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菌剂对茭白秸秆堆肥过程的影响

2018-03-07徐四新诸海焘余廷园蔡树美

上海农业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堆体茭白菌剂

徐四新,诸海焘,余廷园,蔡树美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201403)

作物秸秆是一种农业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成为环境的污染源。堆肥是处理这种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秸秆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成,传统的堆肥时间较长,不利于养分的保存和利用。研究表明,合理地接种外源微生物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降低有机物料中的难分解物质,从而提高堆肥的质量[1-4]。本试验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研究茭白秸秆在堆肥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变化,探讨微生物菌剂对茭白秸秆堆肥过程的影响,为提高茭白秸秆有机肥质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材料采用上海青浦生产的茭白秸秆和普通废菌菇渣,其中茭白秸秆先进行粉碎;微生物菌剂采用上海练科有机肥厂生产的含有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和黑曲霉等微生物的复合粉状菌剂,活菌总数>1.0×10 cfu/g。试验设加菌剂和不加菌剂(CK)2个处理,接种菌剂处理的堆肥每吨物料添加1 kg微生物菌剂。

试验在上海练科有机肥厂进行,将茭白秸秆和菌菇渣按4∶1均匀混合,堆成底宽约1.2 m、高约0.9 m、长约20 m的肥堆。每2—3 d翻堆1次。一周后,按多点混合法取肥料样品,每隔7 d取一次肥料样品。

1.2 试验参数及测定方法

堆体温度用水银温度计插入堆体中心测定,堆肥5 d后每天早晚测量堆体温度,取其算术平均值描述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同时记录环境的温度;肥料水分用烘干法测定,pH采用pH计测定,测定方法按NY 525—2012标准进行。

肥料电导率(EC)测定:称取肥料样品10 g,加去离子水50 mL,振荡30 min,静置30 min后用电导仪测定。

发芽率测定:称取5.00 g堆肥干样于60℃100 mL的温水中浸提3 h后纱布过滤,吸取5 mL滤液于铺有两张滤纸的培养皿上。在滤纸上均匀摆放50粒青菜种子(蒸馏水发芽试验的发芽率为95.68%),3次重复,放在25℃的培养箱里培养36 h后记录发芽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剂处理对堆肥温度的影响

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主要有3个阶段,分别为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后熟降温阶段。其中高温阶段是堆肥的关键阶段,大部分有机物在此过程中氧化分解,堆肥物料中几乎所有的致病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被杀死而达到稳定化[5]。由图1可见,茭白秸秆堆肥5—7 d后,温度迅速上升;10 d后接种菌剂处理的堆温开始超过对照;大约14 d后2个处理均到达高温阶段,此后2个处理的堆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菌剂处理的堆温达到63.3℃,比对照高8.5℃以上;大约30 d后到达后熟降温阶段,菌剂处理的堆温比对照高11.5℃左右。总的来看,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堆肥的温度,加速茭白秸秆腐熟的进程。

图1 茭白秸秆堆肥温度变化曲线Fig.1 The temperature curve of Zizania latifolia straw composting

2.2 菌剂处理对堆肥含水量的影响

堆肥原料水分多少及堆肥过程中水分调控,直接影响堆体结构、通气孔隙及堆肥中微生物代谢等,进而决定了好氧堆肥反应速度快慢、堆肥腐熟程度和堆肥产品质量,是堆肥中最重要的控制条件[6]。由图2可见,随着堆肥的进程,堆体的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接种菌剂处理和对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图2 茭白秸秆堆肥含水量变化曲线Fig.2 Themoisture content curve of Zizania latifolia straw com posting

2.3 菌剂处理对堆肥pH的影响

堆肥初期堆体的pH较高,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这是由于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铵态氮所致;堆肥后期由于硝化作用生成硝态氮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生酸而导致pH急剧下降[7]。本次堆肥试验21 d后开始测定堆体的pH。由图3可见,堆肥21 d后,堆体的pH快速下降,接种菌剂处理和对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2.4 菌剂处理对堆肥电导率(EC)值的影响

