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邑侨乡文化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开平碉楼为例

2018-03-21方景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楼开平侨乡

方景荣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设计的本质是展现特色,缺乏特色的设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五邑侨乡文化是当地居民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等局限性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的提炼与总和,具有专属性和可识别性[1]41-44。五邑侨乡文化的这些特性是当下本土化设计理念所追求与依赖的根本,从地域文化到本土化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作为一种手段,实现了地域文化到设计符号的转化。设计符号一旦建立,则有约定性、认知性、传授性和可识别性等特点[2]76-78,预示着泛化的文化概念被成功转换成具有该文化特性的可识别的设计语言,可直接用于本土化设计。

一、五邑侨乡文化与视觉符号

五邑地区是指由广东省江门市所管辖的开平、恩平、鹤山、台山和新会5个区县市。经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土著民族越族便开始在五邑这片地区生活[3]24-34。在漫长的岁月中,从最初的南越土著,到珠玑移民,客家人的迁入,瑶族人的混居,移民及移民回流,多种文化融合发展,最终汇聚成了独特的五邑侨乡文化。

人们对于五邑侨乡文化视觉符号的感知,是认识五邑侨乡文化的第一步。视觉符号是符号中的一种,根据索绪尔符号学可知,五邑侨乡文化视觉符号应包括有形的视觉符号系统(图像)和无形的精神符号系统(意义)两部分内容。根据五邑侨乡文化视觉符号的属性特征,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视觉符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符号两大类,其中,物质文化遗产视觉符号类别包括:景点类、民俗类和特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符号类别包括历史类、人物类和自然类,见表1。

表1 五邑侨乡文化视觉符号的类别划分

五邑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城市,是中西文化融合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其中以开平碉楼建筑群视觉符号尤为代表,它是融中西艺术、居住与防御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不仅具有极高艺术审美和实用价值,还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按使用功能来分,开平碉楼可分为更楼、众楼和居楼三种类型。更楼由村集资或家族出资而建,主要起到预警作用,如南楼;众楼是由众人集资而建,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如天禄楼;居楼是由富裕家庭独资建造,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如瑞龙楼。

二、五邑侨乡文化视觉符号提炼

在设计实践中,视觉符号是产品设计的外观展现和视觉体验,也是设计师为实现产品设计而完成的一种结果[4]172-174。视觉符号是观众获取产品的直观信息源,提取视觉符号是成功实现五邑侨乡文化在具体设计中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视觉符号的记忆往往具有片段性、误差性和完整性[5]70-74。片段性和误差性是指人们在对物体形象认知的过程中,通常会以其最简洁、有特点的造型作为该对象整体造型的记忆符号。完整性更偏向于将物体的造型、色彩及材质等特征进行共同记忆,在某种诱因刺激下,如局部造型、单一轮廓线等视觉符号,都能唤醒人们对该物体所有特征的回忆。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只需提取并转化少量有效的视觉符号,就可以有效刺激人们的记忆行为。

(一)视觉符号的直接使用

视觉符号的直接使用是创造符号时最直观和最简洁的方法,指的是将现实中的具象视觉图像以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转移到另一个产品上。它包括整体视觉符号与局部视觉符号的直接使用,这种视觉符号与原物体有着直接的映射关系。以李羡棠先生的《开平侨乡文化丛书——南楼七烈士》书中所描述的五邑红色基地——南楼为例,借鉴尹金海等的轮廓线提取、分割比例提取方法提取视觉符号[6]33-37,见表2。

表2 南楼视觉符号的直接使用

轮廓线提取:以物体的整体特征为基础,提取其外部轮廓线。根据南楼的主要细节特征分布,用线条的方式勾勒出基本的轮廓形态。

分割比例提取:以具体的数理关系表示物体的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南楼高19 m,共7层,下5层为楼身,第6层为楼肩,第7层为楼顶。整体的比例关系可表示为a∶a∶5a,其中,楼肩和楼顶各占一部分,楼身占5部分。

