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例导入法在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患病例案例

病例导入法是将疾病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筛选合适的实际案例,给学生讲解该案例的处理方法,然后引出教学内容,是综合探讨、剖析该疾病的授课方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及纠错,学生会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并完善、更新其临床知识及诊治思维,提高工作能力。近年来许多课程中都开始尝试病例导入法[1-2],即开展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的环节中,课堂氛围活跃,授课效果大幅度提高[3-5]。本研究主要针对产科教学中病例导入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3月—2016年3月临床医学本科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18.51±2.20)岁。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18.15±2.12)岁。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

1.2 方法

两组学生由同一带教老师进行授课,将产科教学目标作为依据,给予学生安排相同的教学内容、学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采用病例导入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并且将讲授式教学方式作为依据,具体是在授课的最初阶段提供给学生,教师根据病例的具体特点提出问题,再将本节大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展示出来。所有授课经过均是以该案例为主,从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各个方面逐一介绍。授课成果和案例的选择密切相关,选择案例时需注意如下方面:(1)病例应当能够引导出教学内容:选择的案例应该和授课内容高度一致,需要学生考虑的内容必须与授课目标紧密结合,而且要突出该节课的关键点,要求案例与整节课的内容都有关。病例导入法的目的是通过该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都能够掌握[6]。(2)病例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讲解病例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加大病例的可观赏性。(3)要循序渐进的导入病例:病例导入是学生们首次接触病例,他们经过了理论课学习后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实际发生的病例会很关注,可是因为临床经验欠缺,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并且还没有学过相关的理论知识,难免会手足无措。导入病例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应指导学生先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理解临床表现,再结合所学知识掌握处理原则,慢慢加深学习难度。(4)病例难易程度和篇幅应当适中:选择的病例不能过于简单,要选择略有难度的案例。太容易回答的问题会让同学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要过于复杂,超过学习范围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案例太短无法完全概括该节课的授课要点,过于冗长的案例虽然非常值得探讨,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讲解过多会影响授课进度。因此,案例长短要合适,能够说明一个完整的问题就可以,同时也要保证课堂整体的授课时间。

1.3 观察指标

大课结束后进行考试,包括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由同一名教师统一批卷,对两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理论课考试成绩为(85.54±5.35)分,高于对照组的(70.54±6.55)分(P<0.05)。实验组技能考试成绩为(90.54±4.65)分,高于对照组的(76.54±6.05)分(P<0.05)。

3 讨论

病例导入法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改善授课效果。产科的授课内容较为抽象,且与实际工作关系紧密,书本知识繁杂,难以理解,通过加入病例,能够把晦涩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异常分娩时,我们引入恰当的病例,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发生难产,该如何处理。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解答,学生上课的兴趣明显增加,上课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对异常分娩这部分内容留下了深刻印象。病例导入法教学,不仅可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7]。

病例导入法教学方式有利于将产科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相联系。通过加入案例能够合理的指导学生运用书本内容分析实际案例,形成有条理的临床思路,有益于日后的临床工作。如在引导学生掌握了羊水栓塞的病理生理之后,提出如何避免发生羊水栓塞。通过讲解,学生知道要在宫缩间歇期人工破膜,减少羊水入血的机会,对人工破膜的临床操作有了深刻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另外,教师对案例的总结、归纳,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实际处理患者的能力。

病例导入法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解析病例的能力。通过引入病例,提高了学生解析病例的能力,有利于开展今后的临床工作[8]。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病例导入法教学的目的既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也是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基础。学生通过课堂上对病例的实际演练,解析病例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病例导入法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本领。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至关重要,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培养良好沟通能力的机会,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沟通能力的技巧和关键所在[9-10]。病例导入是学生模拟初入工作岗位、初次接触病患的体验,授课老师会很自然的传授给学生如何在患者心目中产生良好的信任感,增加学生日后从事临床工作、为患者服务的决心,并且建立起良好沟通能力的自信心[11]。已有文献报道[12],病例导入法教学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这与我们的教学效果一致。

近年来,随着产科授课时数的减少,同学们课余复习的压力有所增加,在课堂上同学们可能感到要学的东西太多,抓不住重点,容易诱发厌学心理。在大课的授课过程中加入病例,从疾病的角度出发,逐层剖析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进而理解并掌握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学生都反馈这样的课堂比原来有趣的多,避免了之前学与用的分离现象,教学效果显著。

[1]曾凡. 病例导入法在口腔修复临床教学中的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3):64-65.

[2]汤其强. 病例导入法在神经病学大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学,2016,37(4):479-481.

[3]张丽英,张红,倪诤,等. 病例导入教学法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15,29(9):48-49.

[4]王玉春,杨宏艳,孙超,等.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3368.

[5]卢惠苹,宋 林,潘燕霞. 病例导入教学法在临床康复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53-54.

[6]苗常青,屈彦,张玉蓉.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八年制老年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4(6):980-982.

[7]张晶,高冬梅.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妇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93,195.

[8]高明,项和平.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2): 151-152.

[9]余开焕,涂亚芳. 加强有效医患沟通缓解紧张医患关系[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44-146.

[10]邹晓昭,赵铁夫. 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现况调查[J]. 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101-103.

[11]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尼力帕尔·阿力木,赛力克·马高维亚. 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在甲状腺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新疆医学,2017,47(4):461-462.

[12]傅炜萍,戴路明,赵芝焕,等. 多种医患沟通技能教学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9):104-105.

猜你喜欢

医患病例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病例”和“病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