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推进职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策略思考

2018-03-14张健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职业学校

张健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2-0019-05

2015年,教育部启动了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工程,这是一项构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制度建设,对职业院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提升是一种制度保证,契合了国家教育事业“管办评分离”和政府管理职能“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为江苏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契机。根据教育部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总体要求,省教育厅就建立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出台了系列文件,进行了工作部署,启动了试点工作。同时,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涉及学校创新发展和管理工作方方面面,建立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有序推进。

一、提高认识,领会思想,着力制度建设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借鉴医学疾病诊治和企业质量管理领域的经验,[1]职业院校质量保障引入诊改思想和方法,与医院疾病诊治和企业质量管理具有共通性,从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视角看,它改变了职业院校传统的质量提升模式,实现了以下转变。

(一)外部为主→内部为主

职业院校传统的质量提升模式以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督导、检查为主,学校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上级和外部评估结论;评估检查标准也是由上级和外部制定,学校自身并无多少发言权和自主权,用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价不同的学校,无益于学校内涵彰显和特色发展,评估标准的导向性导致千校一面。而实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学校可以自定发展目标,自设工作标准,自行评价业绩,像是自己制一把尺来丈量自己的高度,注重的是学校自我设计、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有利于学校自主办学、主动发展、办出特色,[2]具有过程性和内生性,为构建学校内部常态化自主诊改和外部第三方评估相结合[3]、以内部常态化自主诊改为主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奠定基础。

(二)由上而下→由下而上

职业院校传统的质量提升模式是由上而下层层部署,具有强制性和规定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决策者、设计者、组织者、指挥者,职业院校是执行者、实施者,学校并无多少自主创新空间。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采用由下而上的方式,学校成为设计者、执行者、生成者;同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和学校质量提升的机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成为引导者、监督者,在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通过开展统筹规划、组织专家委员会指导、明确诊断项目、制定诊断项目参考表、建立抽查复核机制等工作,保证学校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三基”),有效避免学校诊改工作不落实、不作为、不知何为的问题。

(三)学校被动→学校自主

职业院校传统的质量提升模式是学校被动接受,造成上面说什么学校就做什么,上面怎么说学校就怎么做,学校层层应付检查评估,补齐相关台账资料,劳师动众,无功而为,造成学校办学惰性增强,创新意识不够。而实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学校自主性、主动性将明显增强,变以结论为主的“医院体检”为过程为主的“自我保健”,[4]变按医生开处方吃药治病为自我调养,学校发展效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四)专项活动→制度构架

职业院校传统的质量提升模式以上级和外部评估、专项检查督导、实施行动计划等外部推动为主,具有不确定性,单向的外部推动缺乏制度性和机制化的根本保证。而实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重在制度构架,形成运行机制,建立常態化周期性的自主诊改制度,形成可持续的质量保障体系。由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刚刚起步,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认识还没有到位,理解还有偏差,因此学校往往认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内容而产生畏难情绪。而从制度设计视角来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涉及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就是学校日常工作内容,只不过将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设计思路和运行体系,使学校所要做的工作更加制度化、条理化、机制化、可控化,避免过去学校工作零打碎敲、想到什么做什么、工作缺乏标准和评价的弊端。比如,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在学校实际工作中都是重点任务,实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就是将各个层面的工作按制度化要求纳入诊改体系,使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逐步成为学校常态和工作常规,从而向事半功倍的理想境界迈进。

二、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加强实践探索

(一)方案要对路

实施教学诊改首先要在制定学校诊改实施方案上下足功夫,对路可行的诊改实施方案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制定诊改实施方案的前提是明确方向、厘清思路、找准路径。诊改实施方案要基于需求情况调研、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校实际状态,明确学校教学诊改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针对诊改项目,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发现、分析、梳理学校实际状态与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和工作标准,明确改进工作步骤和进度,健全保障措施,建立诊改组织构架,明确责任主体。[5]诊改实施方案要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可循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反复研讨、修改完善、找准路径、全力突破,切忌不求甚解、云里雾里、草草了事、泛泛而谈。因此,制定诊改实施方案,学校要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总体要求,进行二度研发和充分论证,一定要使诊改实施方案更像诊改的方案,更能彰显诊改的思想和方法,而不能将实施方案搞成另一个年度工作计划、活动计划、流水账似的工作安排。如果按这样的方案实施教学诊改,路子就会不对头,不仅起不到诊改作用,而且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对路的诊改实施方案应该是学校诊改工作的总体框架和施工图,应作为学校各层面开展诊改工作的思想指引、目标指引、方法指引、措施指引。只有有了对路的诊改实施方案,诊改工作路子才能走得对、走得稳、走得好。

