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在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2018-02-27李广微王东旭倪云哲冯立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盲肠准确性螺旋

李广微 王东旭 倪云哲 冯立民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回盲部是肠管肿瘤、炎症及套叠等疾病的高发部位〔1〕。回盲部肿瘤多隐匿发生和发展,常延误治疗造成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转移途径〔2〕。近年64排螺旋CT表现在回盲部肿瘤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面表现出了极大优势〔3〕。本研究拟分析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100例,年龄51~86〔平均(68.1±9.3)〕岁,男56例,女44例,回盲部肿瘤诊断均依据纤维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及病理学检测确诊,且入选时尚未进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其中恶性肿瘤38例(黏液腺癌28例,管状腺癌10例),恶性淋巴转移瘤46例,良性肿瘤16例(盲肠腺瘤8例,脂肪瘤8例)。入选患者均无近期服用免疫系统调节剂、激素类药物史及外伤手术史,且知情同意。

1.2螺旋CT检查 所有受试者检查当日禁食,扫描前90 min口服2~3次生理盐水(500 ml)/甘露醇(80 ml)溶液以清洁肠道,扫描前20 min肌注10 mg盐酸消旋山茛菪碱以降低结直肠张力、减少肠蠕动和痉挛。检查时,受试者右侧卧位,采用64排螺旋CT(Aquilion,东芝)进行全腹部平扫。层厚1.25 mm,螺距1.37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5 mA。扫描前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1.5 ml/kg非离子型碘伏醇对比剂,注射速率3.5 ml/s,以腹主动脉中段层面为检测层面。CT灌注扫描选取病灶最大径的上下8个层面,同时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后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层厚5 mm,平均扫描间隔1.0 s,扫描参数为120 kV,40 Ma〔4〕。读取病灶区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

1.3肿瘤标志物检测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治疗前,采集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2管,室温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层血清留存待检。参照说明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9-9、CA72-4及癌胚抗原(CEA)和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CYFRA21-1),试剂购自Abbott公司,仪器采用Roche公司E170电化学发光仪。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回盲部肿瘤CT扫描模断面成像 黏液腺癌囊壁出现斑点状钙化,增强对比后囊壁出现强化。恶性淋巴瘤转移患者盲肠壁显著性出现弥漫性增厚和软组织样团块,但是边界较清,盲肠及回肠易发生环形狭窄和肠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有明显的肠腔狭窄,出现软组织肿块影,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和胃周淋巴结肿大等。良性肿瘤患者腺瘤和脂肪瘤基本表现为回盲部肠腔内出现囊实性肿块或圆形囊性,边缘整齐光滑且密度一致。盲肠腺癌平扫见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回盲部变形,盲肠腔内囊性块状影。见图1。

图1 回盲部肿瘤CT扫描横断面成像

2.2回盲部肿瘤的CT参数值比较 恶性肿瘤患者BF及PS值显著大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淋巴转移瘤患者BF、BV、PS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患者(P<0.05),3组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不同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淋巴结转移1~2个患者的CA19-9、CA72-4、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3~6个患者的CA19-9、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淋巴结转移1~2个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7个患者CA19-9、CA72-4、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淋巴结转移1~2个、3~6个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肿瘤标志物与64排螺旋CT联合检查对回盲部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比较 采用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EA+CYFRA21-1进行诊断,准确性为71.82%,灵敏度76.98%,特异性64.35%;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准确性为87.53%,灵敏度76.98%,特异性64.35%;联合应用准确性为94.13%,灵敏度97.47%,特异性89.81%。

表1 不同类型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CT参数值比较

与良性肿瘤比较:1)P<0.05;与恶性肿瘤比较:2)P<0.05

表2 不同淋巴结转移数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与淋巴结转移0个比较:1)P<0.05;与淋巴结转移1~2个比较:2)P<0.05;与淋巴结转移3~6个比较:3)P<0.05

3 讨 论

回盲部位于右髂窝处,包括回盲瓣周围的阑尾、盲肠、末端回肠和升结肠等部位附近的区域〔5〕,该部位肿瘤病变常有病程发展缓慢、临床症状隐蔽的特点〔6〕。64排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成熟的三维重建技术可方便对纵隔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CT值进行计算。

CA19-9、CA72-4、CEA、CYFRA21-1 4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和检测,可以用于表征肿瘤的恶性转移程度和预后〔7〕。肿瘤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的进展常常对老年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指标造成影响,因此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本研究发现,采用64排螺旋CT及血清学检查对回盲部肿瘤淋巴结转移联合诊断,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CT指标中的BF是灌注成像的重要指标之一,用来表征组织的毛细血管流量〔8〕,而回盲部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常常是持续的新生血管生成引起〔9〕。因此,结合两者诊断能有效观察到肿瘤灌注增高并有血流阻力下降,有助于早期阻断回盲部肿瘤发生恶性转移的发生及进展。

1黄 韬,李 波.转移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影像学诊断分析〔J〕.华西医学,2005;20(1):22-3.

2高世乐,董六一,王 崇,等.全身PET/CT断层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5;19(4):702-5.

3李世龙,张 宝,张德江,等.大肠癌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6):531-3,536.

4Veronesi G,Bianchi F,Infante M,etal.The challenge of small lung nodules identified in CT screening:can biomarkers assist diagnosis〔J〕? Biomark Med,2016;10(2):137-43.

5严 超,朱正纲,燕 敏,等.多层螺旋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0):3194-203.

6闫 丹,李清娟,边建良.肿瘤标志物联合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43-7.

7杨 晋.64排螺旋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3):361-3.

8聂晓玲.PET/CT、电子支气管镜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9于 洋,莫 波,徐 兵,等.CT联合肿瘤标志物与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与特异性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5):4962-5.

猜你喜欢

盲肠准确性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隧道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