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空缺视域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对比研究

2018-02-13王培松李少真

现代交际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

王培松+李少真

摘要:体态语作为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用人的身体行为和动作来表情达意的一个图像符号系统。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们对体态语的理解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一种文化中存在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种文化中的空白,因此带来交际障碍,甚至产生误解和冲突。本文采用文化空缺理论来分析中西方体态语的差异,以期帮助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空缺 体态语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19-02

我们把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和眼色及沟通者和接受者的空间位置关系等一系列与沟通者和接受者的身体姿势有最直接关系的伴随语言手段称为体态语。(耿二岭,1988)体态语主要由体势语、体距和体触三个部分构成。虽说人类的体态语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多的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的。中西方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因素势必导致人们对体态语的解读也各不相同,由此在交际中出现文化空缺。在人际交往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中西方体态语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同文化间的摩擦和冲突。虽说目前对于体态语的研究已经趋于全面,但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不同学科教学这一领域,或者从文化维度论和面子论对体态语进行分析。本文将运用文化空缺理论中的交际活动空缺、文化空间空缺和民族心理空缺来分析中西方体态语的差异,以便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误解,增进沟通和了解。

一、交际活动空缺与体势语

交际活动空缺指的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行为规范方面的空缺,例如表情、手势和姿势等。(刘越莲,2008)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只论述手势。在交际中,语言不同导致交际障碍,因此借助体态语来传递信息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手势等的体势语,每个社会都有固定的行为准则,它会告诉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本族文化中适用的行为规则可能并不适合另一种文化。但文化的差异性却是民族独特性的体现,西方自由开放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造就了西方人的热情洒脱和特立独行,他们对体态语的运用自然更加频繁;而小农经济下中华民族儿女养成的保守谨慎和沉稳内敛的性格使得中国人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显得略于羞涩,在交流时一个简单的手势都有可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导致人们对手势的解读千差万别。

手势是借助手的造型和摆动来传递信息。在体态语交际中,手势语可以说是最主动、最活跃的一类,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即便一个简单的手势均能反映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重礼仪讲规矩,强调待人谦卑。例如,用手捂嘴这一动作在中国是出于交谈时的礼貌,为了防止说话时唾沫溅到对方的脸上,这在美国则是说谎时所表现的行为。用手挠头或抓耳朵在中国人看来是紧张不自信的表现,这与中国人传统保守的性格有关。然而在英语文化里此动作代表怀疑和否定某人。这些动作相同含义却不同的手势语也不在少数。比如,食指弯曲并将拇指搭在食指上形成交叉,其余三个手指握住这一手势在韩国表示“我爱你”,在法国表示“约会”的意思,而在中国则代表“给点钱花”。用食指绕太阳穴转动这一动作,英国人表示一个人蠢、无聊;荷兰人则相反,意味着夸奖对方聪明;中国是动脑筋,想办法的意思。此外,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在祈祷和表达祝愿时,通常是在胸前画十字,然后将右手的五指捏紧并拢,分别在前额、腹部、左右肩膀点一下;法国人表达这一意思则是将中指搭在食指上;而中国人受佛教的影响是将双手合十放于胸前或者跪在地上这一动作来表达此含义。这些含义相同动作不同的手势在一定程度上又折射出各民族文化的独具风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文化空间空缺和体距

空缺理论的代表人索罗金在解读异族文化文本时提出了文化空间空缺这个概念,即反映不同文化共同体对文化背景和活动范围的不同要求和评价。(刘越莲,2008)中西方文化背景各异,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方式不同。中国大杂居小聚集的民族格局造就了中国人有极强的家庭观念,喜欢群体聚集的生活模式,由此形成聚拢型文化。布罗斯纳安发现中国人“对任何吸引人的地方都不是回避而是乐于挤上前去围观在团团围坐的餐桌边,在大街上围观下棋的人群中,人们毫不畏惧,甚至还怡然自得地和别人紧紧靠在一起。中国人‘热闹的概念意味着亲切相处、欢乐相聚”。(1991)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更愿意在交谈时与对方保持更近的距离来表达自己的亲密友好。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把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为亲近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四类。中国人口密度大,奉行集体主义,因此形成了近距离的体距文化。因此我们从体距就能判断出两人关系的好坏。关系越好谈话时距离越近。而追求自由与个性的西方人却更加看重个人空间,不论亲疏远近都会彼此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美国属于远距离交流的国家,英美文化的离散性使欧美国家的人除了与父母、子女和夫妻保持亲密距离外,与其他人则保持社交或公共距离。如果交谈时对方越过了个人距离的界限,另一人会立即产生隐私被侵犯的不愉快感受。因此,中国的女性之间手挽手或男性走路时勾肩搭背的行为会被美国人怀疑为同性恋。