(二)视觉符号的抽象利用

视觉符号的抽象利用指的是对物体的整体形象进行抽象和简化,以视觉外轮廓或者简化形体的形式描述物体。这种形式的视觉形象和物体有着间接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隐喻性,能够传达一定的文化内涵。几何构成式抽象:通过对“本象”的轮廓、构成元素和结构等进行简化,还原成最初的圆形、方形等几何形态,形成一种“神似而形不似”的特点,突破 “本象”形态的束缚。

解构提取式抽象 通过对传统特征进行解构,以单元或局部为基础,去除多余的、不可靠的形式,保留异于常态的片段化细部,并对其进行趣味性的演绎。

对于建筑抽象视觉符号的提取,可采用几何构成式抽象和解构提取式抽象两种方法对现存于开平市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天禄楼进行抽象视觉符号提取,见表3。

表3 天禄楼视觉符号的抽象利用

(三)视觉符号的夸张重组

视觉符号的夸张重构是以直接视觉符号和抽象视觉符号为基础,通过夸张变形、重复排列和自由组合等方式对视觉符号进行处理,演变出新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脱离了惯性的视觉感知,具有深层的暗示性和隐喻性。 单元的夸张重组:通过改变单元的比例关系或对单元进行重复排列,形成新的视觉符号。多单元的夸张重组:选取形或意义上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两个或以上单元,通过视觉上的延续或者意义上的呼应,对单元进行解构与重构,演绎出新的视觉符号。

以拥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为例,以单元的夸张变形、重复排列和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等组合方式创建出新的视觉符号,见表4。

表4 瑞石楼视觉符号的夸张重组

另外,在实际的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创建和应用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设计方法,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意图采用单一或组合式的设计方法对原始视觉符号进行演绎,创建出新的视觉符号。

三、设计符号与生活用品结合

从社会学角度看,五邑侨乡文化是在特定的时空限制和自然条件约束下形成的,是五邑侨乡人们生活方式及审美意识的提炼与总和,既是生活智慧的凝结,也是技艺与生活共生关系的反映,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聚居的社会形态被打破,空间移动和文化迁徙被隔离,传统地域文化越趋脆弱和边缘化。欧宁说:“在线性发展的时间轴上,每种生产方式的转变,都伴随着人类乡愁的爆发[7]21-25”。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文化在更迭的过程中需要新的落脚点。因此,文化回归生活,以文化改变生活理念,以文化提高生活品质,把文化融入生活功用服务中,才能更好地延续地域文化的价值链条。

(一)设计符号与产品造型结合

产品造型作为一种同时具备认知和审美功能的表象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组织形式和美学规律。 从认知惯性理论中可得知[8]90-94,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往往会借助已有的视知觉经验,形成一定的视觉选择倾向。对于五邑侨乡文化视觉符号的直接应用,既肯定了其中的艺术价值,又满足了人们对于产品视觉差异化的情感需求。通过对开平碉楼的建筑形式:三段式中心对称式、外封闭内开敞的天井院落式、“巷道——门廊——天井——大厅”的空间流线式的平面布局形态和统一与对立、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的立面构成形式等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特征进行设计符号化,采用“复制式”的方式转移到具体设计中,使得产品具有更加鲜明的视觉形象和识别性。见表5,对南楼视觉符号的直接使用。

表5 南楼视觉符号的运用

设计中,整体造型以南楼的视觉符号为原点,简化其外部的装饰部分,保留基本的形态特征,沿用a∶a∶5a的比例关系;在装饰图形上,对南楼的轮廓线抽象提取,夸张重组,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强化作品的识别性和美观性。

