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锂浓度监测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碳酸锂精神疾病中毒

目前,锂盐如碳酸锂已经成为国内外临床中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线药物,然而其有效剂量较为接近于中毒剂量,因此如果监测不及时,则极易导致锂中毒[1]。本研究选择93例长时间服用碳酸锂的精神疾病患者,探讨血锂浓度监测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总结我院精神科 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3例长时间服用碳酸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0.17±2.33)岁;疾病类型:40例双相情感障碍、22例老年难治性抑郁症、25躁狂症、6例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者;(2)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者;(3)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者;(2)免疫系统等疾病者;(3)伴器质性疾病者;(4)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锂片(生产单位:湖南湘江药业;批准文号:H43020372;规格:0.25 g)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0.25~0.50 mg ,每天1~2次。治疗第3 d,则可调节剂量至每天0.60 g。治疗第4~5 d,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剂量至0.7~1.8 g,应注意避免单日药量小于2.0 g,每天2~3次。

1.3 检测方法

定期监测血锂浓度,于服药12 h后空腹采集3 ml静脉血,离心后,使用IMS-972Plus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

2 结果

2.1 药量与血锂浓度情况分析

(1)当血锂浓度<0.50 mmol/L时,其中15例0.25~0.75 g/d,2例1.0~1.5 g/d,1例>1.5 g/d,总计18例;(2)当血锂浓度为0.50~1.40 mmol/L时,其中3例0.25~0.75 g/d,68例1.0~1.5 g/d,2例>1.5 g/d,总计73例;(3)当血锂浓度>1.40 mmol/L时,其中1例1.0~1.5 g/d,1例>1.5 g/d,总计2例。

2.2 血锂浓度范围与临床疗效分析

93例患者,其中18例(19.35%)血锂浓度<0.50 mmol/L表明未至治疗浓度,73例(78.49%)为0.50~1.40 mmol/L表明已至治疗浓度,2例(2.15%)>1.40 mmol/L表明伴早期中毒表现。

3 讨论

目前,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精神疾病人数越来越多,该疾病病因如今仍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及情感等方面障碍,具有病程长、进展缓慢以及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极大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3]。因此及时治疗精神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药物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线方案,碳酸锂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线药物,然而因其副作用多,有效治疗浓度范围较窄,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中毒,从而使患者神经、心血管以及消化等系统受损[4]。早期中毒表现主要包括恶心、腹泻以及意识变化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引起休克、癫痫样发作等严重症状,极大影响了临床疗效。一般情况下,口服锂盐后,其可在体内被快速吸收,大约1.5 h左右即可达到峰值。碳酸锂均经肾脏代谢,生物半衰期为8~20 h,若血锂浓度大于1.4 mmol/L,则可能发生中毒表现,如意识模糊、肾功能受损以及心电图变化等症状,中毒严重程度主要与年龄、药量以及疗程等因素具有重要关系[5]。若血锂浓度过高,则会使智力及神经等方面严重受损,然而上述症状往往在早期中毒时不具有典型性,因此极易引起患者以及医师的忽视。再加上锂离子代谢较慢,因此一般中毒持续时间往往较长[6]。所以严格监测血锂浓度是精神科医师重点关注的内容,治疗期间往往需多次检测血锂浓度以保障用药安全性。提高血锂浓度监测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指导临床医师随时调节用药剂量,有利于及时发现中毒征兆,它不仅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7-8]。本研究定期监测血锂浓度,积极根据个体化差异调节用药剂量,将中毒发生率控制于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了最佳的用药方案。本研究将1.40 mmol/L作为判断是否出现锂中毒的标准,这主要是因越来越多地研究发现以1.20 mmol/L作为标准进行评估准确度较差,在本研究中,处于0.50~1.40 mmol/L范围内的患者未发现中毒表现,>1.40 mmol/L时2例患者伴有纳差、腹泻等症状,此时需随时记录血锂浓度以便及时调节用药剂量。之前临床中较多通过经验给药,剂量往往较为固定,但即使相同剂量,不同个体的血锂浓度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甚至少数患者未达治疗浓度时已出现锂中毒情况,因此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发现,93例患者,其中18例(19.35%)血锂浓度<0.50 mmol/L表明未至治疗浓度,73例(78.49%)为0.50~1.40 mmol/L表明已至治疗浓度,2例(2.15%)>1.40 mmol/L表明伴早期中毒表现。总之,血锂浓度监测不仅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可避免中毒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朱影明,李丽馥,陈碧妹,等. 血锂浓度监测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应用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5):98-100.

[2]王平. 453 例精神疾病患者血锂浓度监测[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76-477.

[3]王玲飞,徐春梅,江波. 碳酸锂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 药品评价,2006,3(2):116-118,98.

[4]叶彩虹. 434例精神疾病患者血锂浓度监测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9):172,174.

[5]汪莉,徐乐平,潘圆圆,等. 碳酸锂治疗的躁狂发作患者血锂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2):65-67.

[6]王祖森. XD-684型电解质分析仪在血锂测定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13-2314.

[7]姚尚武. 锂盐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或混合发作患者的血清锂浓度与疗效关系研究[J].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2,8(5):313-315.

[8]彭建宏,唐日升. 血锂浓度监测在躁狂症治疗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34):103-104.

猜你喜欢

碳酸锂精神疾病中毒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碳酸锂的提纯装置
7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同比涨108%,均价同比大涨878%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中毒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碳酸锂应用于131I治疗Graves病的研究进展
爸爸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