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踪的森林王国》文本的解读和教学重构

2018-03-07孟翠英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王童话词语

孟翠英

《失踪的森林王国》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也很喜欢。尤其是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丑小鸭》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外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万物往往采取了拟人化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

一、对《失踪的森林王国》文本进行解读

1.抓题眼、扣重点解读文本。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都在家人的带领下去森林游玩过,森林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森林留给他们的是极其美好的印象: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森林里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可爱的小动物们快乐地生活在森林里,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这一切都使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而课文题目里“失踪”一词的近义词就是“消失”“不见”,孩子们较难理解:“为什么这么美的森林王国却消失了呢?”因此,这个题目不仅首先提示了教学的重点,也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抓住童话的文体特征,层层深入解读文本。

课文首先呈现了童话故事的引子:老国王在位时,森林王国景色美丽,百姓安居乐业,一派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繁荣景象。这里作者用了几个四字词语描写森林王国的美丽富饶,并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来描写生活在森林王国里的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学生透过这些文字,可以想象森林王国和谐、美丽、繁荣的景象。这一切欣欣向荣的景象皆因为森林王国有一条特别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这条法令是森林王国生存的保证,就连国王的儿子踢坏了三棵小树苗也遭受到了皮鞭之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读到这里,学生不仅能理解这条法令是森林王国存在的生命线,更能想象出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新国王)对这条法令恨之入骨,怀恨在心。这也正是老国王最看重、最不放心的事情。他担心儿子可能因为个人曾经受过惩罚而做出对整个王国不利的事情。可以说,这个特别法令是森林王国生存的重要保障,也为下文森林王国命运的转折(逐渐消失)埋下伏笔。

接着,文本开始自然地展开了情节:新国王上台后,森林王国逐渐走向消亡。他因为对特别法令十分怀恨,所以总是伺机撤销这个法令。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人提议“建造新型王国”,构建并大力发展一个新颖、奇特、更为繁荣的森林王国。那一幢幢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那一排排林立的工厂烟囱,那一列列疾驰而过的火车,那一辆辆奔驰的汽车……这一切勾起了新国王的兴趣,更激起了他的贪心和欲望。他头脑一热,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大臣们极力劝阻,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的王国,他却置若罔闻。

这简直就是人间寓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人世间凡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总是要打着“发展”的旗号,利用人们的私心,钻了领导者头脑发热的空子才得以实施。现实生活中那些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哪里没有人的贪心和欲望,没有领导者所谓的“政绩”和“功劳”?假如不能解决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个人与人类的矛盾,保护环境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口号。学生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生活中许多像新国王一样的人。他们打着发展的口号,被眼前利益迷惑,一步步破坏环境,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最后,文本層层深入地展现了破坏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文本首先写的是砍伐森林带来的直观改变:美丽的环境没有了,动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工厂林立,这时破坏森林造成的危害还不明显。然后是空气污染、不愉快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蓝天白云不见了,工厂烟囱排出了黑烟,汽车的尾气和道路上的飞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一系列更可怕的后果随之而来。由于失去了森林屏障的保护,各种灾害肆虐。作者在这一部分写得很详细,充分彰显了童话的文体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了各种危害人类的妖魔鬼怪形象:雨妖、热魔、沙鬼、风怪轮番进攻,水灾、旱灾、虫灾、沙尘暴层出不穷。同时,作者利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这些妖魔鬼怪的肆无忌惮、猖狂,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读到这里,读者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这一幅幅恐怖的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在发生吗?那曾经草肥水美、树木葱茏的绿地,如今变成了一片片满目凄凉的黄沙,那裸露着的土地、干裂的泥土、肆虐的沙尘暴,还有近几年非常严重的雾霾,正在无声地控诉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而我们不正在承受着破坏环境的苦果吗?医院里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污浊的空气让我们变得萎靡不振,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受到严重影响。

3.抓住童话蕴含的深意解读文本。

课文虽说是童话,却有它的现实生活基础,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把保护自然的知识和道理寓于故事中,用故事来警示世人要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童话的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当年那个一意孤行、头脑发热、一味追求发展而破坏森林的新国王看着自己的王国被各种灾害破坏以至于毁灭,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无力地瘫坐在宝座上,追悔莫及:如果当初保护国家利益,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如果当初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急功近利,如果当初不一意孤行,如果……可是,一切都已晚矣!至此,这篇童话的真正内涵已经清楚地展现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对《失踪的森林王国》文本进行教学重构

在全面、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同时品味作者是如何展开丰富想象和运用生动语言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根据以上目标,重构出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1.第一板块:对比画面,激趣入境。

这个教学板块主要是通过两幅反差很大的图画,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endprint

(1)课件出示一幅林木茂盛、鸟语花香、人们安居乐业的画面,并配上班得瑞的背景音乐,学生欣赏、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景象。

(2)课件出示一幅满目黄沙、雾霾遍布、人们萎靡不振的画面。

(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到这两幅图画的感受,由此进入童话。

2.第二板块:略读童话,整体感知。

这个教学板块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练习略读,利用两组分别描写老国王和新国王故事的四字词语,理清文章结构,把握童话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读词语,思考:这两组词语分别对应文中哪个国王?

(2)分别引导学生根据这两组词语来概述老、新国王的故事。

3.第三板块:品读共赏,情感碰撞,体味童话的魅力。

这个板块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砍伐森林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品味中与作者进行情感碰撞,同时体味童话独特的魅力。

(1)读文思考:森林王国为什么失踪了?

(2)学生汇报,教师整合信息。

(3)合作共读,体味童话的魅力。

通过学生有感情的共读,教师点拨学生体会童话利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各种祸害人类的灾难的写作手法。同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认识到破坏森林的严重后果。

4.第四板块:震撼与共鸣。

这一教学板块主要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再次震撼学生,使之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1)课件出示图片: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泥石流、雾霾等图片资料。

(2)再次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大家还记得2016年12月西安市中小学因雾霾停课吗?那次的经历学生们记忆犹新,因为它深深刺痛了学生的心。

(3)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像新国王这样急功近利、只顾发展、不保护环境的人,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交流展示,再次觸动了学生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更加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附属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王童话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当当吃国王饼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会飞《像国王—样吃早餐》
国王的爱好 ——原载“伊朗漫画网” ▲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