(二)设计符号与产品功能结合

产品的功能性是产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产品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具体的形态符号。产品的功能性属于隐性的视觉符号,需要借助产品形态的显性视觉符号引导人们的思考行为,从而进一步了解产品、认识产品,获取产品的使用技巧。可以说,产品的功能与产品形态是一种映射关系[9]129-133。作为集防御与居住为一体的开平碉楼,不仅要具备防御的功能,还要承担着居住的功能需求,其对应的建筑形态分为三个部分:作集体避难、居住和存放财物所用的楼身,具有防御用的“燕子窝”、射击孔和供纳凉、遮风挡雨的角楼或平台的楼肩,具有瞭望和传递信息功能的楼顶。这种完美融合了视觉符号与使用功能的产品,视觉符号不再是产品功能的单一载体,更是产品具体使用方式的隐喻符号。在当下差异化竞争环境中,利用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产品功能结合的设计方式受到了设计领域的青睐,其中,由五邑大学设计团队设计的获得2016年美国IDEA奖的碉楼生铁壶作品,便是这种设计方式的代表作之一。见表6,碉楼生铁壶作品。

表6 瑞石楼视觉符号的运用

在碉楼生铁壶的设计中,先通过对瑞石楼的轮廓线进行提取,对楼身部分进行几何化的抽象——壶承和水洗两部分:壶承可放置烧热后的生铁壶或是收纳其他小部件,水洗可作为杯子的清洗消毒器皿和容器;对楼肩和楼顶部分进行解构与夸张重组,演变出生铁壶的形状。

(三)设计符号与产品文化结合

产品的文化性不同于产品的造型和功能,它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设计符号。这种符号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隐喻性,可以借助形式的运用表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单纯的视觉识别[10]12-15,“可解”是认识目标的基础,而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物体的形式去“理解”产品所传递的信息。开平碉楼注重中国传统 “风水”的布局,以寓意命名碉楼,讲究楼内的陈设,如在开平碉楼楼顶的山花摆设,通常会在山花中央设有一大圆,透过圆可看到外面的世界,折射出“天圆地方” 之意。通过对提炼后的开平碉楼视觉符号进行重组,以直观的视觉符号延续文化的传承,是获取地域文化认同、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如以开平碉楼的“天圆地方”寓意为主题的灯具设计,既借鉴了开平碉楼的形态,又延续了其文化内涵。见表7,开平碉楼灯具设计。

表7 天禄楼视觉符号的运用

从天禄楼的基本形态中分解出圆形和方形,对圆形进行夸张变形作为整个灯具的照明部分,直接攫取方形作为底座,对天禄楼的局部(楼肩和楼顶)造型进行演绎后作为灯具的开关造型,既能保留天禄楼的形态特征,又能反映出天圆地方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地域文化具有唯一性及不可替代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当下不同区域获得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开平碉楼的视觉符号进行提炼,应用到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中,既能使开平碉楼视觉符号能够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及传播方式获得流通和发展,又能有效提升日常生活用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另外,以开平碉楼为例,对地域文化进行保护利用,以期为其他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参考方向。

[1] 蒋海霞,陈振益.五邑侨乡地域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的转换与呈现[J].包装工程,2016,37(6).

[2] 张 琳,尹 欢.注入山西符号的旅游纪念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8).

[3] 任建强.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4] 罗 京.产品形态设计主题探析[J].包装工程,2016,37(2).

[5] 周 杨,张宇红.情感化设计中的记忆符号分析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4).

[6] 尹金海,高雨辰,李姝昱.沈阳满清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4).

[7] 金江波.地方重塑:活态、活性与活力的非遗社区建设[J].装饰,2016(12).

[8] 景 楠,苏建宁,张书涛.基于传统器物认知重构的产品造型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14).

[9] 周 著.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情感特征与功能[J].包装工程,2016,37(12).

[10] 吕品田.文明建设的生态之力:手工的意义及寄望于设计实践的意义开发[J].装饰,2013(2).

猜你喜欢

南楼开平侨乡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江海龙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登白云阁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鄂州南楼书事
鄂州南楼书事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古镇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