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坝人遗址旅游景区形象设计

2018-02-09聂耀聪梁德深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猿遗址景观

聂耀聪,梁德深

(韶关市曲江开放大学,广东 韶关 512000)

遗址文化旅游在当今旅游产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遗址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效益等。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凭借其独特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为城市增添历史的厚重感,还为城市的发展和旅游事业提供品质保障。

一、马坝古猿人遗址概况及景区现状

(一)马坝古猿人遗址概况

1972年,在“马坝人”出土地点的两山之间发现了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文物遗址,被命名为“石峡遗址”。石峡遗址包含4个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从公元前4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至公元前470年的青铜器时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类遗物包括大批石制生产工具、陶纺轮、栽培稻遗迹和日常生活用具陶器和精美的装饰品。其特征鲜明,对广东新石器时代考古是一个新的突破,为研究粤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考古研究确定与“马坝人”伴生的古动物群化石计有6大类、70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哺乳动物27种。遗址地不仅是古人类学研究地,也为进行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二)马坝古猿人遗址景区现状

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广东省韶关曲江县马坝镇狮子山被发现,这是迄今为止广东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多年以来,遗址开发保护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职能部门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齐抓共管的发展合力还没有形成,旅游无效益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相关保护规划的认识、方法、理念还不成熟。马坝人遗址景区设计总体来讲、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属于初级阶段,格局设计上不了档次,遗址文化内涵表现力不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景区建设主题不突出、个性不鲜明。交通、购物、餐饮、住宿和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相应配套功能差,景区的档次不高,游客重游率低,知名度不髙,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德国:遗址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理念,是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积极地采取保护和开发措施。德国保护大遗址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优美的景观公园和可供人学习参观的博物馆为理念。如德国杜佩遗址公园。

法国:法国的研究者和政府的各个阶层,将遗址的保护重点放在对居民现在的生活环境的提高和对遗址在新型社会下的利用价值,使居民整体生活的改善和遗址保护的目的意义相结合。确保历史建筑遗址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和意义,并体现遗址的价值。如韦泽尔峡谷洞穴群。

意大利:遗址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理念,是将历史文化的价值传承保护与绿色生态的观念发展相结合。他们对建筑遗址,关注的是外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对古建筑遗址和周边环境的地貌以及原始风貌有很严格的研究原则。如马泰拉的石窟民居和石头教堂花园。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于1993年加入ICOMOS,成立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COMOS China),即“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我国通过考古遗址公园来实现对遗址保护利用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遗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遗址的保护观念也逐渐形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届大会暨国际科学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7日至21日在世界著名古都西安举行,大会通过了《西安宣言》。宣言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提出对历史环境深入的认识的观点,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实施的对策、途径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

北京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展示过程中,在景观方面通过树木的种植和营造原始人类生存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不同于其它公园,它不仅仅要满足遗址保护和历史文化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与此同时,大遗址景观设计、美化环境、悠闲娱乐为一体的规划模式。以上两个成功案例值得研究者学习借鉴。

三、提升马坝人遗址文化旅游软实力的设想

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史前考古遗址的观赏性和可读性,有效地解决遗址景观表现力弱、遗址周边环境重视力度不强、现代园林景观与史前遗址的历史环境差距较大、文化内涵深度不够等问题。实现文化遗产的全民共享,只依靠文物工作者来保护遗址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现公众积极参与到遗址保护的行动中,才能进一步提升马坝人遗址文化旅游软实力。

(一)打造景观遗址公园

科学开发遗址公园是现代城市中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是遗产保护和旅游利用有机结合的新业态,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恰当处理“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及“遗产原真性和体验原真性关系”两对关系。遗址公园的开发除了要集中精力做好建筑和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未来发展更应重视参与性活动的设计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应重视旅游活动内容的设计,将遗产旅游从观光体验旅游转化为参与体验旅游为核心内容。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遗址边界标识,标出遗址的范围,将未挖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的范围内,周边适当建设仿古建筑群和马坝古猿人雕塑群。保护范围内的其它用地,均保持绿化景观形式,利用马坝古猿人遗址这一珍贵历史文物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创新等一系列手法,对历史的人文资源进行优化,营造景区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优化景区用地布局,确保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能全面地发挥,以提高风景区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二)提升马坝古猿人遗址文化特色

