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策略探研

2018-02-28康迎春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评价初中数学

摘 要:文章在简要论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就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阐述:课堂前半段时间——科学进行知识讲授;课堂后半段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指出初中数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课堂结尾的总结与评价不能省略;无须过分关注课堂时间的把握;数学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无须频繁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对分课堂;知识讲授;学生讨论;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康迎春,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 昆山 21530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3-0008-0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新型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于2014年正式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最早颇受高校教师关注,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也开始关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逐步运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主要缘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它的提出与当前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与现代教育改革密不可分。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发现,如今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仍较为鲜见。

一、何谓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理解,对分课堂教学即将课堂教学时间一分为二,将一半课堂时间用于教师的知识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式学习。从本质上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即为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合体,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压缩了教师的课堂知识讲授时间,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学生讨论。该做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化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均不同,它吸取了讲授式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将两种教学模式同时应用于同一课堂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极有帮助,因此,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尝试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目前,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对何谓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了解,因此也谈不上在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正因为如此,目前关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并无过多先行研究。笔者结合自身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理解与实践,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 课堂前半段时间——科学进行知识讲授。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不难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时间一分为二:课堂前半段时间和课堂后半段时间。在对分课堂中,课堂前半段时间的知识讲授极为重要。与传统课堂相较而言,对分课堂可用于知识讲授的时间被压缩至一半,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知识进行精讲,教学语言应更为凝练,应重点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知识讲授。

例如,执教“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①多边形的定义;②多边形内角和定义。在此基础上,重点讲授如何计算多边形内角和,进而引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o。在具体的知识讲授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环环相扣,稳步推进,让学生逐步理解何谓多边形,何谓多边形内角和,进而逐步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深化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师还可在知识讲授过程中适当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计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堂知识讲授时间有限,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初中数学教师应提前要求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实践证明,学生的提前预习利于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前半段时间的知识讲授成效。为提升知识讲授效率,初中数学教师还可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知识的讲授效率。总而言之,在对分课堂的前半段时间,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采取一切可采用的手段不断提升知识讲授效率。为提高课堂前半段时间的知识讲授效率,有效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师也可提前制作微课视频或多媒体课件,从而切实提升课堂前半段时间的知识讲授效率。

2. 课堂后半段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对分课堂中,课堂前半段时间的知识讲授固然重要,但课堂后半段时间的学生讨论引导也同样重要。在对分课堂的后半段时间,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也许有初中数学教师会认为,课堂后半段时间教师并不需要积极引导,仅需让学生自由讨论即可,殊不知,如若盲目让学生自由讨论,最终可能会让学生失去课堂参与积极性,甚至还会有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如若出现此种情况,那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必然陷入低效甚至无效,事实上,只要初中数學教师愿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非难事。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时,在课堂后半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勾股定理的名称来源。讨论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立即展开积极讨论并通过网络搜索勾股定理的名称来源。通过讨论,最终大家明晰: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中,将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由此得出勾股定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展开讨论。此讨论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亦耗费了大量课堂时间,但这一切均是值得的,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对勾股定理也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分课堂的后半段,初中数学教师布置完讨论任务后,需给予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唯有讨论时间充裕,方能取得理想的讨论成效,让讨论更为深入。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布置完讨论任务后,并未给予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以至于讨论陷入低效。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不利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率提升。为提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以2~6人为宜,不要超过这个人数限制。如若小组讨论人数过多,就会出现部分小组成员无讨论参与机会的情况。

三、初中数学课堂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把握的几点问题

为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应切实把握如下几个问题:

1. 课堂结尾的总结与评价不能省略。在对分课堂的结尾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做好知识总结与教学评价,不能以各种理由为借口省去课堂结尾阶段的知识总结与教学评价。课堂结尾阶段的知识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唤起之前的知识学习记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表象,这对于他们切实掌握相关知识无疑极为有效。知识总结后,如若课堂时间充裕,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对学生在整个对分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价。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赏识性评价方式,但对部分课堂表现极为不佳的学生也应予以适当批评。此做法并不多余,是对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 无须过分关注课堂时间的把握。由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不难看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似乎极为严苛。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时间要求仅是一种大致要求,并非要求必须精确到一分一秒,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基本控制好教学时间即可。比如,有教师未控制好时间,导致用于知识讲授的时间超出几分钟,这都是正常的,也在可控范围内。

3. 数学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分课堂的后半段时间主要用于学生的讨论,对于此点,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可能会产生误解,認为只要任由学生自由讨论即可,教师无须参与其中。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参与进来。初中数学教师参与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更可让讨论始终保持正确方向,让讨论收到更为理想的成效。为提升讨论成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讨论之前最好在讨论任务的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应尽可能让讨论任务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注意的是,讨论任务过难或过易均不利于提升讨论成效。

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无须频繁应用。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是可行且有效的,初中生较为青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教学模式即是低效的。诸如情境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先进教学模式均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所以建议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其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多种教学模式存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这样更利于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对分课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而应不断加以解决,由此,使对分课堂在教学中得以有效运用,最终达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2] 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2016,(10).

[3] 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

[4]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教学评价初中数学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