动系统等设备设施,配备钢制应急柜、应急药品、应急梯子、担架、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物品,并指派专人,定期对上述消防、应急物品和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点检和维护,保障消防、应急物品及设备设施随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制定和完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研究所每年外聘或邀请内部专家,对全员进行消防、应急器材的使用、救援知识、紧急情况处理方法等培训,并模拟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进行室内演练、灭火器材使用等室外演练和桌面演练,通过一系列培训和演练工作的开展,员工应急处置意识逐步提高。

(5) 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的选型、使用、正确穿戴培训,应急报警装置及检测装置的配备、应急物品的配备和有效使用,职业病的预防及体检管理等方面。做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对预防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安全事故对人员的伤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9-10]。研究所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的健康体检服务,同时每年请专业机构或具备相关资质的医院为全体员工进行体检。根据风险评估报告,配备如一氧化碳气体检测器、短信报警器、烟感报警等装置,并注意确保洗眼器、喷淋器、通风橱、落地通风柜等防护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开展职业健康防护用品专项研究,如手套、防护服的选型和使用,为员工配备合规的各种类型的手套、防护眼镜、实验服等,并聘请安全防护、应急救援、职业健康、中医等专家进行培训、讲座,制作并悬挂以安全防护用品、药品危害及使用注意事项为主题的宣传板,提升员工职业健康意识。

(6) 药品试剂管理。针对实验室药品使用、保存现状存在的问题,如部分试剂存在重复购买、一次采用远超使用量、过期试剂处理不及时、可相互反应的试剂存放距离过近等现象,建立“实验室药品试剂管理体系”,制定“药品试剂管理规定”,规范药品试剂MSDS的管理、存放、使用、购买、过期试剂处置方案等,要求员工掌握属地内试剂的种类、量、应急处置方法等,为实验室配备防爆冰箱、普通冰箱、超低温冰箱、防爆柜等设施。建立药品试剂共享平台,实现研究所内部试剂共享,提高试剂利用率,达到降本增效效果。

(7) 垃圾分类管理。正确处理实验室“三废”,以确保实验室安全、环境卫生[11-15]。实验室研究课题涉及专业方向较多,如生物、化学、环境、土壤研究等,产生的“三废”种类多、总量大,处理不当,存在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等安全隐患,严重的可能发生反应产生火灾、爆炸等隐患,后果不堪设想。研究所设立“垃圾分类与处理”专项研究课题,组织全员参与,员工根据学科背景和经历,提出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案,经讨论、试行,最终形成《实验室废弃物分类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医药、化学、生物等专业方向“三废”处理,保障实验室废弃物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置,预防因为实验室废弃物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并督促员工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尽量采用无毒、低毒的原材料,在满足实验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体系进行研究实验。实验室“三废”按照生物和化学实验室废弃物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细分处理。对于个别项目产生的特殊垃圾,由实验室专家出具处理方案,将实验废弃物自行处理成普通废弃物,或转化为被委托单位可处理的物质后,再统一交与被委托单位处理。

(8) 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管理混乱会造成扎堆使用、无人维护、违规操作、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重现性以及各项目研发进度[16]。研究所梳理所有设备、确定落实责任人,指定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编写SOP(标准操作规程),并指定培训讲师,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设备。使用人在使用前,填写“仪器设备使用预约单”,进行申请预约,设备负责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时间,设备使用更科学、合理,研究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为了提高大型、贵重设备的使用频率,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研发成本的目的,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建立以来,大型、贵重设备的利用率大幅增加,研发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9) 体系文件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的核心是对MSDS及SOP的管理,二者是研究所自创风险评估体系的核心组成文件。

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要求选用权威来源的MSDS(如国家重点监管的74种危险化学品名录),或从原材料生产厂家处获取。研究室所有物质,建立MSDS档案。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操作规程。分别仪器设备操作SOP、基础标准操作SOP以及项目风险评估后形成的工艺SOP,SOP的编制、使用、管理等要经过相应的培训。

由HSE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管理规范、归档管理MSDS、SOP等体系文件。

(10) 奖惩制度。制定HSE管理奖惩制度,将个人和集体的HSE表现直接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17-18],对待违章采取绝对“0”容忍的态度,对待违章人员,直接扣除绩效考核成绩,表现优秀个人、团体,优先推荐评优评先。

4 结 语

HSE管理体系以“尊重生命、尊重科学”,安全隐患事故“防胜于治”的理念开展工作,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加强领导力建设为前提,以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措施为抓手,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HSE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目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绩,研究所内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本工作经实践探索形成的企业实验室HSE安全管理体系,涵盖有益的安全管理方案及具体的行动指南,供我国企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2]刘浴辉,向东,陈少才.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81-185.

[3]张亚丽,牟善军,王秀香.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4):165-170.

[4]易灿南,胡鸿,吴超,等.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与杜邦安全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4):110-116.

[5]杜学胜,王恩元,凌利,等.企业安全领导力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2):130-136.

[6]杨振宏,潘成林,惠雄鹏.国内外企业安全培训调查及模式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5):61-66.

[7]刘笑天,刘勇,高昆.建立现代培训理念对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J].煤矿安全,2014,45(3):220-223.

[8]耿明华,孙尔康,应安明,等.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78-282.

[9]杨玲,高扬,徐金荣.实验室安全防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1-274.

[10]牛亮.预防为主加强内控-浅谈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6-197,224.

[11]李广艳.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8-282.

[12]李国利,胡艳玲,李小山,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5,18(4):197-199.

[13]张明,穆建平,范卓华.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化学化学,2016,31(9):51-55.

[14]刘静,严军林.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及实施细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9):285-288.

[15]邓吉平,李羽让,李勤华,等.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83-286.

[16]叶晓宪,谢莺燕,邱灼雄,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创新平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9):285-288.

[17]王秀香,施红勋,牟善军,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HSE管理绩效评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98-103.

[18]陈全,温贺,陈波.HSE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123-128.

[19]李志勇,毕明皓,李俊荣.企业安全文化与HSE管理体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学报,2003,13(1):6-12.

[20]丁浩,张星臣.石油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学报,2004,14(10):55-58.

[21]刘景凯.基于管理实践的HSE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2):99-102.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