结合城市文化和历史文献资料,充分挖掘遗址文化内涵,融合休闲、观光、娱乐等主题化旅游产品,全方位演绎该遗址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深度感知马坝人历史发展文化,让游客穿越时空体验至深的文化之旅。增强遗址自身造血功能,提升现有旅游资源价值等方面的亮点,形成一体化的旅游格局。

(三)推进景区带动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

现代旅游业产生于19世纪,是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揽、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马坝遗址的开发能很好地丰盈城市文化底蕴,也是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文化产业园,扩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如历史文化展示、国际文化交流、观光、居住、商贸、休闲、特色餐饮、演艺、马坝民俗文化、茶文化、儿童娱乐等文化氛围浓、参与性强、消费性好的系列活动,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园区环保的品牌,形成多环节联动的产业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当地知名度。

四、提升马坝人遗址形象设计思路

遗址公园的设计思路应紧紧围绕着“遗址”这个基本概念来设想,从时间到空间,全方位,多层次,各种元素来综合考虑设计,共同完成一个具有丰富内容与内涵的实体公园。利用遗址这一珍贵历史文物资源而规划设计,将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创新等一系列手法,对历史的人文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即充分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体现新时代的景观设计思路。根据马坝人遗址属性和特征来考虑,设计思路从8大块布局设想,规划景区分区,展现和突出规划对象的分区特点,加强景区的整体特征。

(一)入口区的设计思路

大门的形象统领了主要景观的构筑物风格,因此从大的比例尺度到小的构造节点都要讲究设计细节,力求风格统一。马坝古猿人遗址区域从实地考察的情况来看,与周围建筑的关系还不协调,遗址大门显得过于陈旧无古迹特点,而且距离公路太近,安全因素不高,建议重新设计,大门推进60米左右。大门两侧设计建议使用大石块艺术堆积构成,大门高设计为8米左右、宽设计为5米左右,大门两侧之间设计跨度为12米左右。其次停车场的布局也不完善,指示牌不明显,停车场设计应考虑在遗址区域外东面布局,设计能容入600辆小车为好,充分考虑人车分流,规划好进出路线,设计路标、候车亭、导游简介、设计安全护栏、设立两个进出保安亭,停车场要绿化和美化。

(二)商业区设计思路

大门两侧商铺不多又欠缺民风特色,大门两侧要设计客家特色商铺,商铺营业面积不益过大,60平方一间为好。注重特色经营和个性化经营。特色商铺的兴建以仿古街来设计,从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店面的牌匾和门面装修应统一设计,使商业步行街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创建新型的营商形式,创造一个健康、愉悦的商业环境,创新购买体验情境、引导游客参与。游客通常会购买一些旅游商品,对体验进行强化,既玩得高兴,又能够充分消费。开发制作一系列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如古文物复制、仿制品、自然风光题材纪念品,出版一系列介绍风土人情、景点特色、历史沿革、名人诗文、土特产品的专著、游记等书刊、导游图、风光图片、风情画册、书签、明信片等纸质宣传品,多方面进行宣传,让世人知晓马坝人遗址。

(三)博物馆展示区设计思路

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作为衔接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的重要手法,在引导参观者心理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博物馆文化展示让文化走向大众。马坝古猿人遗址自1973年至1978年共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房址、灰坑、窑址等遗迹,清理墓葬132座,出土各类器物一万余件。这些发现为研究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年代分期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探索我国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等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典型的实物资料。建议马坝人博物馆要重新设计及改造,科学规划设计,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进行重新整合、再生,把已经发掘或尚未发掘的遗址文物完整保存在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范围内。通过现场文物展示,使游客在身临其境时达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领悟。