此外,各民族活动范围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体距态度存在差异。比如,对于公共场合出现人群拥挤的现象,英美德澳等奉行个人主义的国家会觉得难以忍受,因为他们对个人空间极其看重,一旦其受到侵犯,他们会表现出敌对的状态。因此在拥挤的电梯或公交车内,如果双方不小心碰到了对方的身体应立即说抱歉的话语。对此处于集体主义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却较能忍耐。即使在拥挤的火车上两个陌生人共看一份报纸也无不可,这在美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三、民族心理空缺与体触

民族心理空缺指不同语言文化共同体交际者的民族文化特征存在着差异,主要包括性格空缺和情感空缺等。(刘越莲,2008)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汉民族形成了传统保守的思想性格。而西方人性格特征向外向型凸现,近海的地理环境和自由的宗教信仰使西方形成了以海洋文明为基础的“海上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西方人自由奔放和豪爽不羁的民族性格,因此对于情绪的表达较为直截了当。从日常的见面打招呼就可以看出。通常中国人见面习惯于握手,美国人倾向于拥抱和亲吻,保加利人实行“吻手礼”,新西兰的毛利人却延续传统的“碰鼻礼”。这些独有的体触文化更加体现出民族性格的多姿多彩。这种借助身体部位的接触来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体触。曾有西方学者将世界上的文化分为高接触文化和低接触文化。中国属于典型的低接触文化,受集体主义的熏陶,观念較为传统,熟人之间关系越近距离越小,体触越多。反之则接触较少。因此,陌生人之间在正式场合见面只采取握手的方式,非正式场合则是打招呼,并没有其他身体部位的接触。并且自古“男女授受不亲”,异性之间的身体接触有较多的禁忌,男女之间的身体距离一般也会比同性要大。因此不难理解夫妻和恋人在公开场合拥抱亲吻这个对美国人来说习以为常的行为,却让中国人觉得有失大雅。而中国的同性成年人在公开场所手挽手、相互勾肩搭背的行为又是英美人难以接受的。因为在西方社会里人们推崇个人主义,私人领域不可侵犯。

此外,就握手礼而言,中西方也有不同。在中国,两人初次见面握手力度应该小而轻,否则会被认为有失礼节;而在美国,短促有力较为恰当,如果采取中国人的握法则被视为缺乏自信。德国人和中国人的握手也会存在不同。德国人是先彼此两手相握,松开的同时留出适当的交谈距离;中国人则有时为了表亲近和热情彼此之间长时间地握手或者干脆抓住不放,并不停地轻拍对方的手,这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则是一种禁忌。由此也可以看出,民族性格所代表的内涵其实也折射出文化的差异。

四、结语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中西方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人们对体态语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运用文化空缺理论从体势、体距和体触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体态语的差异。那么,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首先,我们应该培养文化敏感度,主动去理解、欣赏和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学会求同存异。其次,注重文化移情,也就是以对方为出发点来考虑,从而克服文化的负迁移。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谈话内容的选择以及行为的得体性。最后,学会文化适应。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我们应该学会平衡自身传统文化,在与异域文化接触和对比的过程中,使其两者相互融合而不是对立,最终使跨文化交流能够和谐、顺利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Hall.E.T.The Silent Language[M].Anchor Books,1973.

[2]Samova,L.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1.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5]莱克·布罗斯纳安著,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6]刘越莲.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外语学刊,20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态语跨文化交际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培养恰当体态 营造高效课堂
巧用体态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