(二)步子要走稳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刚刚起步,没有现成模式可循,人们的思维习惯尚不能很快得到扭转,对诊改思想的正确理解尚有一个深化过程。比如,仍然习惯于评估验收思路,将教学诊改指标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理解为评估指标体系,或将教学诊改指标体系条目按照传统评估验收做法分解给学校相关部门去落实,工作状态数据按照争取获得更好的评估结论的惯性思维进行虚报,等等。同时,制度设计和操作层面本身的许多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6]比如,如何制定科学可行的诊改实施方案,如何实现诊改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要求,如何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维度开展诊改,各个维度的诊改主体责任如何落实,需要职业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思路未理清、路径未找准、盲目仓促上马、不得诊改要义,极易搞成形式主义或是应付上面要求,既无诊改之形,也无诊改之实,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应采取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策略,不要急于求成。为此,畏难怕烦、消极懈怠、迟疑观望,或者不求甚解、仓促应付、盲目瞎抓都是不可取的,是两个极端,唯有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勇于探索、奋发有为才是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行而不怠、稳而不急、准而不罔,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只有实践探索了,才能感悟其本质,才能理解其价值所在,才能逐步向诊改本真靠近。

三、加强研究,理清思路,深化内涵理解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既是一项职业院校质量保证的制度构架,又是一种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方法创新,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应有之义,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创新发展各个方面,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学工作,也不只是课堂教学环节。当然,学校多个层面的诊改工作,必须围绕教育教学中心,服务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以教学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诊改制度。由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无现成模式可循,在制度构架和方法创新过程中,其顶层设计本身不可能做到十分完备,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会不断出现,诊改路子和诊改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验证,这将可能挫伤学校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积极性,使得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难以为继。同时,由于学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目前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并无多少感性认识,对诊改思想的理解和内涵的把握还很有限,实践中极易偏离诊改路径。

因此,认真研读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领会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精神实质、诊改思想、诊改操作程序,是启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前提。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也是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涉及学校方方面面,学校层面应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教学诊改培训学习和工作研讨,加强对教学诊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组织管理干部、教职员工申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相关研究课题,以教学诊改的思想和方法武装教职员工头脑,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掌握教学诊改的内涵实质和基本操作程序,理清工作思路,将教学诊改融入日常工作,推进教学诊改工作持续有序开展。市级层面要健全市级专家委员会建设,组织开展市级专家培训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机构人员应积极参加教学诊改业务培训,率先学习、勤于思考、加强研究,为指导职业院校教学诊改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四、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引领整体推进

(一)试点工作稳步有序

2016年5月,教育部确定9个省份共27所中职校开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改进工作试点。2016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明确全省47所国示范中职学校开展省级试点。开展试点工作,也是充分考虑到了教学诊改工作是一项新的制度建设,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无现成模式可循,制度设计比较理想,进入实际诊改操作层面却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问题会不断出现,可能并非像过去习惯了的检查、验收、評估等工作那样顺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改进已先行一步,尽管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在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教学诊改的思想和思路是一致的,中等职业学校可学习借鉴高职院校在推进教学诊改过程中的经验得失、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另外,在一些学校和地方实施了诸如目标绩效管理、主动发展规划等学校内部自我激励的发展机制,激发了学校自主发展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其内涵来看,与诊改的思想也是一致的。比如,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自定发展目标,自设工作标准,自施工作措施,注重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作用,成立专家组对学校进行发展规划的前期论证、实施情况的中期指导、目标达成的终结评审,评审结果再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而在学校内部,通过目标制定、需求调研、现状分析、短板梳理、对策运用、绩效评价等运行环节,实现了自我改进的完整过程。可以说学校三年主动发展具备了教学诊改的基本模型,开展这项工作的地方和学校可以从中领会教学诊改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在实施诊改的实践中进行借鉴。通过试点和借鉴,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总结经验得失,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逼近诊改本真,为发挥诊改引领作用、全面建设完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方案制定建议

在试点过程中,实施方案的制定依然是关键和难点。笔者参加过多次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讨会,聆听过多位校长关于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实施方案介绍,总体感觉是依然停留在实施方案的系统设计层面,未见实施方案的实样,或许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而将系统设计方案认为是实施方案,这样的方案学校是无法操作的。学校制定诊改实施方案如何下手?笔者认为,应从诊断项目下手,从诊断要素切入,充分用好《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样式)》《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设定了25个诊断要素,学校就围绕这25个诊断要素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逐条写清诊改流程。有人以为,江苏省列出了273个诊断观察点(诊断点),就要按这273个点逐个诊断,其实这是误解。诊断观察点是诊改文件设计者提供给学校用来判定学校所处实际状态的参考标准,它是与学校数据系统关联的,即通过这273个观察点判定学校实际状态,依据的是数据平台里的学校状态数据。当然,学校还可以有更多自己的观察点,以准确定位学校实际状态。