(四)古猿人溶洞观赏区设计思路

遗址溶洞景观是马坝遗址的亮点。溶洞景观包括特有的洞体构成与洞腔空间,特有的石景形象,特有的水景、光象和气象,特有的生物景象和人文景源。溶洞物象和空间环境能引起游客情感反应,岩溶洞是马坝古猿人发现的区域,是风景区的主景,溶洞景观在风景区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的布局才有欣赏价值。目前,狮子岩洞内基础设施欠完善,观赏性、可读性不高,游客不能领悟溶洞的历史信息。建议洞外重新设计,洞内增补多个古猿人生产和生活场景,洞内石道增设保护栏,石迹道增补和加宽,灯光布置设计注意造型、亮度、色调等等隐约感和幽静感,出口设计一个阳亭和瞭望台,提升溶洞观赏品味。

(五)湖泊游览娱乐区设计思路

湖泊设计为游览娱乐区。水是遗址生态旅游区风貌的载体,是最生动最有表达力的构景元素。发挥开发利用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加大区域内湖泊水环境的改造整治,营造多种生态环境。形成以水为纽带的基本景观体系,加大区域内湖泊的整治,形成区域内美丽静谧的水体环境景观,营造多种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区整体风貌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景观空间的分隔组织将直接决定项目的设置。从营造高品味休闲、运动、体验空间的角度考虑,加强湖泊周边景观空间的处理,尤其是湖泊堤坝的处理,同时加强旅游通道与景观走廊建设的力度,在景观空间处理上,也应发挥区域的这些优势,保持景观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以水系为轴,道路为网,沿路抑扬顿挫,疏密有致,有平静有高潮,有开阔有闭合,充满韵律,设计3到5个雕塑在湖泊中,构建良好的观赏娱乐区域。

(六)演艺平台表演区设计思路

1985年6月,为了配合马坝人遗址的开发和研究,省博物馆派专员在石峡遗址东区,进行了一次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发掘,有新的发现。其一是在下下层发现有一层薄薄的前石峡文化层,出土绳纹、刻划陶罐片和镂孔圈盘足残件;其二是有一块陶片,印有6个手拉着手,形似跳舞的人像,上段拍印曲尺纹。从陶片舞蹈图腾得到启示,打造马坝人遗址演艺平台项目十分必要。打造马坝人遗址演艺平台项目有利于游客体会到当地浓厚的人文内涵,增加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的了解,人文景观的加入,使景区内容更加丰富。

(七)古猿人生活体验区设计思路

狮子山周边设计环山行人道,宽4米左右,西南面设计古猿人生活和生产的建筑群和古猿人生活和生产体验区,营造以多元生态景观为背景,生态环境良好、充满自然野趣、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优美环境。如设计古猿人耕种、收获、撒网扑鱼、钓鱼、划船、等情景的铜雕,体现史前时期的古朴、简单、原始的状况,使游客更容易、详细了解遗址文化的内涵。模拟历史情境,再现动态体验场景可提高文化品位。建议在雕塑的周围增设一些休闲设施,以突出景观的参与性和文化性,创意成可观可玩的景观。旅游景观不是简单的广场和建筑,也不是单纯的植物和水,旅游景观必须把文化或历史融入景观中,让每一处景观都有其寓意或背后的故事,能够引发游客驻足思考,能够让游客日后有回味,或者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参与互动娱乐,不是走马观花拍个照就走,而是在互动娱乐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得到文化的传承。

(八)招隐寺参观区设计思路

招隐寺在狮尾山中段,山中有个岩溶洞、洞顶有形态各异石乳、石笋等。溶洞曾是六祖隐居的地方寺庙,寺庙现只有一居士打理日常的工作,接待来往的香客。招隐寺因年久失修、风化,部分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寺庙大门失去了古迹气息,山中两侧护栏部分脱落。岩溶洞内设施简陋,观赏性差,因此要进行修复整理。从狮头山到狮尾山路段设计两个指示牌,在狮尾山脚设计一个凉亭,道路两侧旁保持石迹古道,路旁设计多个小品雕塑,优化寺庙景观。

猜你喜欢

古猿遗址景观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景观别墅
超新星爆炸导致地球生态变异和癌症风险提高 非洲古猿或因此开始直立行走
辽上京遗址
火山塑造景观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Skeleton from Ethiopia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勇闯通天塔第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