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临床症状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神经电生理检查及检测指标分析

2018-03-01云甫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神经病传导

, , , , ,云甫

糖尿病病人具有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神经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的临床发病率为50%~90%[1];而利用电生理学对其进行诊断,其发病率为80%~100%[2]。糖尿病性神经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的各种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从而引起早期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且症状往往无法准确反映病人神经系统病理改变的严重性[3- 4]。早期准确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报道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的评估手段,但忽略糖尿病性神经病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仅仅局限于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5],从而导致早期评估的片面性。为此,本研究不同临床症状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的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疾病早期不同电生理检测方法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40例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均为2型糖尿病,排除其他疾病而导致神经系统病变者。男163例,女177例,年龄59岁~89岁(64.33岁±9.85岁);病程1年~9年(6.3年±1.3年)。通过临床观察记录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将其分为4组,病人感到烧灼感和自发疼痛为A组(43例),感觉异常和肢体麻木为B组(120例),四肢无力和易疲劳为C组(105例),行走不稳定者为D组(72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6]。诊断为糖尿病以及高血糖者: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糖负荷后2 h血糖为≥11.1 mmol/L;诊断为葡萄糖耐量减低者:空腹血糖浓度≥6.1 mmol/L或者糖负荷耐量检查时在糖负荷2 h后血糖为7.8 mmol/L~11.1 mmol/L;诊断为空腹血糖异常者:空腹血糖>6.1 mmol/L~7.0 mmol/L或者糖负荷后2 h或者血糖<7.8 mmol/L。且所有的病人均经过电生理检查以及临床试验证实为并发神经病。

1.3 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采取英国MedelecSynergy 5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进行检查时保持室温为20℃~28℃,采用相应表面电极测定神经传导。主要测定神经:包括尺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测定相应电生理参数,主要包括:电位波幅(经感觉神经诱发)、电位远端潜伏期(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波幅(复合肌肉动作)、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肌电图:记录病人的轻收缩运动单位时限、自发电位以及大力募集相。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双侧胫神经和正中神经在受到刺激以后周围N9和N8以及中枢N20、N35、P40、N13、P25、P45的伯波幅以及潜伏期。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人临床症状分布情况比较 4组中B组最多,为120例,占35.29%;其次为C组105例,占30.88%;D组72例,占21.18%;A组最低43例,占12.65%。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B组和C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7,6.57,均P<0.05)。

2.2 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情况比较 根据统计表明,340例病人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病人例数最多,分别为125例和149例。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情况 例(%)

2.3 各组临床症状与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数比较 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例数最多,占95.24%;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数最多,占75.83%;D组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数最多,占83.33%;A组皮肤交感反应异常数最多,占8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组临床症状与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例数的比较 例(%)

3 讨 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一种被认为与血管病变以及糖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阐明。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病人自身免疫、氧自由基、遗传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反应以及损伤等都有关[7- 8]。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病人的各种病理和生理改变,导致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系统损伤,各种损伤会累及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最终导致多种临床症状的出现,且病变过程是一个渐进以及隐匿的过程,病情的严重程度往往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符合[9]。若能对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进行早期诊断,在早期采取有效治疗,可明显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传统检测方法对早期病人的检出率较低,存在延误诊断以及诊断片面性等弊端。

本研究对340例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病人进行电生理结果分析,并与常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无论是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上,还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常规临床检测结果。既往研究结果表明[10],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快慢可以在早期发现是否存在下肢神经损伤,从而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传导速度快慢的程度还可以反映相应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是早期糖尿病神经病病人诊断的重要依据[11- 12]。而对于不伴有肌肉萎缩者,肌电图并非常规检查手段,但若在检查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时,则预示病人具有严重神经损伤较重且不易恢复。

临床上对于烧灼难耐和疼痛剧烈的病人,常常在进行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运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时不能发现异常,此时需要进行皮肤交感反应检查,才能发现异常。因为皮肤交感反应的检查往往针对C类无髓小纤维,可以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客观评价。而传统检查常常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不能发现自主神经系统异常而导致漏诊。而运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皮肤交感反应等可以针对不同临床症状对病人进行检测,但是在一某些情况下并不排除存在交叉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340例病人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病人例数最多,分别为125例和211例,且两项检查的异常例数,明显高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皮肤交感反应以及肌电图等的例数,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13- 14]。本研究中,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例数最多,占所有异常例数的95.24%;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例数最多,占75.83%;D组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例数最多,占83.33%;A组皮肤交感反应异常例数最多,占83.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至关重要,联合应用几种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1] 宋玫,于琴.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10):36- 37.

[2] 翟芳龙,彭丽媛,王海澜,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5,56(3):491- 493.

[3] 杨茜,赵志刚,马跃华,等.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一例报告与文献复习[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12(7):650- 652.

[4] LO’Keefe L,Simcocks AC,Hryciw DH,et al.The cannabinoid receptor 1 and its role in influencing peripheral metabolism[J].Diabetes Obes Metab,2014,16(4):294- 304.

[5] 王彦超,于艳辉,李月春,等.丹红注射液在糖尿病性小纤维神经病患者中的治疗价值[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133- 134.

[6] Heppner KM,Piechowski CL,Müller A,et al.Both acyl and des- acyl ghrelin regulate adiposity and glucose metabolism vi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hrelin receptors[J].Diabetes,2014,63(1):122- 131.

[7] 朱洲,李克良,任周明,等.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征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附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10(3):224- 226.

[8] Liu J,Bisschop PH,Eggels L,et al.Intrahypothalamic estradiol regulates glucose metabolism via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n female rats[J].Diabetes,2013,62(2):435- 443.

[9] 吴海,张浩天.非糖尿病与糖尿病主动脉夹层病人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146- 149.

[10] 叶励超,蔡若蔚,黄银辉,等.老年人糖耐量受损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843- 4846.

[11] 卢斌,许一新,崔焕焕,等.α- 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0):1171- 1173.

[12] 杨文强,于炎冰,徐晓利,等.神经减压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5):397- 400.

[13] 王杨,刘畅.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3(1):93- 95.

[14] Ding Y,Dai X,Jiang Y,et al.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effects of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on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Phytother Res,2014,28(7):1082- 1087.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神经病传导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