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耳聋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2018-03-0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阈脑干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起病急骤,以听觉障碍为主的感音性耳聋,是耳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非一种独立疾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BAEP)是从头皮记录的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是反映整个听觉通路功能状态的客观而敏感的指标。对突发性耳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临床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96例病人行BAEP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临床诊断为突发性耳聋96例,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19岁~65岁,平均48岁。诊断依据[1]:发病前无明显自觉病因,少数发生于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之后;起病急骤,发生于一瞬间,最多不超过48 h,耳聋即达到高潮,单侧居多;伴有耳鸣,或有耳阻塞及胀满感;音叉及听力检查属于感音性改变;部分前庭反应减退或消失。正常组:选择4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比较,年龄20岁~50岁,平均50岁。男女各半,进行双耳BAEP检测,检测所得数据作为对照。

1.2 检测方法 均在起病一周内,治疗前于25℃安静、暗光、屏蔽室内进行检测。采用丹麦维迪公司丹迪Keypoint- 4通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记录进行检测。被检者取仰卧位,闭目,全身放松,记录电极置于颅中央(Cz)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A1或A2),接地电极置于额正中(FPz),极间阻抗小于5 kΩ,应用带屏蔽耳机,单耳短声(Click)刺激,刺激的极性为疏密波交替,对侧耳以白噪声掩蔽。刺激强度采用感觉级(主观感觉级+60dB),最大不超过120 dB。分析时间10 ms,带通(100~3 000) Hz,刺激频率10 Hz,叠加2 000次,以得出可重复性波为准。观察出波率,分别测定双耳BAEP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期(IPL)、Ⅴ/Ⅰ波幅比以及双耳间PL和IPL的侧间差(ILD)等数值,每耳至少重复一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波幅及波形分化情况。

1.3 BAEP异常判断标准 主波波全部或其中之一消失;Ⅰ、Ⅲ、Ⅴ波PL或IPL延长;侧间差(ILD)>0.4 ms;一侧波幅低于对侧50%,V/I波幅比<0.5;IPL Ⅲ- Ⅴ/Ⅰ- Ⅲ1[2];反应阈>30 dB(nHL)。

2 结 果

本组96例中,84例BAEP明显异常。其中男32例,女52例,异常率为87.5%。Ⅰ、Ⅲ、Ⅴ波PL延长55例占65%。波形消失者18例占21%。ILD>0.4 ms者8例(占10%)。同侧Ⅴ/Ⅰ波幅比<0.5者3例(占4%)。反应阈>30 dB(nHL)者84例。其中12例Ⅰ、Ⅲ、Ⅴ全部消失,3例Ⅰ波消失,3例Ⅴ波消失,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病例组、对照组BAEP各波PL、IPL值( x±s) ms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00多种。主要包括[3]:内耳血流障碍;病毒感染;神经体液因素;中毒;外伤。在众多致聋因素中,以病毒性迷路炎和内耳微循环为主要原因,而螺旋器缺氧且损害则是共同的病理学基础。BAEP是脑干听觉通路的一种无创性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具有不受意识控制的客观性,也不受麻醉、药物及生理变化的影响,因而是一项敏感的反映脑干听觉通路的神经传导功能的神经电生理指标。一般认为[2]:波Ⅰ主要代表听神经颅外段电位变化;波Ⅱ代表耳蜗核的电活动并与听神经颅内段电活动有关;波Ⅲ代表脑干上橄榄核的电活动;波Ⅳ代表外侧丘系的电活动;波Ⅴ代表桥脑上部或中脑下部的电活动。因此,通过测定BAEP各波PL和IPL,可以反映听觉传导通路的相应部位的功能状态。BAEP诊检测方法,具有不受意识控制的通过提高人为的刺激听觉传入神经,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电活动,在脑干听觉径有多个平行交叉的连接。耳聋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神经性(感音性)耳聋、传导性耳聋、中枢性耳聋三种,其中感音性耳聋由于听神经和周围组织渗液,Corti器结构紊乱和神经核变性等造成。

在本组病例中,Ⅰ、Ⅲ、Ⅴ波PL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波的IP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Ⅲ、Ⅴ全部消失12例,听觉通路有不同程度损伤。当听觉通路因炎症、缺血、或占位病变时,可发生水肿,部分纤维呈脱髓鞘改变[4],而发生电活动改变及传导阻滞,使BAEP波形异常,或PL、IPL延长。在本组病例中,有反应阈升高者84例,据法医学研究证明,正常人BAEP的反应听阈比主观听阈平均高11.75 dB,一般可在阈下10 dB作为预估客观听阈[5]。BAEP反应阈可以帮助判断客观听阈。但是,BAEP也有其局限性,BAEP能够反映的是外周的听敏度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神经传导能力,并不直接代表真实的听力,而且短声诱发的BAEP提供的是(1~4) kHz范围内的高频信息,不代表1 kHz以下的低频,低频正常而高频异常的病人BAEP表现为异常,低频异常而高频正常的病人BAEP却可以表现为正常,所以在临床应用时还必须结合声阻抗、40 Hz相关电位等进行综合分析。虽然BAEP检测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突发性耳聋病人的临床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BAEP是诊断突发性耳聋可靠而敏感的方法,早期诊断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1] 潘映辐.临床诱发电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71- 272.

[2] 潘映辐.临床诱发电位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0- 352;355- 356.

[3] 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8- 399.

[4] 吴振东,周宏君,李壮丰,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11(3):159.

[5] 刘兴本,于平阳,周秀艳,等.听觉脑干电反应在法医鉴定中应用的评价[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2,7(2):105.

猜你喜欢

诱发电位听阈脑干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四)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不同剂量肌松剂在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