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与射频消融治疗预后关系的探讨

2018-03-07彭艳玲王冉冉马东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耳收缩期阵发性

黄 洁,彭艳玲,刘 英,王冉冉,马东星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现象,其发病率为1.0%~1.5%,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升高[1]。房颤可使患者心脏功能受损,还可能诱发血栓形成,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2]。目前,临床普遍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但此方法存在一定风险,且成功率有限,并不适合所有房颤患者。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是通过对心肌形变能力的评价来衡量心肌功能的指标,是由血流参数(如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左心耳血流速度等)和左心房、左心耳容积变化计算得出的功能参数。有研究表明,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与房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可以此来判断房颤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和抗凝方案[3,4]。本研究通过探讨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与射频消融治疗预后的关系,得到一些初步结论,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09至2015-11在武警总医院就诊的房颤患者136例,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房颤者;(2)无风湿性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甲亢、疾病急性期、电解质紊乱者;(3)经食道超声检查排除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者;(4)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9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45例。此外,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性别、年龄、体重相当,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分析三组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等,应用经胸超声、经食道超声测量并比较三组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对所有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应用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经右股静脉进行单次房间隔穿刺,将10极环状标测导管经房间隔穿刺鞘置于肺静脉口部,记录肺静脉电位。应用冷盐水标测消融导管经房间隔穿刺鞘在肺静脉前庭进行逐点消融。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所有患者及其亲属电话,分别于出院后第1、2、4、6个月进行电话回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心电图结果和自觉症状,如有心悸症状,则督促患者尽快来院复查,调查并记录38例患者的房颤复发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并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与射频治疗后房颤复发有关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射血分数、体重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3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三组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的比较 (±s)

表1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的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与阵发性发颤组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别 射血分数(%) 体重(kg) 左心房内径(mm) 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 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男/女)对照组 50 49.16±5.93 27/23 60.27±8.05 58.05±6.37 26.91±4.29 2.89±0.37 6.37±0.85阵发性房颤组91 51.38±6.18 52/39 62.19±8.46 58.19±6.18 32.05±5.18① 2.35±0.37① 4.69±0.61①持续性房颤组45 53.07±6.76 31/14 63.07±9.13 57.26±6.25 37.49±6.34①② 1.82±0.27①② 3.95±0.52①②χ2/F值 0.68 1.02 1.34 0.82 19.14 12.09 6.28 P 值 0.53 0.37 0.26 0.47 <0.001 <0.001 <0.001

2.3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分别按年龄、性别、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血浆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等对房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行单因素分析,得出与射频治疗后房颤复发有关的因素有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血浆BN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复发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房颤是否复发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得出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和血浆BNP浓度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 论

对于房颤患者,找到一种能有效评估其左心房受损程度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5]。有研究发现,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与房颤严重程度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具有密切关系[6-8]。患者发生房颤时,左心房主动收缩能力基本丧失,对左心房的机械运动功能造成直接影响,随着时间延长,血流节律紊乱和血流动力异常诱发患者左心房结构的重构,加重了对左心房的损害,从而导致房颤反复发作,症状不断加重,并且心房的损害程度也随着房颤加重而增加[9]。本研究发现,左心房内径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组间差异显著,证明随着房颤病情加重,左心房结构的进行性损害也逐步加重,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表3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准确评估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十分重要。左心房射血力、排空分数等评估方法均受左心室影响,而应变率能可靠评估局部心肌功能。本研究发现,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健康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该指标是左心房功能进一步损害的表现。左心耳之前被认为是左心房发育过程中一个不重要的附属结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发现左心耳较左心房具有更强的收缩和延展功能,在左心房压升高时可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其重要性[10-12]。本研究发现,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在健康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之间逐步递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左心房发展规律相同,说明左心房和左心耳之间关系密切,与文献[1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目前,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案,效果值得肯定[14]。尽管该术式已日趋完善,但居高不下的复发率仍是很多患者犹疑的原因。关于复发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患者心房肌肉组织造成损伤、坏死,形成疤痕组织,可能成为该病复发的机制[15]。也有学者认为,房颤患者复发情况可能与射频消融术后心包、心外膜的炎性反应有关,但具体导致术后房颤复发的因素尚未最终明确[16]。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血浆BNP浓度均可能与房颤复发有关,但经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发现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和血浆BNP浓度才可能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作为左心耳心肌的形变能力指标,可直接反应心肌的功能状况,真实反映左心耳心肌病变程度,从而可作为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在房颤患者中,血浆BNP浓度水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在射频消融术后,能维持窦性心律者的血浆BNP浓度较之前明显降低,但复发者则无改变[17,18]。另外,笔者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无症状房颤患者中,心脏超声未提示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之前就先有血浆BNP的升高,文献[19]也曾报道过该现象,故认为血浆BNP浓度也可作为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虽然高龄患者中房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但本研究未发现年龄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直接关系,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今后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总之,本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均较正常人降低;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和血浆BNP浓度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然而,房颤的影响因素较多,左房压力、患者临床特征、心脏解剖结构、神经体液等因素均对射频消融术后病情复发有影响,本研究仅从超声角度分析了射频消融术后该病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其他因素以进一步验证。

