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笔花鸟课“三段一线”教学方法探究

2018-03-01鄂玉梅

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本文从高校工笔花鸟课的教学实际出发,阐释了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学习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三段一线”教学方法的具体方式,即提倡“创意临摹”、“精写、率写、默写”的写生方式,以及加入奖励机制的创作方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优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工笔花鸟课 临写创 创新能力培养

一、关于“三段一线”教学方法

所谓的“三段一线”,“三段”是指中国画学习过程中“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一线”是指统一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线。工笔花鸟画“三段一线”教学方法即是指教师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将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不同阶段的学习,统一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整体目标当中,在此核心思想指导下去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而这个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也即是我们探索研究的最优化教学方式。

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工笔花鸟画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高峰,元明清时期逐渐式微,及至现代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如何使花鸟画能够按照正确的艺术规律较好地发展下去,在当今这主要依赖于学院教育的传承与发扬。比较而言,花鸟画相对于人物画、山水画等中国画其它画科来说基础性强,学院教育中中国画造型基础中的勾线、染色等基本技法一般皆通过工笔花鸟画的学习来领会和掌握。因而,工笔花鸟课是高等院校美术学及绘画专业中国画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按专业基础课程来安排的。而工笔花鸟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它是中国画自身发展与演进的主要促进形式,这说明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其课程设置必须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促进中国画发展与演进的双重功能,也即是说学院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承载促进中国画发展与演进的文化使命,因而,搞好花鸟画教学,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不论从人才培养,还是从从文化传承角度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三段一线”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与实施过程

1.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实施“三段一线”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

现如今,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首要问题,而在我们的花鸟画教学当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进行工笔花鸟画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传统花鸟画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够学有所长,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在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而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临摹、写生和创作每个教学单元往往孤立地进行,教师上课各自为战,觉得只要把基本方法交给学生就可以了,往往忽略了教学的实质,淡化了最终的教学目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核心意识不强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我们有必要仔细研究临摹、写生和创作“三段一线”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三段一线” 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过程

以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学习阶段相结合的中国画教学形式,是20世纪初期中国画进入学院教育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画教学的基本框架,这个教学的基本框架整合了中国画进入学院教育以来前辈先生们的集体智慧,逐步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建国初期“思想、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创作原则下的产物,这个基本的教学框架一直在中国画学院教育中沿用至今?譹?訛。目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对“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比较具有典型性,其他的关于中国画临摹、写生和创作的具体学习方式的研究多而庞杂,都是针对自身教学环境中的实际情况来完成的,在普遍的现实意义方面缺乏典型性。这是因为不同的时期社会状况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与方法的转换。

如今,在我们的花鸟画教学当中,往往使三个阶段的学习孤立起来进行,忽略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临摹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临摹作品本身像不像、好不好的问题,而忽略了临摹过程中就应该进行的创作能力培养的问题;写生教学过程中,只注重造型能力的问题,学生往往以为写生就是创作,其实这种写生更多只是如实地照搬、再现自然物象,而没有多少创作含量,忽略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处理问题,因而在创作阶段学生往往束手无策。这样看来,临摹、写生前两个学习阶段就没有真正抓到教学实质,体现他们的作用。因而,只有把三个学习阶段设立一个统一明确的核心目标,才能把各个阶段的学习衔接起来,最终取得较高的教学实效,这是以创新能力培养為主线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深化。

临摹阶段,应重点研究在临摹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创作能力的培养问题。通过教师的有效辅导,使学生在临摹学习阶段,就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基本的创作能力。

写生阶段,要着重研究如何在写生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创意识,使学生掌握将写生转化为创作的方法,解决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处理问题。

创作阶段,主要研究让学生具备运用临摹、写生得来的知识

进行创作的能力,要拓展学生的表现方法,如可将“综合材料与技法”运用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当中,使学生掌握各种承接材料与技法的表现,为学生创作创设各种可能性。要重点解决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并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1)临摹教学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都知道,工笔花鸟课是高等院校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而工笔花鸟课中的临摹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通过临摹课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说明采取什么样的临摹方法进行教学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其一,在临摹教学阶段,正确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把“临摹看成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作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的基础部分”,若要使学生通过工笔花鸟画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将临摹课与创作课纳入一个统一的课程规划当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要有意识地统筹临摹与创作的关系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和设置,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认识到临摹课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实践能力的一部分,要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既能掌握传统的绘画技能、技法,又能使之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上?譺?訛。

其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奉行正确的教学理念的关键?譻?訛。

为了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掌握前人进行花鸟画创作的方式与方法,花鸟画进入学院教育以来,一直采用临摹的教学方式,既是以了解、掌握花鸟画创作的白描、设色等技能技法、形成花鸟画的创作实践能力为目标。现如今,在我们的临摹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传统功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合理的课程设置非常重要。

