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自控能力的研究

2018-03-22杭冬梅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自控学习培养

杭冬梅

摘要:教师应该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积极心态的形成,传递合理的信念,帮助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收获成功与幸福。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个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更方便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新信息新知识,但科技在提升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游戏成瘾、碎片化信息等负面影响,要有效适应社会变化、抵抗不良诱惑,就需要个体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过程;自控;研究

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与个人发展的共同要求,教师应该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积极心态的形成,传递合理的信念,帮助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收获成功与幸福。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神经系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业成就。综合自我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把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概括为四个方面:性格、心态、信念和习惯。

一、特质

在自我控制的双系统模型中,特质自我调节变量包括个体特质自我控制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不同个体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存在差异。有的个体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控制,而对另一些个体而言,自我控制可能就会很难实现。教师应该理解不同学生在特质自我调节变量上的差异,从状态自我调节变量入手,通过适当的训练增加学生的自我调节资源,并实现自我控制资源最大程度的应用。例如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能力,逐渐加大难度,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制订合理的计划,在大脑最兴奋时做最重要、最难的事情,而不要用琐碎的小事消耗自控资源。

二、心态

当今社会是一个容易让人心态贫穷的时代,心态贫穷是个体感觉时间紧迫而要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完成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者提出资源的稀少会诱发个体更强烈的关注,而且还可能导致个体聚焦于具体问题,忽视其他未来的陷阱或可用资源,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心态贫穷的个体觉知到自己资源的缺乏,于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玩手机、看视频,希望能放松娱乐自己。然而,电子产品的使用是一种大脑低负荷运作并持续消耗能量的慢性疲劳过程,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个体会出现对信息不敏感的现象,比如“迷走族”(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的群体),他们可能会错过公交、地铁坐反方向,因为他们对信息的敏感性降低了。而且,这还会引起拖延,比如我们认为“先玩一会儿游戏放松一下,一会儿就会有精神写作业”,其实玩游戏的过程就在消耗着大脑的能量,大脑因为疲惫会提出“拖延”的信号,于是我们把原有的计划一拖再拖,明日复明日。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已慢慢失去对大脑的控制。教师应该意识到心态贫穷的危害,关注学生的拖延行为,明确任务的时间限制,同时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限制学生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等损耗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的睡眠与营养供应,尽量避免慢性自我损耗的发生。

积极情绪有助于激活个体的自我控制能量,进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Tice等人的研究表明当被试在完成一项自我损耗的任务后得到了意外的礼物或者观看了喜剧片,他的损耗程度会有所降低。因此,教师可以寓教于乐,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并时常鼓励学生,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学生适度的奖赏,适时满足学生的小欲望,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念

关于信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裂脑人”实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临床上发现切断患者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可以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病情,这类被切断胼胝体的人被称为“裂脑人”。由于患者传递左右脑信息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左右脑不能共同传递信息,他们左眼接收的信息只能传递到负责语言理解和语言思维加工的左脑,右眼接收的信息只能传递到负责情绪、情感加工的右脑。

对于学习而言,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经历的生活体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们传递不同的信念。教师常用“梅花香自苦寒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但这种激励却让学生的大脑产生“学习很痛苦,需要咬牙堅持”的解释,传递了一种“学习约等于痛苦”的信念,于是在学习时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情愿的畏难情绪而反感学习。尽管学习的过程会有痛苦与挫折,但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产生“学习也可以很快乐”的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条件较差的家庭会告诉孩子“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以学习为跳板,只为有朝一日可以功成名就。然而这种“学习相当于跳板”的信念却使学习变得功利,原本的内部动机外化而被削弱,于是学生不再为了本身的兴趣而学习,当遇到挫折或无人监督时更难坚持自我控制。所以教育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发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一味强调为了什么而学,功利的教育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四、习惯

有研究者以打高尔夫球的高手和初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核磁扫描机检测他们在电脑上进行高尔夫游戏时大脑被激活的脑区。结果表明,相较于初学者,经历多次训练的高手更能精准定位,在游戏过程中仅运动区域被激活,而其他区域则安安静静;初学者由于未掌握要领,对击球动作尚未形成习惯,在游戏时大脑多个区域被激活,四处放电,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未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性程序,坚持自习的过程会刺激他们大脑多个脑区,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专注于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好习惯可以让人轻松应对生活中琐碎的问题,这样个体才可以释放更多能量,将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潜能的开发就需要把非创造性的工作放进潜意识去处理,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习惯具有巨大的力量,但行为习惯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理解习惯建立的过程,在学生建立习惯的初始阶段监督学生行为的实施;当学生行为发生较大波动时应接纳学生行为的反复,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当学生可能需要较大意志努力才能坚持好的学习行为时,应适度给予强化,让学生体会到努力会有回报。

参考文献:

[1]王利刚,陶婷等.不良生活习惯改变过程中时间观念和意志努力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 25):456-461

猜你喜欢

自控学习培养
哲理漫画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