电导率(EC)值反映了浸提液中可溶性盐的含量,主要是由有机酸盐类和无机盐等组成[8-9]。由图4可见,堆体的EC值先缓慢下降,再逐渐上升,最后缓慢下降并达到平衡。接种菌剂处理和对照相比,堆体EC值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接种菌剂处理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这可能由于菌剂处理增加了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短时内产生了较多的有机酸盐和无机盐等物质,从而增加了堆体EC值变化的幅度。

图3 茭白秸秆堆肥pH变化曲线Fig.3 The pH curve of Zizania latifolia straw com posting

图4 茭白秸秆堆肥EC值变化曲线Fig.4 The EC curve of Zizania latifolia straw com posting

2.5 菌剂处理堆肥对发芽率的影响

堆肥的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产生许多种类的中间产物,未腐熟堆肥中富含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多酚等植物生长抑制物质。这些物质随着堆肥的进程逐渐转化消失。通过植物种子发芽试验,能快速地测定植物生长抑制物质的降解情况[10]。由图5可见,在堆肥开始后,产生的抑制物质较多,青菜种子的发芽率只有6%—7%;随着抑制物质逐步减少,发芽率逐渐增加,在堆肥后2—3周内,接种菌剂处理的堆肥中间抑制产物增加较快,抑制作用明显,发芽率低于对照。堆肥后期,随着堆肥发酵过程的完成,2个处理的发芽率基本一致,均在94%以上。

图5 茭白秸秆堆肥发芽率变化曲线Fig.5 The germ ination rate curve of Zizania latifolia straw composting

3 结论与讨论

堆肥材料中的主要物质是较难降解的纤维素,接种菌剂可使堆体中微生物的总数增加,迅速形成优势菌群,加快堆肥的发酵速度[11]。本试验表明,接种菌剂可以明显提高茭白秸秆堆肥的温度;由于接种菌剂增加了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短时间内产生了较多的有机酸盐和无机盐等物质,从而增大了堆体EC值的变化幅度;在堆肥前期,由于菌剂处理的堆肥中间抑制产物增加较快,抑制作用明显,青菜种子的发芽率低于对照,堆肥后期2个处理的发芽率无明显差异。总的来看,接种菌剂可明显提高茭白秸秆堆肥的温度,加快茭白秸秆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加速茭白秸秆腐熟的进程,有利于堆肥质量的提高。

[1]李国学,黄懿梅,姜华.不同堆肥材料及引入外源微生物对高温堆肥腐熟度影响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增刊1):139-142.

[2]庞金华,程平宏,余延园.两种微生物制剂对猪粪堆肥的效果[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2):71-73.

[3]席北斗,刘鸿亮,孟伟,等.高效复合微生物茵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01,22(5):122-125.

[4]田慧,肖启明,谭周进,等.纤维素分解茵的分离及腐解稻草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1):49-52.

[5]罗泉达.C/N比值对猪粪堆肥腐熟的影响[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1):113-115.

[6]鲍艳宇,陈佳广,颜丽,等.堆肥过程中基本条件的控制[J],土壤通报,2006,37(1):164-170.

[7]孙晓华,罗安程,仇丹.微生物接种对猪粪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5):557-559.

[8]李春萍,李国学,李玉春,等.北京市南宫隧道仓不同区间垃圾堆肥腐熟度的模糊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201-206.

[9]郭春铭,荣湘民,韩永亮,等.微生物菌剂对生猪养殖垫料堆肥腐熟效果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7):52-56.

[10]李国学.用水芹菜种子发芽特性评价污泥堆肥腐熟度和生理毒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增刊):109-116.

[11]黄国锋,吴启堂,孟庆强,等.猪粪堆肥化处理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3(3):1-4.

猜你喜欢

堆体茭白菌剂
太湖茭白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
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及腐熟进程
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对重度盐碱地向日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食用菌菌渣和白酒丢糟共堆肥过程中氮素变化及腐熟进程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