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名医经验及病案分析*

2018-02-13石丽娜孟令占刘娜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重庆市中医院4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放射性处方肺炎

石丽娜,孟令占,刘娜(.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重庆市中医院4000)

急性放射性肺炎是接受胸部放射治疗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可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出现致命的后果。该病患者多在接受放射治疗1~6个月后开始出现肺部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不可逆性放射性肺纤维化而导致死亡[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将其分为5级[2]。据文献报道,在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中,20.0%~50.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损伤[3],其中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9.6%~50.3%[4],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永久性肺纤维化[5⁃6]。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分子机制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有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和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等[7]。目前,西医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等[8],但因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及疗效有限,导致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明显重视。郑卫琴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载,对肿瘤的研究有较深造诣。郑老对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认识有其独到的见解,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64岁,于2015年12月因“反复咳嗽3月余,于外院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左肺下叶背段占位,进一步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左肺腺癌。自此至2016年4月先后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P方案(柴杉醇+顺铂)化疗4周期。并于2016年5—6月行序贯放疗共30次。其后患者长期口服中药调理。2016年9月13日就诊于重庆市中医院郑老门诊,行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背段占位性病变,大小约3.0 cm×2.5 cm,左肺中下叶肺纹理增粗,下叶可见散在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欠清晰,周围胸膜尚光整。症见:阵发性咳嗽,干咳为主,剧烈咳嗽时伴胸背部疼痛,偶伴剧烈咳嗽后咯血,量少,血色偏暗,稍感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伴乏力、口干、口苦、潮热,纳、寐尚可,小便通畅,大便偏干,舌红偏暗,舌底脉络迂曲,苔薄白,脉弦。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西医诊断:(1)左肺腺癌放化疗后;(2)急性放射性肺炎。中医诊断:咳嗽,气阴亏虚,肝火内郁,瘀血阻滞证,治疗以补肺清肝化瘀为法。具体方药如下(处方1):太子参 30 g,麦冬 15 g,百合 15 g,地龙 10 g,桃仁 10 g,红花10 g,赤芍 12 g,川芎 12 g,青黛 3 g(冲服),杏仁 12 g,莪术12 g,当归15 g,夏枯草15 g,地骨皮15 g,桑白皮15 g,生地 12 g,黄芪 15 g,三七粉 5 g,川贝母 9 g。以上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并嘱患者进食清淡饮食。2016年9月20日复诊,症见:偶干咳,咯血及咳嗽时胸背部疼痛已基本消失;仍感乏力,快速活动后感胸闷、气促,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口干、口苦、潮热已较前减轻,但仍存在,纳、寐尚可,大小便通畅,舌红稍暗,舌底脉络稍迂曲,苔薄白,脉弦。考虑患者咳喘症状较前稍控制,该次处方以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具体方药如下(处方 2):沙参 30 g,麦冬 15 g,生地 15 g,百合 15 g,黄芪 20 g,当归 15 g,桃仁 10 g,红花 10 g,赤芍 12 g,鳖甲 6 g,杏仁 12 g,川贝母 9 g,地骨皮 12 g,玉竹 10 g,天花粉 15 g,桑叶 9 g,生甘草 3 g。以上 7 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并嘱患者进食清淡饮食。服用上方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0剂。2017年10月11日复诊,自觉咳嗽、喘累症状基本控制,乏力、潮热、口干、口苦已基本消失,能独自完成日常活动。予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占位性病变,大小约3.0 cm×2.5 cm,较2016年9月13日片无明显变化;左肺中下叶肺纹理增粗,下页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基本吸收,周围胸膜尚光整。考虑患者放射性肺炎基本控制,因患者拒绝手术及进一步化疗,嘱继续门诊中药抗肿瘤治疗,可行基因检测评估靶向治疗条件。

