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途径探究

2018-03-29王新叶吴以立

山东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

王新叶 吴以立

摘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生机活力的保持和影响力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面临两个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多的话语体系,为什么从西方传来的声音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改革开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多的话语体系,为什么很多国人没有话语体系的意识,甚至连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都说不出来?原因主要有:首先,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清晰;其次,概念的原创力不够,解释力不足;再者,国人尤其是当代青年及基层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失。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解决:一是在“新常态”下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二是立足中国实际,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融通力;三是在当代青年和基层党员中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生机活力的保持和影响力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需要思想的支撑,变革和进步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学说,承认事实的存在,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实践作为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出不同的话语体系,从而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时代和民族特色。卢国琪梳理与归纳出十大话语体系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话语体系、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话语体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话语体系、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话语体系、“三个世界”理论的話语体系、“两次飞跃”论的话语体系、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话语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话语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话语体系、科学发展观的话语体系。

我们不禁要想这样两个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多的话语体系,为什么从西方传来的声音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改革开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多的话语体系,为什么很多国人没有话语体系的意识,甚至连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都说不出来?

首先,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清晰。不得不说现有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流于对问题的描述或者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对政策的解释与论证,甚至马克思经典著作都没看,很多情况没有实际聚焦的情况下,文章已经写出了,导致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缺乏事实的根据,研究的道路变窄、变封闭。

其次,概念的原创力不够,解释力不足。当前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很多内生概念不多,很多从西方理论体系中进口概念,照搬照抄一些概念,在引进概念时不加研究和探讨,未加甄别嫁接过来解决中国问题。加之,国外刻意回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使我们在国内大讲特讲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丝毫没有增加。

再者,国人尤其是当代青年及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失。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薄弱。在占有绝大多数青年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薄弱的现象,在大学的几门公共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成绩总低于其它公共课的成绩,很多青年为了考试而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更为了考试,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生吞活剥,不加消化。没有认真的读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不用说建立马克思主义看待和分析问题的世界观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相当一部分青年关心国家的发展,却不熟悉党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甚至从小到大一次《新闻联播》都没有看过。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牢固,很多青年是吃着洋快餐看着美剧长大的,他们的意识中没有马克思主义,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很多青年入党不知道共产党员的宗旨是什么,更加不了解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前赴后继用生命和自由换来的。相当一部分青年国家荣誉感不强,国家使命感缺乏,爱慕虚荣,一昧地追求物质享受。另外,很多公务员、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薄弱,尤其是基层的公务员和党员干部,由于接触群体的特殊性及视野的固定性,很多基层公务员和党员干部觉得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离自己很远,马克思主义离自己也很远。更不用说向老百姓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任重而道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新常态”下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目前全球发展出现了“新常态”,全球经济低水平波动,宏观经济出现差异,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的治理出现了真空。在这种“新常态”下,全球的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各国又在新一轮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这无疑为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打开了世界的窗户,新的发展理念进来了,但是苍蝇、蚊子也进来了。但是我们相信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的,从而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谨防资本主义国家在思想领域“不战而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很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条道路虽然艰辛,但我们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将这条道路越走越宽,说好自己的话,打造好自己的话语体系是必经之路,打造和创新一批批鲜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融通力。

理论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学说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实际,体系中的很多概念应该由我们根据实践来界定其内涵、边界、规范及适用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每次推进都不是按照过去的概念,沿着既定的轨迹运行的,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只有立足中国的实际,不断的创新概念,依据新的概念框架对发生的问题予以分析,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不同的话语体系是承载着不同的思想理念的,更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当前,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系列理论亟待发展,迫切需要大众的认可和国际的传播,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冲破当前壁垒的关键。突破话语的自闭状态,在国际对话中掌握主动权,传播中国好声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融合力,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广通俗度广、对话度高与逻辑性强的话语表达,学会用世界语言和通俗语言来讲述好中国故事。

三、在当代青年和基层党员中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1.运用“两种手段”在当代青年中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首先,改进对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青年大学生学制生涯中的必修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时和学分。同时加强宣传,开展一系列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将活动的前三名加以保研系列加分等。多引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籍,设专门的阅读处等。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的同时,改进授课方式,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授课语言向学生宣教,善于帮助学生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其次,增强当代青年对西方文化的抵抗力。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在大学中遇到了很多不期而来的西方理论,他们困于选择,贫于鉴别,因此,学校必须给出清晰的指引,在课程设置上合理搭配,帮助大学生鉴别西方的伪学问,伪科学,增强当代青年对西方文化的抵制力。同时,相关机构对西方的文化产品要严格把关,加强网络监督,对于恶意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谣言等,一经发现立刻处理,防止谣言的扩大化。

2. 运用“两种模式”在基层党员中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首先,开启“学习模式”,在基层党员中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去年,在来淮安市委党校学习的基层党员干部中,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党员干部没有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问一个没有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人,如何能够理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更如何宣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因此,要加大基层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并要求认真做好笔记,列入基层党员干部日常的工作任务,利用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平台,加大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增加培训的批次,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加重学分并作为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

其次,开启“群众模式”,在基层党员中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同志很多场合的讲话 “很有新意”,而这个“新意”就新在讲话贴近大家的生活,有亲切感,贴近人心,是用群众的语言讲到了群众的心里。在基层党员中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须开启“群众模式”,切切实实的走进群众宣传这种话语体系,尤其是要运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运用群众看得懂的方式去宣传。这样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才会真正扎根人民群众,开出绚烂的花朵。

(作者单位:1.淮安市委党校,江苏 淮安 223000;2.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