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018-02-25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康凌云

学苑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作业同学

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康凌云

学习语文是学生生活、情感、心灵的运动过程。但是,纵观诸多教师的语文课堂,学生没有能够“动”起来,表现为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情绪低落、表情呆滞、循规蹈矩、注意力不集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开放而富于活力的语文课程。要落实这个实践理论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动”不仅在课内,还要在课外,内外协调,合理安排,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愉快和谐发展。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呢?

一、“动”须有情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告诉我们:“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才是获得高效、保持长久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主动的情感需要教师去调动,培养。

1.营造和谐的氛围。

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过分的严格只能使学生退避三舍。学生的屈从只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必要。需要强调的是课堂组织形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制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的高低制约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语文实践的程度。开学初,我举办了班级语文优秀作业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我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经评选,我发现凡是报名参加的同学相对自己的过去而言,都有很大进步。索性我把他们的作业都展示了出来。出乎意料的是,当初有部分想报名而未报的同学看了后,面露后悔之色,并到我面前表示下次作业展一定参加。由此我深受启发,只将目光盯在一部分优秀学生的身上,把展示的机会只给他们,对相当一部分同学而言,差距是大的,从而产生一种畏难、自卑心理,结果只能导致整体水平的下降。

二、“动”须有法

学生的“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盲人摸象显然是不行的,怎样做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呢?

1.课前查找资料。

语文学习要重实践、重积累、重感悟、重过程,现行教材的编写在这些方面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一般性的语文预习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显得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产生向上的内驱力。因而教师的要求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教师可以从查资料的途径,如何查找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掌握了方法,易于取得成绩,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有了丰富的资料,可以加快、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2.课上质疑交流。

语文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将实践与课堂教学隔离开来是片面的,错误的。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积累运用1》中的《望洞庭》时,我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说理解,提问题。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作者说‘镜未磨’呢?”初看平常,“镜未磨”的意思就是没有磨过的镜子;细细体会,如仅仅是说湖面平静,比作镜子即可,又何必说“未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学生品读诗句,互相启发,积极发言。最后体会到作者用“镜未磨”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是很准确的,更能表现月光下的洞庭湖独特的美。不难看出,质疑交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课后合作运用。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课后结合当前学习情况开展相应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黑板报,办手抄报、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三、“动”须有时

能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还要看学生能否有时间。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从书本学习中解放出来。课本是学习的依据,但我们要将书本学厚,学活。厚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活是要学生沟通书本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怎样保证学生的时间呢?一是教师要从讲坛上走下来。你讲的再好,说的再精彩,那是你自己的,学生没有参与,充其量是“授之以鱼”,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精于课堂引导,把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充分探究,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正确认识作业,要把实践性作业提到重要地位上来。学习母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靠训练,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习得来的。实践性作业可以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四、“动”须有度

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还要注意两个“度”的问题。一是保证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有能力达到。不能兴之所至,任意发挥,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导致学生屡屡受挫,造成心理障碍。二是注意教师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完成情况的评价要讲究艺术,不能急于求成,态度宜和不宜怒,不能轻言放弃,要持之以恒。教师的严厉可能一时起效,而不能长期见效,更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作业同学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作业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