按:患者高龄,肿瘤病史,素体正气耗损,瘀血内结,加之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肺之气阴耗伤,木火刑金,肝热内郁。郑老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经过手术或放、化疗等肿瘤综合治疗后,临床皆可表现出气虚血瘀,肝热内郁之象,故治以补肺清肝化瘀法。因患者以干咳为主,无明显咯痰,故处方1在原方(详见讨论2.2方药运用)基础上改浙贝母为川贝母,减弱其清热化痰之力,增强滋阴润肺之功;因患者气阴亏虚明显,加黄芪、生地益气滋阴;伴咯血加三七粉活血止血。复诊时因患者肝热内郁之象减轻,但气阴不足尤在,故处方2改处方1中的太子参为沙参,加玉竹 10 g,天花粉 15 g,桑叶 9 g,生甘草 3 g,增强养阴生津之功;去地龙、青黛、夏枯草减弱清泻肝热之力,去川芎、莪术减轻破血消积之力,加鳖甲在诸药活血化瘀后进一步软坚散结。

病例 2:患者,女,47岁,因“间断背痛半年”于2015年3月就诊于外院骨科查胸部CT示右肺肺门旁占位性病变,进一步纤维支气管镜取病变组织活检示右肺鳞癌。于2015年4—5月先后行30次放疗,放疗后于2015年6月出现频发干咳,于2015年6月18日就诊于重庆市中医院郑老门诊,症见频发干咳,剧烈咳嗽时感胸背部疼痛,伴口干、咽燥、渴喜冷饮,自觉潮热、心烦、少寐,纳尚可,小便通畅,大便偏干,舌暗红,少苔,脉弦细。查胸部CT示:右肺肺门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5 cm×1.0 cm,右肺中下叶可见成片磨玻璃样改变。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西医诊断:(1)右肺鳞癌放疗后;(2)急性放射性肺炎;中医诊断:咳嗽,阴虚火旺,瘀血阻滞证,治疗以补肺清肝化瘀为法。具体方药如下(处方1):玄参20 g,麦冬15 g,生地20 g,百合15 g,杏仁12 g,浙贝母15 g,地骨皮15 g,桑白皮15 g,桃仁 10 g,红花 10 g,赤芍 12 g,川芎 12 g,青黛 3 g(冲服),夏枯草15 g,酸枣仁20 g,远志15 g。以上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并嘱患者进食清淡饮食。2015年6月25日复诊,自诉服药后心烦较前减轻,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咳嗽频次减少,但仍有间断干咳,未再出现咳嗽时胸背痛,伴口干、咽燥,潮热、渴喜冷饮,纳尚可,二便调,舌暗红,少苔,脉弦细。考虑患者阴虚火旺之象较前纠正,但仍存在,本次处方可减少清肝泻火药物剂量,具体方药如下(处方2):玄参20 g,麦冬20 g,生地 20 g,百合 12 g,杏仁 12 g,地骨皮 15 g,桑白皮 15 g,川芎12 g,赤芍12 g,夏枯草15 g,远志 15 g。以上 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并嘱患者清淡饮食。2015年7月2日复诊,患者诉偶干咳,无明显咳痰,胸背痛基本消失,自觉口干喜饮,无潮热、盗汗、喘累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偏暗,舌苔较前恢复,苔薄白,脉弦。考虑患者现阴虚内热、肝经火旺之象已较前纠正,当前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瘀血阻滞,治疗以扶正化瘀为主,具体方药如下(处方3):太子参30 g,麦冬15 g,生地 15 g,杏仁 12 g,桔梗 9 g,桃仁 12 g,红花 9 g,鳖甲6 g,甘草6 g。以上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并嘱患者清淡饮食。2015年7月9日患者复诊时精神尚可,诉仅偶干咳不适,口干明显缓解。综合目前病情后建议进一步化疗控制病情进展。

按:本案患者初诊时表现出明显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之象,处方1在原方基础上改太子参为玄参,并加用生地,在引用原方益气滋阴功效的基础上,增强泻火除烦之功;去地龙减弱清肝经实火之力,同时去莪术、当归减弱活血消癥之效;因患者虚烦不得眠,予加用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复诊时患者虚火上炎,心神被扰之象已有所纠正,故处方2在处方1基础上去青黛之清肝泻火之力;因患者咳嗽减轻,予停用浙贝母;患者胸背痛基本消失,躯体血脉、经络较前通畅,在保留川芎、赤芍基础上去桃仁、红花以减轻全方活血化瘀之用。经治疗后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再次复诊时症状已明显减轻,此时治疗主要针对肿瘤基本病机:正气不足、病久耗阴、瘀血阻滞,处方以增液汤合活血软坚药物加减。