首先临摹课中必须有关于中国画绘画发展方面的史论讲解设置,尤其是花鸟画风格发展的历史必须让学生了解,它是临摹课程绘画实践之前必要的教学铺垫,能使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增强文化底蕴,更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讲解的是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风格样式,注意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花鸟画的风格样式是如何形成的,每一个重要画家的创作特点如何,其风格样式与其他画家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要从题材选取、表现方法的形成等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介绍花鸟画的不同画风的传承脉络,详细讲授历代大家相对于传统的创新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花鸟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要从不同年代的社会环境去看风格演变、技法形成、流派发展等的形成,因为每一种绘画风格的形成都是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比方说元代出现的“墨花墨禽”,就是与元代的文人士大夫占据社会主流意识有直接关系,认识到这些,才能掌握艺术发展的规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譼?訛。

其次,采取“意临”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即是临创形式,这是临摹课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方法,并学会创造,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临摹范本时,可以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删减所临内容,即留下自己喜欢的经典的部分,然后再加进自己的想法有所创新,也就是临摹基础上的再创造。比如宋徽宗的作品《白鹅红蓼图》是比较典型的宋画精品,而明代孙隆所作的《芙蓉游鹅图》也是花鸟画中的典范之作。两幅作品虽然创作年代不同,但其中的两只大鹅从形态上看明显是一雄一雌,若临在同一幅画上很合适,它们在神态上也能有呼应,其余的环境内容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画面,把两幅作品中的精髓内容临进同一幅画中,既保留了原作最主要的精华,又有临者自己的发挥和创造。使传统程式技法和临者的理想追求重新整合,形成更加丰富的理想画面,从而使临摹具有了创新意义,这能为今后的创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譽?訛。

其实,这种“意临”也就是创意临摹的关键,完全是对所学知识的发挥运用,它对于临摹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尤为重要?譾?訛。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知识它是会迁移的,在发展心理学中有知识“迁移”的原理,学生能够将该阶段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组织整合,让临摹作品形成新的表现内涵和形式。但是,这种临摹必须是在最初阶段的如实临摹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也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绘画表现技法和手段基础才能实施。学生有了一定的如实临摹基础,在意临时才能更好地发挥、表现和创造,这便是发展心理学中所说的知识迁移原理。知识迁移的原理在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越丰富,就越能更好地学习接受新知识,学习也就越有兴趣和信心。

其实,“意临”的学习方法归根到底就是个知识的迁移过程,这种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应该是花鸟画临摹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授课环节。有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设计,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举一反三,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催化作用,使新知识和旧知识能够产生更多的生长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教学过程中的阶段讨论、小结,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必要手段。

首先,是在读画过程中的学术讨论,互相探讨、研究所临范画的创作年代、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哪些地方最精彩、最值得临摹等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传统,明确临创目标的同时,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美学素养。其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必要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即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讨论学习心得、所临的技法特色以及经验体会等等,使学生对古代的黄荃、赵佶、恽南田等名作,当代的江宏伟、贾广健、莫晓松等名家都能有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对这些名家名作进行赏析、研究,深刻领悟画家们创作题材选取的点,以及这些画家在表现技法上的独特之处,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才会慢慢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风格、表现方向。对古代、现代画家作品的临习,是我们认识传统、学习传统的关键,只有对历代名家的风格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把握,才能提高学生的眼界,从而容易在掌握前人技法的过程中有所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临摹阶段要分三步走,首先要选择技法难度较小的范本进行如实临摹,要让学生面面俱到地临,这样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笔花鸟画勾线、染色等技法。然后再选择难度较大一点的作品进行临摹,掌握一些特殊技法。最后是进行“意临”的临创练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意临摹,这是临摹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关键的一步。

(2)写生教学阶段的创作能力转换

写生阶段,也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写生教学方案,找到适合学生的从写生到创作的方法。

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到写生环境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要写生的花或鸟,确定要表现后,一定要先精细描写,从正面、侧面、顶面、底面等不同的角度将花的枝叶蕊萼、鸟的飞鸣食宿等姿态面面俱到地描画清楚,要多用特写形式,记录花或鸟的生态结构、生长规律、生活环境等内容,这些都了解清楚之后,再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好的动势简率记录,这样,学生便可全面掌握花鸟的基本情况。写生回来后,教师可再让学生根据写生所记,利用记忆默画一幅,教师强调注意构图、注意表现,这样,写生也就变成了创作,解决了写生与创作的转换问题。

(3)创作教学阶段采取的能力培养策略

创作教学阶段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留心各类展览,积极组织辅导学生参展,使学生在各类展览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会创新,学会创作。因为我们教學的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花鸟画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力,而创新、创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创作的作品,因此,学生创作的作品,能在各级各类展览中得到展现,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同时,还要设立一个有效的奖励机制,为学生加创新学分,根据学生参展的不同等级,加不同的创新学分,使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展览成为学生修学分的一个内容,利用修学分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展览,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结语

在中国花鸟画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学习阶段,探寻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既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前人的创作经验、创作方法、创作规律等等,又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取得最大的学习实效。这些经验和方法在中国画学习领域,尤其是在学院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深化了中国画学习的本质,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中国画有创新才能有发展。

注释:

曹庆晖.析“三位一体”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代中国画教学集体[J].美术研究,2010(3).

鄂玉梅.谈高校工笔花鸟课临摹教学方式[J].艺术研究,2013(3).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浅谈体校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举措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科类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谈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向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