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2018-03-02杨金平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富阳桐庐

摘要:《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富阳至桐庐”。释疑:“自富阳至桐庐”正是作者心迹的流露,并非笔误:一是“自富阳至桐庐”完全可以理解为只交代了这两地之间的距离;二是“自富阳至桐庐”一句强调了作者对这一段山水的感受,是全面的、准确的,而不是片面的,想当然的。

关键词:富阳;桐庐;释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是作者对桐庐至富阳这段路程和山水风光特色的总结,放在首段末尾,有总领下文的作用。在《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说明”作为“问题研究”摆出,“信中作‘自富阳至桐庐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情况,难以确定”。

如果将“自富阳至桐庐”理解为作者游览的方向,即作者乘船从富阳沿富春江逆流而上至桐庐,那么课文中的一些语句就无法解释。比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意思是船顺着水流飘荡,一会儿飘向东,一会儿飘向西。由此可见,船是顺流而下的。再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这一句是人只有乘船而下才会产生的错觉。人站在船上,由于物理上的相对运动,看两岸的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因此,作者应是乘船顺流而下的,并非是逆流而上。

那么,“问题研究”中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笔误呢?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自富阳至桐庐”是作者心迹的流露,并非笔误。

其一,“自富阳至桐庐”这一句既交代了作者游览的起止,又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作为朋友,他们必定知道桐庐和富阳在富春江的位置。又从“从流飘荡”句就知道,船是顺流而下的,那么作者的游踪必然是自桐庐至富阳的。紧接着再说一遍“自桐庐至富阳”,就和前句“从流飘荡”,在游览方向上重复,而古人在文中很忌讳这一点。“自富阳至桐庐”完全可以理解为只交代了这两地之间的距离。

其二,“自富阳至桐庐”一句强调了作者对这一段山水的感受是全面的、准确的。一般来说,人在谈两地距离时,总是由自己的所在地說到另外更远的地方,这是一种语言习惯,很难改变,不会在桐庐写信说“自富阳至桐庐”的。那么,作者意在强调他是在富阳写的这封信。既然到富阳,也就说明作者游完了从桐庐到富阳的全程。因此,“一百许里”也好,“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也好,作者的感受绝对是没有差错的。

当然,“自富阳至桐庐”的言外之意,也许不止这些,但绝对不是什么笔误。

作者简介:杨金平(1972—桐,男,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课堂教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富阳桐庐
视察桐庐东站 守护亚运出行
富阳:全省首座智慧健康主题公园投用
跟我说两句
富阳造纸产业迎来蜕变
富阳区“舒心就医”板块
桐庐县全省首创“企业家日”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浅谈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姐姐的桐庐
姐姐的桐庐
浅议富阳区域经济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