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02-09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消化道

杨 轶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76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成为医院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死率非常高,治愈较为困难[1]。临床治疗AMI最有效的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通常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是联合疗法会加剧消化道异常反应,甚至有出血风险,额外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有可能规避这种风险[2]。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AMI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AMI患者行PCI术后干预,观察联合疗法的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6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制订的AMI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62.21±4.28)岁,15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高血糖,8例合并高血脂;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1.94±4.57)岁,17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高血糖,7例合并高血脂。纳入标准[4]:⑴年龄≥18周岁;⑵胸痛每次发作半小时以上,且服用硝酸甘油治疗无效;⑶心电图检查表明相邻2个(或以上)导联ST段出现抬高(胸导联≥0.2 mV,肢体导联≥0.1 mV);⑷体内血清肌钙蛋白I浓度升高,心肌酶偏高一般超过2倍正常上限);⑸发病时间在6 h以内;⑹入院并接受PCI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排除标准[5]:⑴近期发生过严重的创伤或接受过手术,或出现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活动性出血现象,有确诊的消化道溃疡病史、凝血功能障碍等;⑵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或等于40%)、肾功能不全等;⑶对不锈钢、碘造影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产生过敏;⑷近1个月内使用PPI药物进行治疗;⑸未签署同意书。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由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通过,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前仔细询问AMI患者的病史,记录准确的联系方式,开展全面的生化检查,对病情进行明确的诊断。按照中国PCI治疗指南(2012简本)[6]上有关内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给予AMI患者急诊PCI、溶栓或抗凝治疗后择期PCI手术,置入支架治疗。

2组患者于术前使用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均为300 mg/次顿服;后以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d氯吡格雷进行维持治疗,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辅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第1天起使用泮托拉唑肠溶片口服,40 mg/d,治疗4周后剂量调整为20 mg/d,并持续服用治疗6个月。

1.3 疗效评价

通过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2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准确记录随访过程中发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上消化道出血、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按照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制定的支架内血栓定义(2007年)[7],观察并记录对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⑴确定支架内血栓是指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采用造影、尸检等手段表明有支架内血栓;⑵很可能的支架内血栓是指PCI术后30 d内由于任何不明确原因造成患者死亡;⑶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值是指PCI术后30 d后患者出现任何不明原因的死亡。其中,MACE的确认标准为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严重心律失常和继发心力衰竭等情况。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分别为大出血(可见明显出血,血红蛋白下降量超过50 g/L)、小出血(血红蛋白下降量30~50 g/L)、轻微出血(血红蛋白下降量低于30 g/L)[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MACE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肌梗死1例(3.03%)、紧急靶血管运重建1例(3.03%),对照组心肌梗死2例(6.06%)、紧急靶血管运重建2例(6.06%),2组均无心性死亡、脑卒中。2组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2组消化道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

2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出现。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见表1。

3 讨论

AMI是日常心血管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危重症,有发病急、发展快速、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等特点[9]。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AMI是目前全球患者在医院发生病死人数最高的疾病[10],每年因患有AMI死亡患者达到300万人,同时约有400万的患者每天受到AMI疾病的折磨,其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挑战。目前,我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一患者是AMI,尤其是老年人群,因此,AMI已经成为威胁社会公共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1]。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稳定性差的冠状动脉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机械应力、炎症刺激等条件下出现斑块破裂,逐步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变窄甚至闭塞,造成心肌细胞出现急性缺血及坏死[12]。

目前,临床常用治疗AMI的最常用方法是PCI,当PCI支架置入后,使原先狭窄、闭塞的冠状动脉再次畅通,然后快速恢复心肌组织的细胞供血,防止心肌细胞功能长时间损失[13]。通常,血小板的聚集、活化及形成血栓是AMI致病、进展的关键,但是PCI术后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的功能障碍,甚至形成支架内血栓形和发生MACE等不良事件[14]。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开展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AMI患者经PCI术后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冯六六等[15]研究表明PCI术后采用常规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A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出现的概率,但容易发生患者的出血风险,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和预后。PPI是有效预防及治疗消化道损伤的药物之一,有研究确认将PPI与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结合,可以显著降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

泮托拉唑是第三代PPI,常用治疗消化道出血,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17]。在本文中,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行PCI术后AMI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患者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情况。经过对比发现,2组患者发生心性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紧急靶血管运重建等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用PPI治疗PCI术后AMI患者,不会增加MACE发生情况,安全性无差异。此外,加用PPI治疗的AMI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用PPI的患者(P<0.05),且2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说明PPI能有效减轻PCI术后AMI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情况,而且不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不影响患者的预后。但是,本研究的样本数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验证研究。综上所述,AMI患者在PCI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加用泮托拉唑能既能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出现,也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消化道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