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效果评价

2018-02-09刘大伟刘思洋孔艳杰刘东波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滤器溶栓下肢

刘 恒 刘大伟 刘思洋 孔艳杰 刘东波

承德医学院 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由右侧髂总动脉和第五腰椎共同压迫左侧髂总静脉引发[1],IVCS所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容易并发DVT,对患者存在较大的危害[2-4]。近几年,随着介入手术不断发展,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主要研究IVCS合并下肢DVT的腔内治疗效果,本院选取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IVCS合并DVT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38例IVCS合并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7.6±2.1)岁,其中左下肢DVT患者22例,右下肢DVT患者16例,所有患者经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等临床检查确诊[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具备实施条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具给予抗凝治疗,根据患者体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在此基础上实施腔内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⑴下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均手术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以健侧股静脉为手术路径,将静脉滤器置放于右肾静脉开口下方1 cm。⑵溶栓途径:16例应用腘静脉入路,13例患者应用翻山入路,其余9例患者应用胫后静脉入路,按照相应方式入路后,置入溶栓导管实施溶栓治疗,每天进行退管,并经造影检查溶栓治疗情况。⑶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术:本次入组患者均进行了支架植入,溶栓治疗完成后,造影观察深静脉主干血流情况,见部分静脉侧支血流缓慢,而后实施球囊扩张,见明显切记,由左侧股静脉实施穿刺,使用直径8~12 mm的球囊进行扩张,约2~3次后,见血管腔出现较强的弹性回缩,但腔内血流仍然较为缓慢,狭窄超过50%,而后植入支架,改善狭窄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经超声造影观察患者术后血栓情况,血栓清除率>95%为III级,血栓清除率在50%~95%为II级,<50%为I级。分析手术的治疗效果,并统计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栓清除达III级,均顺利取出临时滤器,住院时间4.5~15.0 d,平均(7.1±0.5)d,置管溶栓时间2.1~12.2 d,平均(5.6±1.3)d,其中有2例患者经两次置管溶栓治疗后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如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出血)发生率为7.89%(3/38)。

3 讨论

IVCS分为髂总静脉开口处受压、髂静脉多处受压、髂总静脉远端髂内及髂外静脉开口处受压三种类型,临床发病率较高,约为22%[5]。IVCS临床症状不明显,易出现误诊和漏诊。IVCS合并下肢DVT主要由于髂动脉压迫髂静脉导致。IVCS致静脉内膜损伤,由于长期的腔内静脉狭窄性病变,使得这一部分血流缓慢。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机体将开放远端侧支和受累肢体静脉回流,从而进一步减缓髂静脉段血流速度,并最终导致深静脉血栓。据有关资料显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达20%,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如果深静脉血栓发生在健侧,对患者所形成的危害极为严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普遍会采用抗凝和溶栓治疗,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形成的血栓,并保护静脉瓣膜功能[10-14]。据实际的治疗情况来看,部分患者在经抗凝和溶栓治疗之后,仍然无法治愈。

目前,临床中普遍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早期治疗,但开放性的手术创伤较大,而且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6-8]。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开放性的手术治疗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同时建立了血管形成术、溶栓治疗和支架植入的标准治疗方案。

IVCS合并下肢DVT应以迅速清除血栓为原则,但盲目的应用溶栓类药物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新的并发症,例如出血风险[15-16]。腔内治疗可以在减少药物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支架支撑,减少髂静脉所承受的压力,并起到扩张作用,加速髂静脉血液流动,并对静脉壁的预后修复起到一定的框架作用。一方面,该治疗方式可以避免大剂量药物治疗带来的多种并发症风险,另一方面,腔内治疗也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帮助恢复静脉瓣膜功能[17-19]。

经皮导管溶栓治疗能够直接接触到血栓,加速血栓的溶解,恢复血流循环,配合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则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和血管腔的解剖学结构[20],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此类腔内治疗方式已经受到了临床认可,被公认为是治疗血栓的一种有效方式[21]。

腔内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减少了溶栓药物的使用量,因此并发症更少,联合导管溶栓术、支架植入治疗等手段,可以在溶解血栓同时,彻底解决血管腔狭窄、静脉侧支血流缓慢等问题,恢复患者的血流循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2]。

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肢体肿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栓清除达III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从这一数据结果能够明显的看出腔内治疗IVCS合并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针对一部分年迈体弱、耐受力较差的患者而言,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不取出静脉滤器,使之成为永久性的滤器,能够更进一步的减少损伤,控制并发症,同时也可有效的应用滤器的过滤作用,长期预防血栓的形成。

综上,IVCS合并DVT行腔内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栓清除率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滤器溶栓下肢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花粉过滤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