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

2018-02-25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陈学挺

学苑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因数习惯意识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陈学挺

关于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形成估算意识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与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中,大都是要求学生进行精确的口算、笔算,这样导致了学生对精确计算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估算意识就比较淡薄。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前提,要先让学生有估算意识。而要让学生有估算意识,教师就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对估算的态度,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我们现在的教材中,从低年级起就增加了很多估算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就安排了近似数的教学内容,例如:妈妈去服装店买衣服,一件上衣95元,一条裤子88元,她带了200元钱够不够?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时,大多学生会用精确计算的方法来解决:95+88=183(元),183< 200所以是够的,但是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带200元够不够?如果不用精确计算的方法,可以解决吗?有的学生就会接着思考,用估算,把95估计成100,88也估计也100,合起来肯定不到200,就够了,也可以列式为95+88<200,然后再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这道题用估算方法比用精确计算更加简便。还有在二年级数学下册,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后,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台彩电4980元,一台洗衣机3850元,买这二样电器大约要多少元?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以上的加减法,个别聪明的学生可能会精确计算用4980+3850=8830(元),但多数学生不会计算。讲解时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只是要大约多少元?没有精确计算,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把4980估计成5000,3850估计成4000,这样5000+4000=9000(元),解决起来又对又快。同样,在计算教学时,学生利用估算方法,不仅可以验算,还可以提高计算速度,教师要结合情境教学,合理分析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便捷、实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价值,逐渐让学生产生对学习估算的兴趣,从而形成在学习中运用估算的意识。

二、结合教学,培养估算习惯

估算做为一种计算方法,是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之一,不仅仅在学习中应用到估算,在生活中也要应用到估算。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要想有良好的估算习惯,要做好以下两点:

1.适时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每课时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计算等,随时运用估算的方法。先进行估算,确定大致的范围,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在教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笔算乘除法……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估算的相关知识。教材中还渗透了精心设计的问题,有的让学生先填写估算值,再填写准确值,只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会养成估算的习惯。

2.适当训练。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估算内容少,练习的机会也就很少,很难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其实,教师可以合理挖掘教材内容。教材中在计算、几何、量的认识、解决问题等各方面都有涉及估算。教材也经常会出现相关估算的练习,例如:先说说(积)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先估算再把测量的物体的实际长度、不计算比较算式的大小……教材中还经常有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价值。例如:估计一个苹果多少克?1千克有几个鸡蛋?从你家到学校大约多少米?你的卧室面积大约多少?估计几粒黄豆是1克……只要合理利用教材,适时训练,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个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多训练,共同关注估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三、策略指导,掌握估算方法

学生有了估算的意识,有了良好的估算习惯,还要使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与方法。由于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情境进行相应的估算。掌握了估算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估算的策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凑整法估算。

在计算中,大多采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字的近似数,这样可以使数字简化,用简化后的数字进行计算比较容易,这种方法是最广泛、最基本的估算方法。例如:38×49≈40×50≈2000,621+485≈600+500≈1100。

2.用口诀估算。

在学习除法时,可以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数,再估算出相应的商是几或者商是几位数。例如:234÷6≈40,471÷9≈50,估算时可以根据口诀灵活处理。

3.生活经验估算。

在解决问题中教学估算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估算,有关人数、租船、租房间这类的数量一定是整数,购物是估算应该把原始的价格往高估。例如:每箱苹果34元,买9箱300元够吗?学生会估算成30×10=300(元)认为够了,这类问题应该可以估算为:34×10=340(元),这样比较准确。

4.按规律估算。

在数学计算中有很多计算规律,如计算小数、分数或整数乘法时,可以根据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就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法计算中,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等规律,来估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5.找参照物估算。

学习量的认识后,经常要估计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并能记住常用量的数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记住数量。例如:一枚2分硬币约1克,一个指甲盖约1平方厘米,一根粉笔的长度约1分米……估算时可以以这些为参照物,使估算更加准确。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以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估算时结果是近似数,可以允许有误差,学生估算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例如:18×22=( ),有的学生有这样估算:18和 22都估算成 20,20×20=400。有的这样估:18估算成 20,20×22=440,还有把 22 估算成 20,18×20=360等多种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也就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理解估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总之,学生估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估算带来的快乐,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要通过正确的策略方法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并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猜你喜欢

因数习惯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因数是11的巧算
上课好习惯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