[1]范红友 , 沈振亚, 余云生, 等. 人工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 12( 34): 33-3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15.z1.282.

[2]李向农, 王丽萍, 崔英凯, 等.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与教育 , 2014, 31(6): 21-23. DOI: 10.3969/j.issn.1674-490X.2014.06.005.

[3]符 竣 , 王 波 , 陶 凉 , 等 . 两种不同射频消融方式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013, 20(3): 304-307.

[4]付明浦, 薛 松, 黄日太. 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比较[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015, 22(9): 851-854.

[5]Nakamura T, Izutani H, Sawa Y. Mid-term outcomes of the modified Cox-maze procedure for elderly patients: a risk analysis for failure [J].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1,12(6): 924-928. DOI: 0.1510/icvts.2010.263491.

[6]张炳南 , 陈庆良 , 徐 栋 , 等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的疗效比较[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2015, 34(1): 14-18.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5.01.004.

[7]赵 映 , 刘 苏 , 刘淑芳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4): 471-472.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4.015.

[8]王 磊 , 舒礼良 , 苏 刚 , 等 . 射频消融加左房折叠治疗慢性房颤瓣膜病[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28(2):99-100. DOI: 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2.02.010.

[9]张瑞芳, 郭玮涛, 赵丽娟, 等.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左房收缩功能及同步性[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014, 30(12): 1099-1101.

[10]任 焱.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8):72-73. DOI: 10.3969/j.issn.1008-5971.2014.08.031.

[11]Kainuma S, Masai T, Yoshitatsu M, et al. Advanced leftatrial fib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unsuccessful maze operation for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1, 40(1): 61-69. DOI: 10.1016/j.ejcts.2010.11.008.

[12]Mathew S, Metzner A, Ouyang F,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Optimal approach and result[J]. Herzschrittmacherther Elektrophysiol, 2013, 24(1):7-14. DOI: 10.1007/s00399-013-0244-z.

[13]谭 宜. 房颤患者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与射频消融治疗预后效果关系之初步探讨[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4.

[14]耿 金 , 戴望亮 , 胡婷婷 , 等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率控制与消融节律控制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15, 19(3): 199-203. DOI: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5.03.009.

[15]刘 健 , 刘 勇 , 黄击修 , 等 . 心脏手术中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015(12): 1133-1137.

[16]January C T, Wann L S, Alpert J S, et al. 2014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J]. Circulation, 2014, 130(23): 2071-2104.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040.

[17]张晓玲 , 荣 昊 , 尚艳文 , 等 . 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2014, 23(4): 293-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4.04.005.

[18]Dong L, Fu B, Teng X,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concomitant valve replacement and 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191 patients [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3, 145(4): 1013-1017. DOI: 10.1016/j.jtcvs.2012.05.009.

[19]胡丰朝, 王 培 , 杨 睿. 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6(4): 430-431. DOI: 10.3969/j.1674-4055.2014.04.16.

猜你喜欢

心耳收缩期阵发性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和舒缩功能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行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初步设计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波依定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