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病人认知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

2018-03-0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血管性皮质

,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一种以小血管病变及脑内灌注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认知及行为功能的障碍[1]。对于本病治疗以功能恢复为主。临床常规治疗以多奈哌齐、阿托伐他汀等治疗为主,但是近年来发现这一类药物对病人的认知及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本研究选取2012年—2014年的84例SIV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取得良好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SIV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55岁~72岁(63.5岁±7.2岁);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58岁~75岁(66.8岁±5.3岁)。全部病人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由我院专家确诊,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对照组用盐酸多奈哌齐片(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3)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每日晚饭后口服多奈哌齐(3~5)mg。根据病情酌量选用,每日1次,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以增加口服力量,一般不超过10 mg,服药6个月为1个疗程。试验组采用康复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日晚餐后口服(15~20)mg,每日1次,最大口服剂量不超过50 mg。

1.2.2 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康复:①记忆:记忆力康复训练采用联想法,让病人联想一些患病前比较深刻的人和事,适当给予提醒,提供一条线索,让其根据线索完成联想;或者借助一些图片、故事、视频等帮助病人记忆的恢复。②意志力:对于痴呆病人一般缺乏意志力,不能根据自己的意识完成相应的动作,常常导致日常自理障碍,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恢复时每天让病人重复日常生活动作,例如刷牙、洗脸等,将动作分步进行,培养病人的顺序记忆。③注意力:在康复训练时要重点对病人的注意力进行训练。让病人每天固定做一件事,例如看书或者读报,并且将闹钟定时为2 min响铃一次,每次响铃后,病人进度停顿一次,反复几次后将闹钟铃声改为5 min、10 min、15 min,培养病人的注意力[2]。

日常行为康复,对病人日常行为康复训练为,如培养穿衣、洗漱、吃饭、家务、坐车等日常行为。让病人学会辨别物体的颜色、形状、数量、大小等物理特征[3]。培养肌肉恢复、运动耐力等体质状态。每天由相关护理人员或者家属陪同进行训练,每天进行健康恢复体操、手指运动操等。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日常行为训练每周一至每周五进行,周六周日休息,持续训练6月结束。

1.3 评价指标

1.3.1 认知功能评价 ①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共有30个项目,分别对理解能力、记忆力、计算、识认等方面进行评分,每项1分,一共30分。②常识- 记忆- 注意测验(IMCT):共35个项目,分别对病人的一般情况、时间、地点关系、个人经历、简单数字训练等项目进行评分,每项1分,共35分[4- 5]。③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总分为30分,分别对注意力、计算、阅读、理解力、图画等项进行评分,评分≤17分为文盲,≤20为小学程度,≤22为中学程度,≤23为大学程度。

1.3.2 日常行为能力评价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设10个项目,分别对日常衣食住行等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0分~20分为完全依赖,25分~45为重度依赖,50分~70分为中度依赖,75分~95为轻度依赖,>95分为独立[6]。

1.3.3 随访SIVD临床症状恢复 1年后进行随访,对以下5项进行评价: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7],②步态异常,③运动系统障碍,④抑郁、心理问题,⑤SIVD特有CT、MRI表现。符合以上5项中的3项以上为恢复较差,符合2项~3项为恢复良好,低于2项为恢复较好。

2 结 果

2.1 认知功能评价 两组治疗后6个月后认知功能评价,对照组BBSD,IMCT以及MMSE评分均低于试验组,且两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MMSE评分对照组一般治疗后集中于小学程度,为50%,而试验组集中于中学程度,为47.6%,且试验组大学程度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nBSSD评分IMCT评分MMSE评分对照组4219.3±5.224.3±4.720.2±3.1试验组4221.5±6.132.5±6.822.4±5.4t值-4.309-5.145-4.132P 0.034 0.021 0.036

表2 两组治疗6个月后MMSE评分比较 例(%)

2.2 日常行为能力评价 治疗后6个月日常行为能力对照组完全依赖、重度依赖以及中度依赖分别占7.1%,11.9%,28.6%,明显高于试验组的2.4%,2.4%,9.5%,且试验组独立人数占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6个月后日常行为能力评价 例(%)

2.3 随访SIVD临床症状恢复 1年后随访对照组SIVD症状恢复不明显,临床症状有3项以上者为11例,明显高于试验组的2例,且试验组治疗后评价较好人数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6个月后SIVD临床症状恢复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疾病[8]。由于高血压病、心力衰竭以及心脏搭桥手术等疾病的发生常常导致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发生脑血管病变,导致痴呆。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一般使用奥拉西坦、吡拉西坦、多奈哌齐、阿托伐他汀、血管扩张剂烟酸等治疗[9- 10]。但是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对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本研究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病人实行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取得良好进展,阿托伐他汀对病人的认知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改善脑血管病变,降低血脂,使脑内栓塞溶解,降低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而且结合康复训练能够对日常行为能力产生影响,每天定时进行康复训练也能对血液循环有较好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认知功能评价得出,试验组BSSD、IMCT以及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智力恢复水平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个月后对日常行为能力评价显示,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对于独立病人而言,试验组占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1年后随访,试验组临床症状恢复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

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病人效果较好,能够尽早改善认知功能以及日常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1] 翟志永,安晶,孙淼,等.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5(1):14- 16.

[2] 潘永进,周树虎,陈翔,等.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1):5- 8.

[3] 王新,王康琪,董燕,等.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3):176- 179.

[4] 朱向会,李玲,杨运旗,等.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死灶MRI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6):588- 591.

[5] 潘永进,曹茂红,周树虎,等.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联络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101- 105.

[6] 舒敏,章军建,康涛,等.奥拉西坦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19- 4620.

[7] 周树虎,曹茂红.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6):427- 432.

[8] 朱小群,孙中武.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J].安徽医学,2009,30(2):132- 136.

[9] 李玲,郑健.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注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20(5):527- 531.

[10] 闵婕,王和生,陈功,等.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1例的磁共振波谱成像特点并文献复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720- 722.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血管性皮质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