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018-03-25柴占红

音乐传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河南省笔者

■柴占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451191)

自1993年沈阳音乐学院设立通俗演唱专业算起,国内艺术院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相继成立与流行音乐相关的系科的潮流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这股潮流,对全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内容囊括了高校流行音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教材建设、艺术实践、科研创作等方面。可以看出,针对这个比较新的事物,许多相关人士都在尝试构建一个更加科学、规范、独立的流行音乐教育体系。

与全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迅猛的发展势头相比,河南省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和发展还是略有滞后的。对河南省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现状与问题的研究,根据笔者自己在“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搜索的结果,只有一篇专题研究文章(2016年9月6日程爽在《教育》杂志发表的《基于对河南高职院校流行音乐教育思考》①原文标题很可能确实如此。查“中国知网”并未找到此文,而根据“百度学术”提供的索引,可找到“维普网”所记录的这个标题。按“维普网”的记录,此文发表于《教育》2016年9月号第6卷,第69页。——本刊编者注,其余结果大部分为流行音乐专业学科内部的专题研究。由此可见,针对河南省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也拟在此领域给出一管之见。

为进一步理清河南省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发展现状,笔者对河南省内已知开设有流行音乐专业的24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包括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学生,从而取得了一批第一手资料。笔者的主要考察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教学的硬件设备,即符合流行演唱需求的话筒、音响等,还有电声乐队、排练演出场地等;二是“软件”,即流行音乐中演唱、演奏、理论三类课程的开设情况。同时,笔者也在与调研对象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征求了他们对当前河南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本次的成果能对已经开设或者即将开设该类专业的高校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表格显示的是笔者收集到的一批定量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将当前河南省高校开设流行音乐专业的现状的一些特点梳理如下表。

从第四列来看,24所高校共有17名专职的流行演唱教师以及16名兼职的流行演唱教师,总数为33名,平均每校1.3名。这个数字依然偏低,反映出河南各高校的流行演唱教学还没有普遍脱离“单兵作战”模式。一位教师独自挑起担子,从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不够完备的,而且似乎更谈不上专业的学科建设,毕竟一位老师的精力通常只能上好一两门课程。更应该注意的是,从表中数据看,不少学校完全没有专职的这类教师,这说明河南省高校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师分布也不均匀。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兼职的教师多,说明很多院校为了满足流行音乐演唱方面的教学需求,专门到校外聘人,而这也说明了河南省的相关人才目前比较匮乏,需求较为旺盛。

表格 笔者收集到的河南省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学条件、人数信息(仅供参考)

第五列显示,有7所高校的流行音乐演唱课程由本来负责教授美声、民族唱法的教师兼任,占总体的三成。作为当前河南省高校流行演唱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做法其实在学术界有一些争议,有人质疑它属于“不专业”的现象,是学校为填补教学资源缺口而出的“下策”。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要求学习流行演唱的同学越来越多,但由于河南现有的高校声乐教师仍然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教师为主,满足不了这一教学需求,很多学校只能采取回避或“设门槛”的办法去缓解问题,即对要求改学流行演唱的学生采取不鼓励、不支持、不宣传或者不允许的态度。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让美声、民族专业的演唱教师来教流行演唱课的做法也是一种变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的问题,至于这种法的利与弊孰轻孰重,还有待今后实践中继续探讨。

第六列的流行器乐教师人数最终合计为专职11名、兼职2名,所涉学院有4所,即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中州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黄河科技学院。这里,首先可以看到流行器乐师资的总量少,所涉及学生也少,说明当前河南高校流行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也不够平衡。我们知道,流行音乐教学至少包含四大方面内容,即声乐和器乐技巧课程、流行音乐理论课程、流行舞蹈课程、录音与电脑音乐制作相关课程。在奏唱方面,重演唱而轻演奏的教学无疑是不够理想的。根据当前流行音乐领域的实际工作需求看,流行音乐人至少要熟悉一两样流行乐器,不然职业生涯很容易遇到瓶颈。所以说,仅13名流行器乐老师和4个学院开设相关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也反映出河南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整体上还处在继续完善基本配置的阶段。

第七列体现的情况是,流行音乐理论教师只有2所学校拥有,即河南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虽然这2名理论教师均有博士学位、实力强劲,亦在学界有相当的影响力①王思琦老师2017年入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艺术学排行榜》,是河南省当年进入该榜的唯一学者;张燚老师主持有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文化创意经济时代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研究”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同时,在他们的带领下,新一代的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流行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与院校数量24个相比,显然是严重匮乏的。笔者认为,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只能浮于表面,是缺少深度的,不利于建立长期的声誉。在郑州大学兼职的张建勋老师在接受笔者访问时,特别强调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他表示:理论课程要加强,不只是为了完善学科内涵,更是因为高校流行音乐在发展前期必须加强这方面内容,毕竟只有加强理论教学才能为师生拓宽眼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有见识、明思辨,更好地找到终身学习的方向和自我完善的方法。②发言内容系笔者记录,未经受访者逐字核实。