1.诊断环节。

诊断就是发现、分析本校实际状态与学校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中提供了学校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是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职业学校的基础条件、建设标准、管理规范等各项要求确定的,是职业学校都要达到的“底线”。因此,对照诊断要素,学校实际状态就有“达到”“高于”“低于”基本要求这三种可能的情况。通过诊断要素对应的观察点和数据平台,学校就可以确定是“达到”还是“高于”或者“低于”基本要求,问题和差距就弄清楚了。

2.改进环节。

第一,自定目标。根据该诊断要素确定的本校实际状态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就是要改进的工作。因此,自主确定诊断要素的发展目标是实施改进的前提,其制定的依据是学校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的和近期的,也包括若干专项分规划或项目创建规划(比如品牌专业创建、示范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创建等),反映了学校发展需求是按照“跳一跳,够得着”原则确定的,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有能力达到,目标过高则不切实际,过低则学校缺乏动力。可见,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各阶段发展总目标、分目标是大前提。根据学校发展条件和发展所处阶段,诊断要素发展目标的确定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诊断要素已经“达到”基本要求。这种状态下制定发展目标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达到基本要求,可以保持,即可以不再设定新的发展目标,或者尚不具备向新的发展目标提升的条件;二是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即“高于”基本要求的新目标。

诊断要素“高于”基本要求。这种状态下制定发展目标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高于基本要求,可以保持,即可以不再设定新的发展目标,或者尚不具备向新的更高发展目标提升的条件;二是制定新的更高发展目标,追求更加卓越的发展目标,成为示范、标杆。

诊断要素“低于”基本要求。这种状态下制定发展目标有三种情况:一是努力达到基本要求;二是更努力进而“高于”基本要求,实现新的发展跨越;三是目前还不具备达到基本要求的条件,需要尽力靠近基本要求。

从以上确定诊断要素发展目标的几种情况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目标的确定是有很大差异性的。

第二,制定改进措施。为了达到自定目标,下一步就是制定改进措施。制定改进措施应先分析自身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弄清诊断要素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在哪里,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改进工作任务和要求。改进措施必须具体明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谁来做,二是何时完成,三是做到什么程度,四是怎么考核。“谁来做”就是按照学校制度规定和职责分工,将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主体,涉及部门的归部门,涉及专业的归专业,涉及教师个人的归个人,体现了人人有责、全员参与。可用“任务单”的形式明确任务及主体,有的则要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计划,整合多方面资源共同推进。“何时完成”就是明确改进工作的时间进度。“做到什么程度”就是制订改进工作的标准。“怎么考核”就是落实改进工作的督查、考核、反馈、调整的措施。这样,学校日常工作就进入了诊改工作的轨道,诊改工作也就成了常态。[7]为了统筹推进诊改工作,学校需建立诊改办公室,完善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

对25个诊断要素逐个进行上述操作,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就形成了。

3.报告环节。

一是撰写自我诊改工作概述。针对一个确定周期的诊改工作,简要叙述诊改工作的总体情况、总体目标达成情况、诊改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填写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对每一诊断要素撰写“自我诊断意见”“改进措施”“改进效果”。“自我诊断意见”阐明目标达成程度,包括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重点突出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改进措施”需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改进效果”反映实施改进措施后已经显现的实际效果。每年诊改情况还需纳入学校年度质量报告之中。

4.等待抽查复核。

以上诊改工作完成后就进入等待抽查复核阶段,以判断学校诊改工作是否有效。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诊改工作,进入下一诊改周期,实现诊改的螺旋上升。[8]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可根据诊断要素中相关内容由相关主体制定诊改实施方案,完成小螺旋式诊改工作。诊改起步阶段可先在学校层面试行,成熟后分步向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推进。

【参考文献】

[1]周俊.诊断与改进:质量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6-05-24.

[2]周俊.把握中职特质 端正诊改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7-08-29.

[3]孙辉.克服思维惯性,激发诊改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7-10-10.

[4]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5-10-29.

[5]刘克勇.多元职业教育质量观及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

[6]壮国桢.高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需克服三种心态[J].职教通讯,2017(4).

[7]张扬群,吕红,彭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校级方案编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8]汪建云.培育“8字螺旋” 夯實诊改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7-11-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职业学校
创设教学空间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试析地方中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策略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信息时代下职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探微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