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8-03-27刘姗姗

求知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有效途径

刘姗姗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资助育人;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党和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不仅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高校贫困生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复杂,如何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学生育人功能中的作用

1.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诚信法律意识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而高校对于贫困生资格的认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在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困难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理解也不一样,这就考量着学生的诚信度。学校方面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向学生详细解读国家资助工作政策及相关法律责任,在学生中不断开展诚信教育,与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还款承诺书,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等。由此可见,资助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2.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助于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学校里特殊的群体,他们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随着国家、社会、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在经济上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经济原因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资助工作彰显着人文关怀,其核心就是对人的关爱,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和志愿活动,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疏通贫困生因为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障碍。

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最能体现国家、社会、学校对于大学生个体的人文关照。感恩意识不仅是简单的知恩图报,更蕴含着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意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境界。在整个资助工作中要教育学生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投入,在实践活动中,能组织感恩教育活动,营造知恩、感恩、报恩的教育氛围,使贫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养成自觉的感恩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感恩心理的养成与发展。

4.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必要途径。目前资助工作中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许多社会、个人的资助项目要求受资助的学生参与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等,这些资助项目为学生接触了解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教育平台。学生在实践服务锻炼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意识,开阔眼界,了解社会,积累为人处世的经验。

三、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已建立起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配合其他资助体系的“奖、助、贷、补、勤、减”的多元资助体系。但随着高校贫困生现象的衍生和发展,学生资助工作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到位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高校对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到位,主要停留在物质资助上,资助育人功效不明显。其具体表现是仅仅注重资助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而忽视了后续育人工作,缺乏对学生自身能力如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帮助,在精神层面上没有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引导教育。另外,在资助工作年度考核中,考核内容也没有涉及育人的后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及获得的成果等。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还不完善

貧困生认定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工作,贫困生认定结果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奖助学金评审的公平公正性。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贫困生认定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认定标准不太合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也不尽相同。学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用统一标准认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缺乏合理性。第二,认定程序欠规范。生源地出具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主要依据,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虚报”和“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3.勤工助学岗位较难满足需求

第一,岗位较少。高校勤工助学基金金额有限,而高校只能根据现有的勤工助学基金确定勤工助学岗位,所以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相对较少。第二,岗位专业性不强且层次较低。目前,高校提供给贫困生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是一些重复性劳动,如图书馆整理书籍、清洁卫生、部分部门的助理等。第三,安全隐患大。高校提供给贫困生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有限,大量贫困生不得不到社会上寻求勤工助学岗位。由于学校无法对校外勤工助学进行统一管理,再加上贫困生年龄小、阅历浅,安全隐患较大,学生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4.贫困生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方面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贫困生的“精神帮扶”做得不够好,贫困生中出现了诚信缺失、感恩意识淡薄、责任感弱化的现象。另外,高校对贫困生的培养着重于学业方面,忽略了对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疏导,缺乏对贫困生身心特点的专门研究和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也就难以及时准确地对贫困生做出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纠正。

四、有效发挥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的途径

高校应充分挖掘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育人功能,让资助过程与育人过程紧密结合,不断彰显资助体系的育人合力。

1.加大对贫困生的精神帮扶深化育人功能

贫困生资助制度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重要部分,要克服助学金单纯的“扶贫”性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要让贫困生参与到校内助学金评比、发放等政策制度的研究制订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体现其主体价值。另外,在提升辅导员育人工作能力方面,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搭建辅导员学习平台,促进将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运用于工作; 二是构建辅导员交流平台,促进互帮互学,推广育人成果; 三是搭建辅导平台,仿效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传、帮、带”工作模式,增强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能力。

2.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助评审的公平、公正,高校要根据国家和省级认定标准和学校要求制订实施细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贫困生认定。高校贫困生认定普遍采用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认定两种方式。各高校应把生源地认定和学校认定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包括个人申请、生源地证明、资格审查、班级评议、公示建档、动态调整等环节在内的系统认定程序,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完善数据跟踪与动态管理,使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规范与透明并存。

3.完善勤工助学管理体系

“助学是手段,成长是目标。”高校要着力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是贫困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力量之源。勤工助学可以将所从事的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自立素质提高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各高校可在保持原有的勤工俭学岗位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主动争取社会资源,探索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化运作,为广大贫困生提供更多更好地锻炼提升机会;加强与当地校企合作单位联系,实行对口勤工俭学,将学生学习专业与助学岗位联系起来,既能解决学生助学岗位少、层次低、助学渠道窄等问题,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大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力度

针对当前受助生心理实际情况,高校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是学校应牢牢把握“奖、助、贷、补、勤、减”资助工作体系不放松,从根本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在资助过程中,关注贫困生的人格特点和心理成长,既扶贫又扶志; 三是高校应对受助生能力进行资助,主要表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教育两方面;四是通过成立大学生诚信自律社团,通过社团建设来推进诚信感恩教育的发展。

五、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以國家资助为主,学校、社会资助为辅的学生资助模式,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只是对贫困学生经济上的直接资助,更蕴含着丰富的助学功能和育人功能,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有效途径的研究,加大对受助生的后续教育工作力度,强调引导教育,培养受助生健全人格。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邓子龙,程  芳,甘  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5(1):154-156.

[2]费  萍.试论辅导员贫困生资助育人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33-135.

[3]卢红振,卢晓蕊,秦素玲,等.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心理育人功能研究[J].智富时代,2016(1):261.

[4]周海英,邱伟青,张  智,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刊),2009(8).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有效途径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