第八列显示,24所院校共有602位流行音乐演唱学生,以及20位流行器乐学生。笔者估计,这个数据基本上代表了河南省当前流行音乐专业在校学生的总规模,上下浮动不超过50人。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个规模是受到控制的。如前文提到的,许多教师对笔者表示,现在想学流行演唱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学校因为工作量和教学资源的问题,每年都要谢绝一批学生转专业。此外甚至还有学生明确告诉笔者,如果学院允许他们转学流行音乐,可能他们一整个宿舍的人都会要求转。应该说,这些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90后”乃至“00后”,对流行音乐的学习热情是毋庸置疑的。如何顺应这种趋势,对这种学习要求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使选择音乐类专业的青年学子能够正确地运用流行音乐技能为社会文化建设服务,显然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演唱和演奏呈现出的“602比20”这个悬殊态势,也与前述的流行器乐师资相对匮乏形成了呼应,再次说明河南省的高等流行音乐教育还处在草创阶段。为了保证其发展“有后劲”,现在开始就要加强规划和引导。

第九列和第十列显示,24所院校共有专业流行音乐琴房30间,电子乐队排练场所10处,这个数量也显得不太够。或许这也说明有些学校对流行音乐教学需求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或者重视程度不够,由此投入不足。流行音乐属于现代的音乐形态,不可能只凭一台钢琴解决问题。若要办出高品质的流行音乐教育,话筒、音箱、调音台、电脑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表格中的24所学校,只有7所为流行音乐教师配备了必要的硬件,这是亟须我们反思的。学生考入高等学校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就理应享受到有助于他们建立专业的思维认知的学习环境。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的品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发力。

排练场所的问题也一样。总计10处本来已不算多了,而它们还集中在仅5所院校里,这反映了当前流行音乐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某种薄弱。我们说,没有乐队经历的流行音乐人恐怕不是一个完整的流行音乐人。乐队是流行音乐最好的学习“熔炉”,所以也应该是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基本场地保障,这种活动就很难持续下去,也将不利于学校流行音乐学科的发展。

第十一至十四列反映的是录音棚、MIDI教室建设情况以及二者的教师配备情况。令人欣慰的是,这四栏的数据是比较好的,说明大部分学校都意识到了当前音乐技术领域的发展变化,即任何音乐形式的输出都可以完全实现电子化,录音棚和MIDI音乐教室由此也已成为当前音乐专业的“标配”,其操作也已经是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基本技能。不过,我们还是发现不少学校在此有缺项,甚至有6所学校两项全无。对流行演唱来说,必须要求学生“唱得了录音棚,撑得住现场”,所以录音课程对学生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听到很多受访者说,录音棚的利用率不高,通常只是在有演出时或者接受评估检查时使用。若此情况属实,那么是相当可惜的,应考虑从制度上加以引导。

在经过详细的纵列分析之后,还有必要横向来看一下。笔者把24所学校分为三类,即具有音乐类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公立“二本”院校、私立院校。综合来看,河南省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跟学院的性质、层次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个表格的数据中,相对不错的有河南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丘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三种院校都有。其中,河南大学偏向于研究生层次的教学,并偏重理论研究,其他几所学校偏向于实践教学。另外的院校,则大部分处于起步不久或者暂时遇到瓶颈的状态。

综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第一是“意识上转变”,即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势利导推进音乐文化发展,抢占教育市场“制高点”。我们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以更专业的战略和手法开展流行音乐教育。

第二是“制度上加强”,即积极主动做出变革,加强流行音乐方面的高等教育人才的引进,并补强教学管理、硬件配备等,为学科建设提供意识引导和制度保障。当然,如果能将流行音乐类专业和课程的发展状况列入音乐类的办学检查评估项目中,则是最为强有力的引导。

第三是“工作上支持”,这包括一些具体内容。比如,应多为教师提供流行音乐的培训进修机会,因为教师是专业发展进步的直接引路人。又如,对很多教师意见比较大的高校流行演唱学生考试使用话筒问题,以及评委中应有流行音乐教师打分的建议,也应酌情考虑。

笔者通过本次研究,感觉到河南省的高校在流行音乐教育方面还有很多滞后之处,并且省内发展也很不均衡。当然,大胆迈出第一步的这些学校都是值得赞赏的,他们有决心、有勇气,同时也遇到不少挑战,还在摸索。另外,相信还有许多学校在等待、观望。所以,我们在这个话题上的学习、调查、研讨、改进不能停止。我们既然已经出发,就不怕风雨兼程。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河南省笔者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