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与对策

2018-02-13张安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化家园幼儿园

张安芳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幼儿园要树立科学保教观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说到“小学化”倾向,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幼儿园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幼儿园几乎不可避免地被认定为“追责对象”。笔者在与园长老师们深入沟通后发现,幼儿园虽然“难辞其咎”,但也有不少“难言之隐”。

“小学化” 倾向的成因分析

成因一:家庭“望子成龙”心情迫切。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各种“抢跑”轮番上演:早教、培训等等,孩子吃饭睡觉的时间被挤占,家长们几乎使出“洪荒之力”,拿出全部积蓄,就像战场上的勇士,将自己的梦想幻化为孩子的未来,成为对孩子进行“小学化”倾向的“施虐者”。目前,两个现象尤为突出:城镇的孩子疲于各种“上课”,周一到周五是幼儿园的学习,周六周日送孩子到培训机构上课,如英语、美术、舞蹈、跆拳道、主持人等,许多孩子被排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乡村的孩子多半成了“留守儿童”,老人们关心的就是周一到周五在幼儿园学习了什么“文化”,认为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在内心深处,孩子在幼儿园除了汉字与数字算得上学习,其他都算不上是学习了。这种认识让孩子们走上了“死读书、读死书”的道路,不仅违背了幼儿身心健康规律,更是脱离了社会实际。

成因二:社会“培训机构”质量堪忧。仿佛在一夜之间,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就林立在了大街小巷。近几年,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从准入、安全到师资,都进行“拉网式”的督查。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机构都将“竞争生源”放在了首位,“迎合家长”成了很多机构保生源的砝码。管理部门由于资源有限,只能将重点放在安全和准入上,由于机构课程与质量监管几乎缺失,家长成为唯一对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方,而家长本就是“小学化”倾向的源头之一;社会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笔者认为,培训机构可以百花齐放,但在整治“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上,幼儿园与培训机构不得存在两个准则。

成因三:学校“起点评价”导向偏离。自上海开展“零起点”入学试点以来,笔者借助视导、督导、工作室送教下乡、培训等平台,进行过详细了解。据调查,幼儿园克服重重困难,做通家长工作,为自觉防治“小学化”倾向做出了不懈努力,却发现孩子们入学后,学习困难很大。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学校,如某些小学教师为省心省事,要求刚入校的新生抄作业、写作文等,对于不会写字的幼儿进行百般“否定”,这种无视管理规定和儿童已有经验、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做法,不仅害孩子,而且会直接误导家长对于幼儿园学习活动的评价,久而久之,家长何以配合幼儿园进行科学保育?

成因四:园所“师资不足”,发展困难。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幼儿园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对于师资建设,公立幼儿园相对稳定一些,民办幼儿园就“问题”不断,老师流动性很大。笔者走访了解,某市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民办幼儿园教师几乎换了一半,甚至更多。说到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许多园长苦恼不已:“幼儿园不好请人,原来参加培训的教师几乎都走了……”家长最关心的是班級教师的配备,园所也是想尽办法希望留住人才,但无奈教师有各自的原因选择离开,而且学期中途离开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落实科学保教的关键在于教师,游戏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而在教师专业缺乏、经验不足的前提下,要开展活动,自然会选择“小学化”学习方式,尤其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不专业会直接导致区角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小学化” 倾向的改进对策

对策一:引领家长合作共育。幼儿园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也应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责任,尝试探索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形式,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如:成立家长助教委员会,开展“科技爸爸”“足球爸爸”“巧手妈妈”等活动,让家长在参与保教活动中获得科学保教的经验;召开不同类别的家长会,如举办“新生家长见面会”“老生家长课程会”等,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课程观念;畅通家园沟通渠道,如家访、家园栏、《家园联系册》等,发挥网络便捷功能建QQ群、微信群,特别邀请留守儿童父母亲进群,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幼儿园活动及科学保教的理念,“遥控”幼儿家长配合做好家园工作;开展丰富的家园活动,如节日类家园活动、运动类家园活动、主题类家园活动、公益类活动等,引领家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对策二:引发社会关注认同。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导宣传,统筹规划,要采取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学前教育办园理念和办园成效,宣传园长、教师的敬业奉献,大力弘扬正能量,树立良好教育形象。园所应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自我宣传,如建设好微信公众号,创意适宜园所的推送模式,及时发布幼儿园活动信息,为家长和社会开启一条解读幼儿园教育行为的路,打开一扇了解幼儿园教育动态的窗,在“无声的交流”中,用科学的做法和实实在在的成效,引导家长和社会改变教育观念,认同 “小学化”的危害,自觉加入到纠正“小学化”倾向的行列。

对策三:引导幼儿园、学校双向衔接。“幼小衔接”是小学与幼儿园的双向衔接,然而,当前这种“衔接”逐渐演变成幼儿园向小学的“单向衔接”。有效的双向衔接仅仅靠幼儿园的单方努力或者学校的自觉行为是不能 保障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搭建平台、行政落实。所以,教育局要采取有效举措,双管齐下,一手抓幼儿园、一手抓小学,搭建平台,开展丰富的幼小衔接研讨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双向了解和互相帮助,探索评价方式,让幼儿园回归科学保教。

对策四:促进园所内涵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教育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坚持正确价值取向,走内涵发展,需要开展课题研究。成立研究小组,进行学《指南》与用《指南》教改实验研究,帮助教师理解课程设置,选择适宜的学习形式,从根本上避免“小学化倾向”;教育主管部门抓实师资培训,进一步扩大培训面,提升教职员工的专业素养,努力打造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如:组织幼儿教师开展五大领域实施能力轮训,重点关注如何在区角活动、户外活动、一日常规、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中落实《指南》精神,促进全员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引教学常规管理,在深入基层开展教学视导时,重点关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在具体的活动和行为中,点滴纠正“小学化”问题;教研协作体抓实教研活动,如依托各区域教研协作体开展丰富多彩、符合教师需求的教研活动,常态化举办幼儿园《指南》《规程》考试和各类赛事,为教师搭建业务交流的平台,达到以考代训、以赛促训的效果,通过片区联动、园际联动等方式共享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潜江市机关幼儿园)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小学化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