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生理、血液以及心脏结构参数的性别差异探讨

2018-03-0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组间血压心脏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血管系统会逐渐出现功能上及组织学上的变化,动脉硬化症与高血压的比例也增多,老年人心脏血管疾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老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其变化导致的功能下降与一般由疾病状态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功能缺失有时不易区分。影响心脏血管功能的因子有许多,包括环境因子、生活方式以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机能等。因此,有关心脏血管系统的老化研究相当困难,心脏血管疾病的表征,包括疾病进行的速度、机能损伤的严重度及对治疗的反应等也常常因年龄而有所不同。老年人常见的心力血管疾病与老化、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常见者为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与瓣膜性疾病,以及因这些疾病所产生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心律不齐、传染性心内膜炎等。本研究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年龄、既往病史以及各种检测指标的多因素分析,观察不同性别间病人在生理、血液以及心脏结构参数方面的差异,以期对避免和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过早出现心力衰竭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5年1月—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312例,年龄62岁~91岁,其中男性175例,年龄77.81岁±5.38岁;女性137例,年龄76.19岁±5.08岁。入选标准: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体位性低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律不齐、瓣膜性心脏病、周边血管疾病等。排除:严重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肾衰、恶性肿瘤各种心脏起搏装置,排除标准中的各种严重疾病判断标准都按照相应的规定指南判定。

1.2 测量参数 记录血压、体重、腰围、体重指数 (BMI)、危险分数 (FRS)、十年冠心病危险指数、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

1.3 检查流程 ①BMI指数,受试者脱鞋轻便服装,脱去鞋帽及厚重衣物站立于体重器 (Tanita BF- 541,Japan) 上,所测得之体重除以站在身高器上,两脚踵密接、直立,眼睛向前平视,身高器的横板轻微接触头顶。②腰围,以皮尺测量受试者自然站立与呼吸时,躯干腰之最凹处(窄)量取腰围。

血压量测,测量受试者至少休息3 min安静血压值(电子手臂式血压计,Rossmax UA- 787,Japan)。

血液检验分析,TC,HDL- C,LDL- C,TG,hs- CRP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进行分析,单位为:mg/dL。血管硬化指数则是:TC/HDL- C 的比值(何敏夫,2008)。

危险分数,依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数总和,并依此分数对照评估十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本院引进的PHILIPS SONOS 7500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其影像截取方式如图1所示。

图1心脏超声波影响截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测试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组间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男性组平均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及体重指数都大于女性组;血压方面女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高于男性组,危险分数方面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组间临床资料比较(±s)

2.2 不同性别组间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女性组TC,TG,LDL- C以及hs- CRP值高于男性组,而男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血管硬化指数以及空腹血糖值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组间血液生化指标比较(±s)

2.3 不同性别组间左室结构相关指标比较 男性组的左室内径、左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和直径都显著大于女性组(P<0.05),两组心脏结构参数相比标准参考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反映了心血管病病人对心脏结构的影响。详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组间心脏结构相关指标比较(±s)

3 讨 论

中老年人长期的心脑血管疾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病变[1]。左心室肥厚系为心肌细胞为了血压负荷过大,经由机械及神经内分泌刺激所引起的主要心脏调适,成为高血压主要的心脏病变,但是实际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改变,不仅仅是发生在左心室,连左心房、右心室也都可见,都是长期心脑血管对心脏重塑的表征[2]。心肌细胞的增厚生长,实际包括基因的表现和蛋白质的改变(合成稳定度的改变)等作用,导致收缩基本单元肌节的数量及体积增加,其中牵涉诸多基因群体的协调,例如Natriuretic peptides,交感神经系统、细胞骨蛋白(cytoskeleton)、interleukin- 6谱系、低分子量GTPases(Ras,RhoA,and Rac)、蛋白激酶C、微小RNAs 等,以促进心脏面对较大压力时的收缩耗能效率[3]。但是愈来愈多证据显示,当部分与增厚相关的基因表现降低后,并不至于引起心脏衰竭,甚至有新证据显示伴随着心肌增厚的这些基因表现增加,往往是造成细胞能量代谢、激化收缩效能、胞膜稳定性、自主分泌等等途径失调的推手,更为日后心室舒张或收缩异常,或是心律不齐埋下隐患。心脏重塑过去专指心肌梗死后的解剖结构改变,现在泛指心脏受到种种伤害,例如心肌梗死、压力过大或体液过多、感染病变或毒性伤害之后,包括心肌及间质的种种结构、大小、组成的综合变化[4]。高血压性心脏重塑最为常见的微细征象,就是细胞凋亡增加,间质及血管周遭的纤维化[5- 6],以及微细循环的改变,这些现象不限于左右心室,心室中隔及心房都有,可见不能完全用压力因子解释一切[7- 8]。

本研究显示,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结构改变,主要表现在心室增大,舒张功能减弱等症状。从性别分析看,女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高于男性组,危险分数方面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血液检测指标中,女性组TG,TC,LDL- C以及hs- CRP值都高于男性组,而男性组HDL- C、血管硬化指数以及空腹血糖高于女性组(P<0.05)。在心脏结构改变方面,男性组左室内径、左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和直径都显著大于女性组(P<0.05),两组的心脏结构参数相比标准参考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反映了心血管病病人心脏结构的改变。

老年心血管病人靶器官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导致心肌结构出现重塑,最终导致心脏衰竭[9- 10]。本研究表明男性女性病人在生理参数、血液参数以及心脏结构参数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提示对中老年心血管病病人针对不同性别间进行及早干预,避免最终演变为症状性心力衰竭[11- 12]。

[1] 容春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1(2):11- 19.

[2] 安可英,闫晓红,宓宝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晨峰与年龄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2(1):12- 18.

[3] Liu H,Yang M.The MTHFR C677T polymorphism contributes to an increased risk for vascular dementia: a meta-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2013,13(1):72- 75.

[4] Sandra N,Verhagen,Frank LJ.Visseren 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as a cause of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2,52(3):18- 23.

[5] 周泉,王家骥,吴冰源.社区人群体型指数、腰围与高血压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4,39(8):42- 47.

[6] 刘嘉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516- 2517.

[7] 王严冬,刘志龙,刘培中,等.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584- 586.

[8] 吴立旗,徐凤芹.高危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69(12):61- 65.

[9] 陶静,李法琦,王偕莲.不同动态血压参数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69(10):42- 46.

[10] 董昌武,董梅,邢齐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3(9):82- 85.

[11] 冯仕勇,赵迎新,许勇.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19(2):52- 58.

[12] He J,Gu DF,Chen J.Premature deaths attributable to blood pressure in Chin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Lancet,2015,27(3):92- 97.

猜你喜欢

组间血压心脏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心脏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最怕啥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