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英语阅读长难句之应对策略初探

2018-02-26江小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

江小红

摘要:近几年的高考卷中越来越多的句子因信息覆盖面广而变长且结构复杂,这些句子对文章部分或整体理解有影响,或直接涉及考题的关键信息。因此,想方设法突破阅读长难句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总结了长难句的特点,提出了破解长难句的策略,希望帮助学生消除对长难句的恐惧。

关键词:阅读;长难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059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普遍呈现题材广泛、篇幅较长、信息量大的特点,长难句比比皆是,甚至某些段落就是一句话。然而,长难句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些句子之所以难,是因为一些简单的句子中插入了从句、非谓语、倒装等特殊结构,这些结构割裂前后语义,令学生难以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本句型知识,通过一定的训练,定可化解各种长难句带给学生的困扰。在此,笔者试着從各个难点角度去分析,用相应解答策略突破难点,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一、储备英语基本句型知识,奠定长难句分析基础

要正确理解长难句,必须储备一些英语句子的基本知识:1. 熟记五大基本句型:其实,长难句不论多么复杂,都可以在五大基本句型中找到它的原型。2. 一个简单句只能有一个谓语(并列谓语动词除外)。3. 正确识别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二、看清英语阅读长难句的“真面目”,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根据《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可将长难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包含复杂修饰成分的长难句;第二类为包含大段的插入语或同位语的长难句;第三类为包含倒装的长难句;第四类为包含省略的长难句。不同结构的句子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进行切入分析才是王道。

第一类:包含复杂修饰成分的长难句

复杂修饰成分包括介词短语修饰,分词和不定式修饰(以下简称非谓语修饰),从句修饰。此类长难句其实句子主干并不难,只是因为经常在同一个句子里有一种以上的修饰成分,且每一种修饰成分也可能不止一个,使得句子看起来非常长,因此“长”就成了此类句子的难点所在。根据三种修饰成分的不同组合,笔者认为又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 介词短语修饰+非谓语修饰——策略:忽略修饰,找出谓语,确定主干

此类句子应该是三种中较为简单的一种,主要表现在:不管句子中有多少个介词短语、分词或不定式,它们都不包含谓语动词,可以先忽略。而谓语动词只有一个(除并列谓语动词外),因此,笔者认为解题关键就是找出谓语动词,进而确定主干。

2. 介词短语修饰+从句修饰,非谓语修饰+从句修饰,介词短语修饰+非谓语修饰+从句修饰——策略:忽略短语修饰,关注引导词

此类型的句子因其结构层次多、附加成分多而成为学生在阅读中最常见也是最难的长难句。对于介词短语和非谓语,可以先忽略不计。但从句中却包含谓语,所以必须特别关注。高中阶段我们接触的从句有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虽然各种从句位置不同、形态各异,但这些句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句前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引导词(除某些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外),因此,找出这些引导词后,判断一下它们引导哪类从句,如果是名词性从句,则可先将其用“something”替换一下,如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则可将其先搁置一边,找到主句再层层剥离层层分析。

3. 修饰成分并列平行出现——策略:关注连词,并列项批量处理

并列平行结构是指由并列连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相似、结构相同的并列项连接起来的结构。并列连词是使句子变长的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常见的一些并列连词。同时,为了能正确找出并列项,我们也必须注意方法:如在分析A and B的平行结构时,由于英语中的修饰成分往往置于中心词之后,所以A和B两个并列项后面可能各自带有很长的尾巴,形成“A...and B...”的形式,导致A离and相对较远,不易辨认,而B通常离and很近,容易识别。找到B之后,利用A和B结构相同、含义相似的原则,就能很容易将A确定出来。如此,我们便可对这些并列项“一视同仁”,根据某一项在句子中的功能来确定其他项目的作用。

第二类:包含大段的插入语或同位语的长难句——策略:先跳过,后回读

此类难句的插入成分在句中会割裂插入成分前后之间的句意,造成理解的困难,就好像一个人在说一句话的时候,总有人不断地打断他,结果讲话者因为现场思路受到严重干扰,最后自己想要说些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而这种句型的突破点就是成对出现的逗号或破折号,因此,当我们在阅读中遇到成对出现的逗号或破折号时,或是发现句意尚未完整时出现了逗号,可以先跳过这部分,将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读,待句意完整后再回头读插入部分。

第三、四类:包含倒装与省略的长难句——策略:还其“本来面目”

之所以将此两类句型放在一起,首先是因为这两类句型出现的频率相比以上两种类型要少得多,再者,笔者认为解决这两类句型的方法,就是将其“还原”为本来面貌。

三、训练过程中的反思

虽然在与学生一起训练分析长难句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准确地翻译整个句子,然而有些同学是很难做到用对等的中文翻译整个句子的意思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考试等较短的时间内,如果学生觉得将长难句译成中文比较困难,那么只要能正确理解其大意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可以解答题目,也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杨 鹏.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浙师大附属泽国高级中学 317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