2 讨 论

2.1 病因病机 放射性肺炎可归属于祖国医学“咳嗽”、“肺萎”、“燥咳”、“肺痈”病范畴。结合现代医学,郑老认为,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外因是放射线,为“热、毒之邪”,而肺为华盖,是为娇脏,最惧燥烈之邪,患者接受射线照射后最易耗伤阴液;而该病的内因就是肿瘤的基本病机:正气不足、瘀血内结。《素问·咳论》载“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9]。可见,咳嗽不是肺独有的病变。郑老根据此,结合临床,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分析急性放射性肺炎中医病机特点,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射线伤肺,往往导致肺气虚、肺阴亏虚,虚则补之,故当补肺(阴阳同补);肺虚,金不生水,水不涵木,木火过旺,反辱肺金,故急性放射性肺炎常见木火刑金之证(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治以清肝平木(用佐金抑木法,以维持金木相克生理状态);热毒壅滞则气血不畅,热毒伤阴则津亏血滞,气虚则血行不畅,均可致血瘀,治当活血化瘀(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故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治疗,郑老以补肺清肝化瘀为大法,随症加减。

2.2 方药运用 本病临床早期以干咳、气短、乏力为主,后期以胸胁疼痛、心烦、呼吸困难、甚或咯血为特征,其发生多由肺气亏虚,木火刑金,瘀血阻滞所致,故郑老治疗多以补肺清肝化瘀为法,具体方药为:太子参30 g,麦冬 15 g,百合 15 g,地龙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赤芍 12 g,川芎 12 g,青黛 3 g(冲服),杏仁 12 g,莪术12 g,当归 15 g,夏枯草 15 g,浙贝母 15 g,地骨皮 15 g,桑白皮15g。方中太子参补肺气,联合麦冬、百合共奏养阴润肺生津之功效,共为君药;地龙、青黛、夏枯草清肝泻火,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均归肝经,发挥活血化瘀之功效,以上均为臣药;莪术归肝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杏仁、贝母、桑白皮归肺经,有止咳化痰平喘之功,共为佐药;地骨皮归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引药归经,为使药。诸药合用,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配伍清肝泻火之药,共奏补肺清肝化瘀之功效。随症加减:干咳明显加诃子10 g或罂粟壳5 g,敛肺止咳;咯血重者加三七粉3 g、侧柏叶15 g、白茅根10 g、麦冬10 g、玄参10 g,滋阴润肺,凉血止血;咯白痰多者加细辛3 g、半夏12 g,燥湿化痰、降逆平喘;咳痰黄稠难咳者加鱼腥草30 g、黄芩15 g、川贝母9 g,清热化痰、消痈排脓;烦躁不眠者,加清热除烦之黄连10 g、山栀15 g,并酌加琥珀粉15 g、远志12 g等宁心安神之品;心胸闷痛者,加柴胡 20 g、桔梗15 g、郁金15 g,行气活血止痛。

综上所述,郑老临床用药切中病机,旨在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郑老认为,临床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需根据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从整体出发,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病情虚实状况遣方用药,以求增强患者自身正气,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1]胡鹏,蔡美.蔡美运用健脾益肺方治疗放射性肺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4):21⁃22.

[2]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50.

[3]LIND PA,ROSFORS S,WENNBERG B,etal.Pulmonaryfunction⁃follow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for breastcancer and the issue of three⁃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J].Radiother Oncol,1998,49(3):245⁃254.

[4]邓漆,周云峰,戈伟.肺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2):866⁃868.

[5]任少华.放疗致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18(1):24⁃26.

[6]李佩文.肺癌综合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10.

[7]刘丽娟,王小燕,宁宇,等.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7):679⁃682.

[8]何丹,吴玉.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医学,2013,34(11):2129⁃2130.

[9]闫松.黄帝内经[M].北京:线装书局,2012:102.

猜你喜欢

放射性处方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人间处方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